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功仍需要意义的召唤、五个方面的努力方向

 lishuhuaxiang 2016-08-20

人类的意义感来自很多方面——幸福的生活、有价值的成就、亲密的关系、宗教的体验、社会的认同和归属感都是我们发现意义的地方

长期以来,人生意义一直是是神学、哲学和其他人文学科关注的话题。但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心理学家也开始参与意义的研究。著名的美籍德国心理治疗大师维克多·弗兰克(Victor Frankl)根据自己二战时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写出的《活出意义来》(《MAN's SEARCH FOR MEANING》),开创了意义治疗的探索。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证明,生命意义的感受与积极的心理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意义感受低的人容易酗酒、抑郁、自杀;意义感受高的人更容易产生幸福、生活满意和希望感。

清华大学心理系的程明明和樊富珉教授,曾经在发表的论文《生命意义心理学理论倾向与测量》中回顾了生命意义的心理学研究。他们发现,生命意义的心理学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倾向的心理学研究,相信存在就是意义;第二个阶段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心理学研究,强调人有一种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因此,寻找意义是人类的一种根本的动机,心理学家博曼斯特就认为,生活的意义有四种基本的需求:目的感、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尊严;第三个阶段就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生命意义,强调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意义的积极寻找和追求。 

那么,究竟该如何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呢?综合王载宝老师和其他积极心理学家的建议,我觉得应该来自于六种积极心理的体验。

 

第一,目的感。就是要知道自己人生发展的方向、未来的追求和终极的目标,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和原因,感受到一种召唤和使命;知道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不重要,知道如何做出价值的判断,知道对错、真善、取舍。

 

第二,理解感。理解自己和他人行动的原因、目的和理由,理解环境、情境、社会、人生;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身份,知道行为的边界和局限,能够找到自己行动的理由,有足够的智慧和知识解释人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显然人文、社会、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容易让人理解生命的意义。

 

第三,责任感。知道自己有自由意志,可以选择做一些事情和不做一些事情,知道如何做出自主的行动判断;有一种内在的坚守,愿意承担自己和责任,遵守道德底线和普世的价值,不放纵,不屈从,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负起自己应该负起的家庭、社会和职业责任感。

 

第四,归属感。感受自己被人接受、热爱、尊重,感觉到自己属于某一种社会关系、社会团体;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同胞,这都是意义感的很重要的体验。

 

第五,贡献感。觉得自己有价值、有作用、有成就;觉得被其他人需要,觉得自己是自己所在的单位、组织、社区、国家和文化所需要的人才;能够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能够把自己的才能、天赋发挥到极致,能够实现自我潜能的最大化。


所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意义感是一种心理的现象,找到意义需要心理的体验和心理活动的参与。那些发现了自己生命意义的人,会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期望和幸福;当他们在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时,有一种欣赏的愉悦感觉,能够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得到一种福流的体验。

因而,一个人的人生不光需要成功,也需要意义。如果一个人既沒有成功,也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那他/她过得就是一种浪费的人生;如果一个人有成功但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那他/她过得就是一种肤浅的人生;如果一个人的人生只有意义而没有成功,那他/她过得就是一种牺牲。我们的人生只有过得既成功又有意义,才是一种理想的人生。

 

菲尔普斯的经历已经告诉我们,他就是因为在成功的路上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从而使他不但得到了救赎,还获得了更大的成就。这就提醒我们很多正在奋斗中的人,是不是在追求成功之外,也要考虑追求寻找意义,这样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