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印版

 海外寻瓷翁 2016-08-20

石印版 - 简介

赣西南赤色邮票(石印版)赣西南赤色邮票(石印版)图册

石印版是平版印刷的一种方法,分单色和彩色两种,是德国A·逊纳菲尔德于1798年发明的。它是根据石材吸墨及油水不相溶的原理创制的。

其基本程序是:先将文稿平铺在石版上,上面涂上脂肪性的药墨,使原稿在石版上显印出来,然后涂上含酸性的胶液,使字画以外的石质略为酸化再开始印刷,因酸化的石材受水拒墨而无色,未酸化的部分拒水着墨而显色,这样便将字画按原样印在空白纸页上。

石印版也非常适合在宣纸上印刷,且版面能够根据需要随意缩放,大部头的丛书、类书体积因而大为缩小,一些稀见的字画碑帖、名人手迹通过石版影印,也得以化身千万,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1]

我国早期的邮票也有不少是采用石印版印刷的。

石印版 - 技术

石印技术早在19世纪初的欧洲就已经普及,我国已知最早出现的石印品是1834年广州出现的外国人所张贴布告。可惜,石印技术仅火了半个多世纪就被后来居上的铅印技术所替代。不过,石印技术对我国印刷所起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石印技术的出现,是解放了雕版印刷的劳动,由于用石印术印书,一可省去繁琐费时的雕版程序,二可降低成本,三是版面还能根据需要随意缩小放大,差错少,故一经出现,立刻就为国人所接受。 

自清末到民国,我国出现的大、小石印书局多达百余家,以上海为中心遍布全国。1874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附设的土山湾印书馆始设石印印刷部,开始印制教会宣传品;1876年,创设申报馆的英国人E·美查在上海开设了点石斋石印局,开始石印图书和期刊,出版了《考正字汇》、《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等;随后中国人徐裕子、徐润等于1881年先后开设了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专印古书,如《二十四史》《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佩文斋书画谱》等;此后李盛铎创办的蜚英馆、凌陛卿开设的鸿文书局等许多石印书局也相继出现。 

在我国用石印技术印刷彩色图画的,以鸿文堂五彩书局为最早,该局专印彩色钱票,经理邬金亭;此后魏允文、魏天生于1882年创设中西五彩书局,专印彩色图画;富文阁、藻文书局及后来的彩文书局、崇文书局等,也经营彩印;俞复、廉泉等创办的文明书局,于1904年开设彩色石印部,印刷彩色课本、图画和地图,色彩鲜艳。中国图书公司也出版了彩色石印地图、教学挂图等;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采用直接照相石印法,次年又采用彩色照像石印法,也算是影印。[1]

石印版 - 印刷邮票

蟠龙邮票石印版蟠龙邮票石印版图册

采用石印版印刷邮票,最早在清代就有,以后在中华民国、中国解放区都有用石印版印刷的邮票。

清慈禧寿辰纪念邮票蟠龙邮票日本版就是石印版印刷的。蟠龙邮票是清末使用量最大的常用邮票。邮票的设计者为曾经设计万寿邮票的费拉尔(Mr.R.A.de  Villard),图案为蟠龙(分单位面值),跃鲤(角单位面值)和飞雁(圆单位面值)。按照印数的方式不同分类,可以分为石印版蟠龙和雕刻版蟠龙。石印版蟠龙由日本筑地活版制造所承印,所以集邮界通常称之为“日本版蟠龙邮票”。雕刻版蟠龙邮票则委托英国伦敦滑铁卢公司承印,集邮界称之为“伦敦版蟠龙邮票”。在发行时间上,日本版蟠龙邮票早于伦敦版蟠龙邮票。[2]

中国解放区第一枚邮票,赣西南赤色邮政邮票也是用石印版印刷的。1930年2月间,红四方面军在江西吉安召开前委会,会议决定湘赣边、赣南、赣西三个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并将赣西苏维埃政府改为赣西南苏维政府。与此同时第一个赤色邮政管理机构——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在江西吉安县富田成立。总局局址设立在富田犁头咀。它是我工农红军在江西苏区建立的第一个邮政机构。当时,苏区根据地通信均是免费寄递,主要为党、政、军和机关团体服务。随着苏区的发展,经济、文化建设的兴起,人民群众的通信随之增多,大约在1930年五六月间,赣西南邮政总局,开始发行了第一套赤色邮票。在当年10月,再次发行了第二套赤色邮票。这是苏区最早发行的邮票。1930年5、6月和10月,先后曾发行过两套赤色邮票,共约5枚。第一套1枚,第2套3枚,据报道现在又发现半分票1枚,假如是真的话,第2套就是全套4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