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猫必看!作家笔下各具风情的喵星人

 抹云阁 2016-08-20


第一只:波德莱尔的猫

推荐作品:《恶之花》


波德莱尔的猫被养在一本诗集中的某一页,这本诗集叫《恶之花》。

 

猫随主人,这只猫“波德莱尔范儿”十足,以忧郁为食,像学者一样深居简出,像情侣那般怕冷。它卓尔不群,寻觅幽静和黑夜的恐惧,黑暗也不跟它见外,拿它当坐骑。它身上散发出的梦幻气质,让诗人心醉:

 

它们沉思冥想,那高贵的姿态

像卧在僻静处的大狮身女怪

仿佛沉睡在无穷无尽的梦里

丰腴的腰间一片神奇的光芒

金子的碎片,还有细细的沙粒

又使神秘的眸闪出朦胧星光

……

 

在象征主义诗人那里,花非花,猫非猫。据说此诗献给玛丽·多布伦,一个漂亮女演员。猫天生是女人的闺蜜,它骄傲,魅惑,高冷。自觉或不自觉地,女人都企图拥有猫的某种气质,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女神范儿”。波德莱尔在诗中,将这种气质诠释得淋漓尽致。懂了猫,就懂了女人,波德莱尔懂猫,自然也懂女人,但现实中,他这首诗似乎并未奏效,玛丽·多布伦游走于波德莱尔和剧作家邦维尔之间,待他不冷不淡。波德莱尔在诗中写道:

 

从它金褐相间的毛皮上

散发出馥郁的芳香

我只抚摸了一次

就满身沾染上了它的芬芳

 

有位“精通”各文学流派的老兄,把“我只抚摸了一次,就满身沾染上了它的芬芳”解读为波德莱尔跟玛丽只发生了一次肉体关系,但终身难忘……当然,他有他的道理,我想说得是,这首诗中的猫,未必象征玛丽,或任何一个他心仪的女性。诗中充斥种种怪诞意象:无穷无尽的梦,阴郁的坐骑,狮身女怪,黑夜的恐惧,鲜活的猫眼石……这只猫宛若幽灵,在诗人眼里和心间行走:

 

当我凝视着自己的内心

我惊奇地发现

它的瞳孔冒着火焰

那对明灯,这鲜活的猫眼石

正死死地盯着我

 

这只盯着诗人的猫,或许是诗人永恒的梦魇和灵感(它们是一回事),是诗人内心的投影,见过波德莱尔那张略秃顶的照片的人,都会被他的阴郁所震撼,诗中这只猫的气质,与他照片影像的气质惊人地相似。诗人自命黑暗之神的坐骑,于茫茫黑夜中奔驰,飞掠而过的风景,是病态的现实和一颗颗破碎的心,波德莱尔用天才将这一切凝练为审美的象征——猫。


第二只:老舍的猫

推荐作品:《猫》


老舍先生是猫的知音。在散文《猫》中,他像唠家常那样,将猫的个性娓娓道来,读者读后,都有被搔到痒处之感:是呀,猫就是这样的,但谁能像他说得这么好!

 

在老舍看来,猫太古怪,可爱起来要不得:“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但它若不高兴,任谁也不买账。为突出猫的“倔强”,老舍写道:“大马戏团里什么狮子、老虎、大象、狗熊、甚至于笨驴,都能表演一些玩艺儿,可是谁见过耍猫呢?”在这句话后,老舍又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昨天才听说:苏联的某马戏团里确有耍猫的,我当然还没亲眼见过。”

 

事物的迷人往往在于它的矛盾之处,老舍显然深谙于此。他写道:“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它的嘴往往被蜂儿或蝎子螫的肿起来。……赶到猫儿们一讲起恋爱来,那就闹得一条街的人们都不能安睡。它们的叫声是那么尖锐刺耳,使人觉得世界上若是没有猫啊,一定会更平静一些。可是,及至女猫生下两三个棉花团似的小猫啊,你又不恨它了。它是那么尽责地看护儿女,连上房兜兜风也不肯去了。”

 

老舍这篇《猫》,作于1959年,文章前面一直在细说猫的种种可人古怪之处,读起来非常有爱,但到后面,笔锋一转,突兀地提出了一个“严肃”问题:“老鼠已差不多都被消灭了,猫还有什么用处呢?而且,猫既吃不着老鼠,就会想办法去偷捉鸡雏或小鸭什么的开开斋。这难道不是问题么?”囿于时代,老舍爱猫,却不能将其作为“宠物”来写(太资产阶级趣味),只能作为捕鼠的“生化武器”。接着,老舍提起三十年前曾无意中在法国轮船上吃过猫肉:“猫肉并不难吃,虽不甚香美,可也没什么怪味道。是不是该把猫都送往法国轮船上去呢?我很难作出决定。”到文章结尾,老舍“表态”:我并不为猫的命运多耽什么心思。想想看吧,要不是灭鼠运动得到了很大的成功,消除了巨害,猫的威风怎会减少了呢?两相比较,灭鼠比爱猫更重要的多……

 

畸形的时代造就了老舍这篇前后不一的“畸形”文章,七年后,“文革”开始,老舍先生受到残酷迫害,自沉于太平湖中。现在,再读这篇《猫》,很多地方我仍觉得好,一只猫的形象跃然纸上,就像我昨天在青年湖公园斑驳的矮墙上看见的那只。


第三只:村上春树的猫

推荐作品:《漩涡猫的找法》



擅长玩味无聊的村上春树,有本随笔集叫《漩涡猫的找法》,讲他旅美期间的趣事。在这本随笔中,村上谈天说地,用他独有的村上式幽默,带着读者神游异国,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马拉松,美国电影,爵士乐……全书提到猫的地方并不多,看上去有点愧对书名。好在我们都知道,对于村上的书,大可不必太过较真,尤其是他的随笔,读者的态度更要“随便”一些才好,不然漩涡猫没找到,自己先掉进了村上文字的漩涡。

 

无聊与乏味似乎是我们每天的功课,对此,叔本华早有高论:人生就是痛苦与无聊之间的钟摆。村上春树的妙处,就在于他主动去品尝这种宿命般的无聊,并且咂摸出了橄榄的味道。读村上的作品,很容易陷入他的文字氛围,就像陷入一张舒服的沙发。他让读者认识到无聊的有趣,这真是功德无量,生之巨轮倏忽即过,有必要让自己更舒服一些。

 

显而易见,村上春树是喜欢猫的,猫的悠闲和优雅,孤僻与多情,似乎也是村上所追求的。在旅美期间,奥斯汀是村上春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原因无它,那里的猫最多。他这样写道:“奥斯汀是个猫多得不得了的城市,而且哪一只猫都和人亲近,叫一声马上'喵喵'答应着凑上前来。白天我坐在旅店有阳光的游廊里静静看书(科麦克·麦卡锡和菲利普·卡尔的小说哪本都妙趣横生),喝当地的黑啤,和附近的猫没完没了地嬉闹,度过了得克萨斯一个风和日丽心旷神怡的春日……”

 

村上春树的猫,很地道。


第四只:文珍的猫

推荐作品:《给小黄》



文珍的猫,叫小黄,它的一言一行,记录在《给小黄》中。

 

如柏拉图的“理念说”,文珍现实中遇见的,是一只具体的猫,当她把小黄写进作品,它就变成了一只“理念的猫”。现实是幻灭的,理念是永恒的。读完这篇非虚构作品,相信每个养过猫的人都有共鸣,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样一只“小黄”。我也有共鸣,不过我养的是狗,叫“赛虎”。

 

猫被称为“喵星人”,跟狮子老虎有亲缘关系,却娇小可爱,集人的万千宠爱于一身。但现实凉薄,不是所有猫的处境都乐观,不说莫名其妙变成“龙虎斗”“猫火锅”食材的那些,就是看似自由自在的流浪猫,其生存之艰难,处境之尴尬,也叫人唏嘘。

小黄就是这样一只流浪猫。它是“幸运”的,流浪到一家出版社的院子里,这里有一群爱它的人,给它喂食,同它嬉戏。小黄结束了流浪生涯,在这里安下家。流浪猫的生活,象征自由和危险,体制内的出版社,则是安全和乏味。小黄如惊鸿般掠过“我”的生活,给我带来新鲜和惊喜,我则用猫食投桃报李。这种互惠带来的美好并不长久,很快,问题接踵而至。小黄到了发情期,引来无数“追求者”,终于产下一窝小猫。小猫长大后,在出版社楼道里奔跑,引起很多人不满。最后一根稻草,是小黄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找食,捕捉了保安饲养的鸽子,保安残忍地用绳子套住小猫脖子,想要将它们逐只勒死,幸好,关键时刻被救下。

 

为了小猫的安全,“我”网上发帖,把小猫送给了想领养它们的人,并计划给小黄做绝育手术。然而,失孤的小黄丢魂丧魄,不吃不喝,很快离开了这个“伤心地”,继续流浪,最终被人用绳子拴起来,饿死在流浪的途中。

 

读完这篇《给小黄》,我对文珍的态度感兴趣。西谚有云,认识的人越多,我越喜欢狗。文珍似乎也是如此,在行文中,她如此表白:小黄,我爱你胜过爱很多人。自命不凡的人类,善于制造伤害,对万物,也对自己。所以,艺术家多少都有点“反人类”情结。

 

猫是一面镜子,照出人的残忍。


第五只:夏目漱石的猫

推荐作品:《我是猫》



夏目漱石没有猫。他写《我是猫》,是带着猫的面具,发人的牢骚。

 

用猫的视角看人,作针砭时弊之文,确实容易出彩。夏目漱石生于一八六七年,即明治维新的前一年,成长在一个没落贵族之家。当时的日本,正是新旧时代交替,传统与现代剧烈碰撞,作为一个有点背时的世家子,处在斯时斯地,难免牢骚满腹。不只如此,他还患上了精神衰弱,1905年发表《我是猫》前后,是他症状最严重的时期,因此,我是猫的写作,大有浇胸中块垒之意,这只猫,是救命猫。

 

借猫之口,对现实进行批判,有意思,但意思不大。滑稽有余,深刻不足,而且读起来很容易出戏。这位猫公对人类的缺点极尽讽刺之能事,它说:“世人褒贬,因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样变化多端。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黑白,颠倒黑白也无妨,因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和两头。只要抓住两头,对同一事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人类通权达变的拿手好戏。”小说中,这类议论层出不穷,如果这些议论不是出自猫口,而是出自某个人之口,那就失色很多,甚至给人以道德说教之感。

 

《我是猫》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可作为那个时代的风俗史来读。夏目漱石先生写的是猫,说的是人,洒的是狗血。


第六只:“爸爸的猫”

推荐作品:《爸爸的猫》(杨杨 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



爸爸的猫,是一只虚构的猫,同时也是一本真实的书。

 

文学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创造对立面。以现实为此岸,抵达心的彼岸,或反过来,以心为此岸,抵达现实的彼岸。虚实相映,镜里采花。这不只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秘密,也是任何一个文学流派的秘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魔幻现实、黑色幽默、荒诞派、后现代……都是对立面的创造,都逃不脱现实与心的脚力。《爸爸的猫》是有趣的作品,作者杨杨用诗的语言,迷人的故事,将这种对立面的创造诠释得入木三分,某种程度上,暴露了文学创作的秘密。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我”的爸爸是位愤怒诗人,为了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他永远在寻找愤怒的素材,现实却无法满足他:有什么可生气的呢?世界从来就没有变过,天空就是天空该有的样子,它自从存在着就没变过。

 

愤怒诗人找不到愤怒的理由,看似荒诞,实则道出了现实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尴尬处境。这种尴尬是理想与现实的尴尬。愤怒诗人被生活中的美好所包围:冬天,寒冷的天气刚好冻住刺骨的寒风;夏天,雨季来临,燕子低飞,路上的行人站在屋檐下躲雨,只有自行车在雨中淋着。这一切都显得太过美好,然而,成为一名愤怒诗人,是他一生最想做的事,并下定决心要将它做成。

 

这种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似乎无法可解,这时候,“吃瓜群众”看不下去了,他们无法容忍一个顶着“愤怒诗人”名号的人写不出愤怒的诗。“吃瓜群众”想了种种办法,都没有成功,最后,他们在一位饱经世故的老者的提议下,孤注一掷,污蔑“我”的爸爸偷了修鞋匠家的猫。在众口铄金的氛围下,诗人终于愤怒了,开始“愤”笔疾书,写下满篇诗句。诗人在湖边写了一夜,直写到人们没有耐心围观,各自散去。到了第二天,当吃瓜群众围上来想要看看这些愤怒的诗句时,诗人看着众人,平静地说了一句:是我偷的那只猫。

 

就这样,一只虚构的猫,让那些正在等待中的愤怒的诗没有了任何意义。

 

我们的生活与理想,包括那些诸如人生的意义之类的东西,似乎也是这样被消解的。对此,我想骂一句“奶奶的熊”,同时推荐“爸爸的猫”。


第七只:爱伦坡的猫

推荐作品:《黑猫》


爱伦坡的猫叫布鲁托,跟动画片《大力水手》里的反派同名,但比起那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布鲁托”,这只猫要邪门得多。

 

爱伦坡是推理小说鼻祖,恐怖小说大师,在诗歌创作上,还是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的前辈。他的《黑猫》之黑,令最黑的黑夜汗颜。黑猫的象征意义,跟他的诗歌《乌鸦》类似,讲的都是死亡情结。所不同的是,《乌鸦》中反复出现“永不复还”,阴郁而感伤,《黑猫》则以心理变态者的自述贯穿始终,故事一波三折,让读者在惊吓之余大呼过瘾。对黑暗的痴迷,对死亡的迷恋,这种嗜痂之癖,读者与作者是一样的。

 

不知自何时起,人类发明了“道德”,有了善与恶的对立。基督教说法,亚当夏娃吃禁果,懂得分辨善恶,被逐出伊甸园。在中国,也早有对善恶的探索,比如主张“人之初,性本善”的孟子,持性恶论认为“人之生也固小人”的荀子。在爱伦坡那里,善与恶似乎是一种遗传疾病,何时病发,全无头绪。《黑猫》中的“我”,原本善良仁厚,自收养黑猫后,人格渐变,无法控制心中恶念,终于酿成无可挽回的惨剧。这种无来由的恶很“存在主义”,像左拉笔下的酒鬼,从不喝酒的人突然嗜酒,在自毁的冲动下,埋葬了自己的人生。黑猫只是恶的引子,是游移于死亡漩涡中的一朵水花。

 

写作之于爱伦坡,或许是一种治疗,这种无来由的恶,在作家的心田破土而出,难以排遣,将它写在作品中,是不错的选择,也是对社会安全的负责。英国侦探女皇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小说中试验了千奇百怪的谋杀手段,不会有人起诉她。对死亡感兴趣的作家,现世的享乐往往很难打动他,眼前的一切幻灭的,是梦中之梦,唯死亡永恒。爱伦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痴迷人性的阴暗面,古堡孤灯下,蘸着乌鸦之黑,写下一篇篇氛围之作。让人忍不住想,现实中,是什么样的“黑猫”做了他写作的引子呢?


第八只:T.S.艾略特的猫

推荐作品:《老负鼠的猫经》


艾略特与庞德通信,称自己为“老负鼠”,称对方为“兔子”。这两个角色出自《瑞姆斯大叔》,一本当时流传甚广的故事集。艾略特用“老负鼠”这个绰号,给自己的童诗诗集命名为《老负鼠的猫经》。这本诗集共分15章,除了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每一章都描述了一只富有个性的猫。

 

这位以《荒原》为20世纪定调的诗人,原来也有天真童趣的另一面。更为传奇的是,艾略特死后,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劳伊德.韦伯于1977年开始着手为《老负鼠的猫经》编配音乐,经过苦心孤诣的创作打磨,于1980年5月11日在新伦敦剧场首映,音乐剧《猫》一炮而红,成为享誉世界的经典。

 

今天,这部红透百老汇的音乐剧早已不再新鲜,却鲜有人知道它出自诗人艾略特的童诗诗集《老负鼠的猫经》。那就让我们以《猫经》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为尾声:

 

《对猫的称呼》

艾略特 著  Soulepic 译

 

你曾见过很多样子的猫,

我觉得

你应该不需要别人帮你了解他们的特征。

你应该已经了解足够多了

其实猫就像你和我

还有其他那些拥有不同思想的人。

他们有些很正常,有些很疯狂

有些很好,有些很坏

有些更好,有些更坏

但是他们所有人都可以被描述在诗里。

你曾在工作中和比赛中见过他们,

也知道他们真正的名字,

他们的习惯和住址:

但是

你要怎么样称呼一只猫呢?

首先,我要让你回忆起来

然后告诉你:猫和狗不一样。

现在狗们假装他们喜欢打架。

他们经常乱叫,却很少真的咬。

但是,狗在大体上,

可以被称作是一个单纯的灵魂。

当然了这里不包括哈巴狗,

还有其他一些怪异另类的犬科动物。

城里面大部分的狗都很倾向于去扮演小丑,

而且非常不会显露出自尊。

他们通常都是没有尊严的。

其实他很容易被耍

只要碰碰他的下巴底下,

或者拍一拍他的后背,或者摇晃他的爪子

他就会欢呼跳跃然后大笑起来。

他真是一个天真随和的笨蛋啊,

不管是表扬或是批评他都会做出回应。

我必须再一次提醒你

狗是狗,猫是猫。

关于猫呢,有些人说有个绝对的真理:

不要跟他说话除非他跟你说话。

我可不相信那个

我说,你应该主动去称呼他,猫。

但是永远要记得,

他讨厌相似的称呼。

我鞠躬,然后摘下我的帽子,

用这个方法称呼他:哦,猫!

但是如果他是隔壁的那只猫,

就是我曾经常见到的那只

(他曾来过我的公寓看我)

我招待他时会这样说:哎呀,猫!

我听见别人叫他 詹姆斯·巴呲·詹姆斯

但是我们没熟到可以直呼名字。

在一只猫放下尊严待你如一个信任的朋友之前,

对他有一些尊敬还是应该的,

可以试着给他一碟子奶油。

再提供一些鱼子酱,或者斯特拉斯伯格派,

一些罐装松鸡肉,或者三文鱼酱。

他肯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口味的。

(我认识一只除了兔子以外什么都不吃的猫。等他吃完的时候,他会舔他的爪子,因为这样就不会浪费洋葱汁)

一只猫是注定要拥有这些尊敬的。

总有一天你会跟他熟络起来,然后就可以直呼他的名字了。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这就是你该如何称呼一只猫。


作者简介:哲空空,每月28号还房贷的哲学家。微信号:zhekongko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