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学霸和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高校

 残云伴鹤归 2016-08-20




我估计,这应该是今年高考自主招生中去面试学生的场景,有资格来参加面试的都是挑选出来的佼佼者,不过所描述的情况相信也是真实的,学生们这时候肯定无暇去考虑他们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让面试顺利通过,能获得这样那样的优惠政策,上一个好的大学。要说这些学生的材料都千篇一律,那也很正常,因为获得面试资格,或者能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本身就有条件和门槛,那些材料无非是说他们符合这个条件。一个没有这些材料的学生,甚至仅缺少了这些东西其中的一条,比如没去敬老院给老人洗过脚,他大概就没机会见到这位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了。据我所知,各校对自主招生学生都有条件,至少要符合其中多少条才有资格,当然符合得多是不会扣分的,学生在准备材料时肯定认为是多多益善了。

无疑,这些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反映的恰好是我们教育的问题,因为我们用一种看似很高却抹杀个性的要求去要求学生,所以即便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学霸,尖子,也像是一个模具打造的。想想要达到这些条件也相当困难,又凭什么对他们要求更多呢?想到前几年曾报道过的一个偏科生,有多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最终都未能被录取。孩子们当然只能做得面面俱到,甚至包括坐姿、仪态、谈吐,你今天说他没个性,但如果真有一个学生个性张扬在面试中忘乎所以,被咔擦掉的概率肯定远远高于这些四平八稳的学生。

由这些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学霸,让我想到我们的高校,其实也很像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都有齐全的学科,教师、学生、博士点、论文、国际化程度等等,越是顶尖的高校,这些方面差距越小,因为对学校的评价就是看这些数据,对于综合性院校来说,哪个学校缺了某个专业或学科,大概不会被看作是它的特色,绝对属于是一个短板。于是,各类学校都发展成千校一面,比如以理工见长的清华、浙大、交大等,现在人文、社科、医学、艺术等等都一应俱全了,而以人文社科见长的人大,现在同样有理科、工科的绝大多数专业,这何尝不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高校呢?但高校愿意在某个方面留着空缺吗?肯定不愿意,即便有这样的空缺也被认为在评价中吃亏了。比如不少没有合并医科院校的高校,甚至没有附属医院都会认为在论文数量这一块吃了不小的亏,因为医学专业是论文大户。

这篇文章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认识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像是远方的一座灯塔,能够不断照亮前进的道路。” 套用到高校中其实也一样:一个高校如何发展,也是需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认识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高校,就像是远方的一座灯塔,能够不断照亮前进的道路。而我们现在的高校有多少是按自己的特点和条件在发展的呢?都是被各种评价指标牵着鼻子,即便达到了高指标,却也说不出什么属于自己的特色。当然,高校的目标也可以说很明确,看是要成为世界一流,自然世界一流高校会有许多不低的标准和指标来衡量的,不过,这就和学生们要上一个好大学这样明确的目标是一样的。这篇文章中问了个问题:“考上北大以后怎样?” 有没有人问过高校:成为世界一流高校以后怎样?换句话说,就是当达到了世界一流高校的指标后又将怎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美娣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997012.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