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的聪明为何高居全球之冠

 昵称34050258 2016-08-20

文/ 张远山



1、中国人为何聪明


有个在中国大地流传甚广的段子:每个民族都把自己列入最为聪明的三个民族,配方完全一样,中国人,犹太人,本民族。


我疑心这个段子的作者是中国人。即便不是中国人,由于中国人对这一段子津津乐道,至少说明中国人对自己的聪明非常自豪。但我对中国人的聪明不仅没有自豪,反而深感羞愧。因为秦汉以后的中国人,都把聪明用错了方向。


秦汉以后两千多年,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靠悟,所以中国人特别推崇悟性。中国的大多数事情都法无明文,只能神而明之。所谓“神而明之”,意思就是“天晓得”,正常人不可能真正明白。极少数事情虽有明文规定,但你没有知情权,质疑权,只能费思量,细猜详,穷尽心力仍然一头雾水,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可见秦汉以后中国人的聪明和悟性,是被中国社会的特殊格局逼出来的。


有人会说,这多好啊,如果都有明文规定,有了足够的透明度和充分的知情权,中国人就会悟性衰退,蠢笨如牛。但我认为,聪明和智慧,知性和悟性,都该用于探索客观真理和增进人间幸福,不该浪费在人为设置的闷葫芦上。这种人为设置的闷葫芦,即便你有足够的聪明猜破它,也并非智慧,仅是狡智。中国社会的设谜和猜谜,都是浪费生命的瞎折腾。设谜是玩人,猜谜是被玩。秦汉以后的中国人,忘记了秦汉以前的中国智慧:玩物丧志,玩人丧德(《尚书》)。


中国生活的极少数设谜者,设置的是一个毫无必要的闷局;中国生活的大多数猜谜者,面对的是一个本可避免的难局。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白首穷经的饱学之士,穷尽一生都无法猜破谜底,因为设谜容易猜谜难。按理,毕生无法猜破谜底却又如此聪明的中国人,应该很容易想到质疑一下:极少数设谜者为什么居心叵测地设计这样的闷局刁难国民?但是聪明的中国人偏偏从来不会质疑,他们的全部聪明都用在猜谜上了。即便永远猜不破谜底,他们也不会质疑设局者的居心,只会怀疑自己的聪明程度不够,继续热衷猜谜,提高聪明程度,终其一生把聪明和悟性用错方向。于是产生了如下奇怪现象:中国人如此聪明,又如此努力地渴望顿悟,却极少有人顿悟。


虽然大多数中国人渴望顿悟却未能顿悟,但在永无止歇的漫长猜谜过程中,中国人确实变得比无须猜谜的其他民族远为聪明了。只有极少数绝顶聪明的中国人,最终猜破了谜底。然而这些猜破谜底者,也没有真正“顿悟”,仅是“大彻大彻”。可能有人以为,“顿悟”就是“大彻大悟”,那只说明尚未大彻大悟,不知两者有何区别。


“顿悟”就是明白了一切,“大彻大悟”却是不再奢望明白一切,所以“大彻大悟”并非“顿悟”。也就是说,中国的大彻大悟者终于明白,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顿悟”,猜破中国闷局的谜底。因此他做出了一个凭其聪明所能做的最聪明判断:每个中国人都想悟出究竟的东西,根本不值得浪费脑力去悟。与此同时,他也做出了一个凭其聪明所能做的最聪明决定:从中国生活中撤退和放弃。


大彻大悟的极少数中国人,是聪明的中国人中的绝顶聪明者,但其绝顶聪明仅仅用于撤退和放弃,依然与智慧风马牛不相及。


聪明与智慧,原本只有程度之别,而无方向之异。聪明如果用对方向,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上升为智慧。可惜中国人的聪明,与智慧的方向相反,越是聪明,离智慧越远。因此中国的大彻大悟者在放弃和撤退的同时,也放弃了可能改变“设谜-猜谜”格局的一切努力。所以秦汉以降,没有一个大彻大悟的中国人为增进国民幸福揭示过客观真理,贡献过有益思想。聪明绝顶的中国人,要么热情似火地投入猜谜(通常在其前半生),要么心灰意冷地放弃猜谜(通常在其后半生),却从不质疑合理的人类生活是否需要设谜者,更从不努力改变少数人设谜、多数人猜谜的中国文化基本格局。


聪明的中国人,无比热爱尘世生活,即便再苦再累,也不愿全面放弃尘世生活,顶多放弃一些自己的聪明不足以应付的局部生活。每个中国人的聪明程度和聪明领域各有不同,感到难以应付而不得不放弃的领域也各有不同。所有聪明人撤退和放弃的总和,使秦汉以后的中国社会,不成其为文明社会,不成其为文明共同体,仅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野蛮丛林。



2、中国人聪明六阶


孔子是秦汉以后的中国文化之父,同时也是秦汉以后中国文化的主要设谜者。他对人生六大阶段的经典描述,正是中国人逐渐聪明并逐渐放弃的六大阶段:“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所谓“十五志于学”,就是以意逆志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一切谜面,先意承志地学习猜谜所需的一切中国式学问,踌蹰满志地揣摩猜谜必备的一切中国式窍门,以此作为猜谜者身份的入门。


所谓“三十而立”,就是志在必得地全身心投入中国式猜谜游戏,这一过程大概需要十年,也只需要十年。因为十年足以让他意识到,付出降志辱身、失去自我的巨大代价,最后竟然一无所获。


所谓“四十而不惑”,就是猜谜者对猜破谜底已经心如死灰。四十岁之前他有许多惑,而且自信只要凭借自己的聪明,持之以恒地悟,一定能够明白。但是一过四十岁,他就明白一切都是瞎折腾,所以再也不悟了。


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就是已经明白,中国人的天命就是猜谜,猜那些根本没有谜底的哑谜。除了像少数大彻大悟者那样放弃猜谜并退出“设谜-猜谜”格局,他只有一条路可走:虽然不再猜谜,但是并不退出“设谜-猜谜”格局,而是改变自己的角色。尽管他不大可能从猜谜者变成设谜者,却很容易成为帮助设谜者增加猜谜难度的入局者。这一角色改变,庶几等于猜出了中国闷局的谜底。这就是中国式“东方神秘主义”的最高之“知”:不是明白一切的顿悟,而是搅浑一切的胡混。


所谓“六十而耳顺”,就是不仅对猜出谜底已经绝望,而且对帮助设谜者增加猜谜难度的热情也已大减,因为老境已经来临。他对年轻人所做的任何努力,所猜的错误谜底,连反驳、批评、教训的热情也完全丧失,一切如风过耳。


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终于明白,中国的设谜者根本没打算让任何人猜出谜底,“设谜-猜谜”只是一个中国特色的玩人游戏。任何游戏,哪怕是荒诞的游戏,都需要规矩。而且越是荒诞的游戏,越是需要荒诞的规矩。作为中国人,只要知道权力为一切设定了规矩,一切都必须按照权力设定的规矩办,不可质疑规矩是否合理。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从心所欲,乃至为所欲为,并且自居聪明绝顶。



3、中国人聪明反被聪明误


近年国门开放,国人走向世界,于是聪明绝顶的国人发现了洋人的头脑简单,对中国人的聪明更加自豪。其实洋人之所以头脑简单,是因为洋人的事情都有合理、透明的规定。规定颁布之前,经过了充分的民主讨论和严密的科学论证。规定一旦颁布,就不再轻易改变。如果改变,必有充分理由。改变之前,也有充分的民主讨论和严密的科学论证,因此改变的规定更加合理。大家行之不疑,久而久之,于是头脑日益简单。


但是中国的规矩在颁布之前,未经民主讨论和科学论证,大抵不够合理,颁布者也对其合理性缺乏自信,于是常常称为“试行草案”,然而“试行”可以正式地“试”很久,“草案”可以长期地“草”下去。这些“试行草案”也不透明,“传达”的范围极其有限,知者甚少,所以规矩常常形同虚设,没人当回事。被“传达”到的少数知情者,十分明白“试行草案”很快就会朝令夕改地“修订”,修订也未经民主讨论和科学论证,未必更加合理,往往更加荒谬。何况修订之后依然是“试行草案二”,还是不必当真。没被“传达”到的大多数中国人,只好在游泳中学习游泳,悟性差的难免淹死,悟性好的呛过几口水以后,只能悟出几招遇急从权的狗爬式,顶多不被淹死,离自由遨游差得远。一辈子疑神疑鬼,至死都是糊涂鬼。


洋人的笨办法是把怀疑放在规定颁布之前,在自由质疑、充分讨论、严密论证之后设定合理和透明的规定,大多数笨伯信之不疑地按规定办事,质疑之事交给苏格拉底式以质疑为己任的少数智者,于是民众的头脑一劳永逸,越来越笨。中国人的聪明办法是把怀疑放到规矩颁布之后,先由极少数“设局”的聪明人拍拍聪明绝顶的脑袋,胡乱定下一个不合理、不透明的规矩凑合着办,听任大多数“入局”的聪明人在凑合着办的过程中对规矩的合理性、明确性将信将疑,永远摸不着头脑。但是头脑越摸不着越要摸,越摸就越开窍,于是中国人能把每一条规矩理解成于己特别有利、于人特别不利的“公案”。同一条规矩,可以理解成可松可紧,时轻时重,乃至忽白忽黑,需要非常特别的中国式悟性,于是中国人终于越来越聪明,聪明程度高居全球之冠,智慧程度叨陪人类末座。


我是酷爱智慧却决不聪明的笨人,所以常常担心:聪明绝顶的中国人,是否可能为了永远聪明下去,永不改变秦汉以后的“设谜-猜谜”闷局?



扫描二维码订阅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