分享

混贴封

 海外寻瓷翁 2016-08-20

混贴封 - 概述

  混贴封亦称“混合封”、“联合封”,指贴有两个不同国家邮票或一个国家前后两个不同时期邮票,并且经过实寄的信封。前者多见于两个国家联合发行邮票或一国举办他国邮票展览时,用专门印制的信封混贴,经邮局寄递或未经邮局实寄;后者多见于国家政权更迭或币值变更时,在邮政通信过程中自然形成。

混贴封 - 分类

  混贴封具有不同类型,其收集难度各不相同,价值自然相应区别极大:


  第一种是国家新旧政权交替时期的混贴实寄封。如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后,于1912--1914年间出现有清代邮票与中华民国邮票混贴的实寄封;1991年苏联解体后,从1992年1月起独联体各独立共和国相继发行自己国家的邮票,在一段时间内,由独联体各国寄发的信件,常见封套上将新发行的邮票与前苏联邮票混贴。


  这种情况只会短暂存在,一旦新政权建立自己的邮政机构,就会着手发行自己的邮票。因此这种混贴封数量是极为有限的,而且当时人们一般不会想到有意识地去收集、保存,存世量极为稀少。自然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与升值潜力。


  第二种是国内不同邮政系统之间的混贴实寄封。在一个国家内,有时会出现两个以上的邮政系统并存的局面,这些邮政系统各自发行邮票。它们可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可能是同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民国邮票、解放区邮票与各伪政权邮票在一个时期中曾使用于不同的区域。


  这种情况之持续一般较前者为长,相应混贴封数量也相对较多,但毕竟这不是一种正常的邮政布局,终究也会被统一的邮政机构取代,故也比较珍稀。


  第三种是两个以上国家函件的混贴实寄封。在万国邮联成立以前,两个未订邮件互换协定(或后未加入万国邮联)的邮政系统运递的邮件,在互寄邮件时,由于彼此互不承认对方邮资的预付作用,因此必须在邮件上贴所经国家或地区的邮票,这就是贴有两个以上国家邮票的混贴封。


  这种混贴封珍稀程度也比较高。


  第四种是混贴纪念封。一些纪念封,为了增强其纪念意义,将其中一部分封同时贴两个以上国家或不同时期的邮票,均销以纪念戳。

混贴封 - 我国发行情况

  如我国发行的WZ、ZF等纪念封。这种混贴纪念封属于趣味集邮品,收藏价值不大。


  1990年3月3日发行的白求恩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中国和加拿大均发行了贴有中、加两国邮票的首日封,但在实寄时,仅仅本国邮票具有使用价值,另一套外国邮票被纪念邮戳销票,只能作为资料具有纪念意义。因其并非所贴邮资全部有效,只能是混贴纪念封,而不是混贴实寄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