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汤-----变理阴阳第一方

 醉牛988 2016-08-20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谷入于胃,以 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气)在脉中,卫在脉外。


《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桂枝汤: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各三两,切    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助药力,取微汗。


2.桂枝去皮,三两   炙甘草 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  六两   生姜三两 ,切 胶饴 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桂枝汤被称为伤寒第一方(变理阴阳第一方),可见此方对于理解伤寒论意义非同一般,我们如果对中医有点认识的话往往会误以为桂枝汤是用来治疗风寒之表证,比如说的通俗些就是指感冒发烧之类的,其实这是大大狭隘了桂枝汤的作用,桂枝汤的使用并不是简单的风寒可以概括的。


那么在导读部分也引经据典了,其中伤寒论中讲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其中阳浮阴弱,指的是脉管的状态,阳指卫气,阴指营气,卫气浮也就是卫气比较旺盛,而营气弱指的是营气比较微弱。如此就会发热汗出恶风。


那么这里提到的营卫是什么呢?黄帝内经灵枢经中讲到了「谷入于胃,以 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气)在脉中,卫在脉外。」也就是说饮食物被胃吸收后,然后传给肺,肺输布吸收的水液,质地清的就是营,它是在脉内的,而质地浊的就在脉外,变成卫气,保卫人体。



那么在此常见的风寒感冒中,风寒之邪在体表,卫气奋起斗争,此时卫气相对来说要强一些,此时就需要营气在后面支援,造成了营卫不协调,为了排出邪气,利用排汗机制使营卫之气与邪气一同出表,此时人体断续出汗,出汗不彻底导致邪气不能尽除,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后方补足原料供给前线战场


那么营卫从胃而来,此时加强胃气吸收功能就可以协调好这个关系,此时张仲景先生就在伤寒论中提出了使用桂枝汤,从而可见桂枝汤是一个健脾胃生津液的方子。


从而才有了小建中汤,也就是桂枝汤加倍芍药,以及麦芽糖,芍药和麦芽糖属于阴的,是滋补的,而桂枝此时是健脾胃阳气的,说明小建中汤治疗的是脾胃虚寒造成的津液亏损较重的情况,所以小建中汤也可以用来帮助小儿恢复良好的脾胃功能也能够帮助小儿补充营养。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伤寒论中此句原文就讲出了小建中汤治疗虚热证的情况,说明人体在脾胃虚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水分吸收不够,人体阴液也虚,就产生了相对的阴阳不平衡,心中烦热就产生了,因为能源不足。


所以综上所述,桂枝汤是一个很明显的调理脾胃的药方,而并不是用来单纯治疗风寒感冒的。


那么再来看看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组成,我想古人一定是在懂烹饪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汤药,因为桂枝、芍药一阳一阴的中药搭配可以调和营卫阴阳,并且还有生姜,大枣,甘草,这几味药更是平时做菜时常用的,药很苦但有了这些就可以产生美妙的药味,这就是伤寒论,一本根植于民间的生活艺术,绝美的医术。


另外附上桂枝汤的常用剂量:桂枝9g  生白芍9g  生姜2片  大枣3个  炙甘草6g,这是一天的中药量,平时喝喝桂枝汤健脾升阳,健康常伴。(阳虚兼有阴虚体质如四之烦热,心悸者需要加上麦芽糖30g,将芍药改为18g,这就是小建中汤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