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美精致的有束腰家具抱肩榫

 fnslon 2016-08-20

选自美国《古典家具学会季刊》 1990年冬季刊



中国匠人在坚硬的木料上施展高超的技艺,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制造生活中的家具——乔治·凯茨


欣赏中国家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理解它的制作工艺。站在美学欣赏者的角度,对制作工艺的研究象是显得别出心裁,然而匠人的技艺的确是家具制作的重要部分。当我们欣赏一件杰出的中国家具时,感觉它是和谐完美的。但是,在和谐的表象之下是榫卯的阴阳交错。我们不能单纯的关注木构件的功能,而更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完美集成的整体。 中国的木工技艺与木建筑一样,已经形成传统的木工文化。明朝及清朝早期,硬木家具的制造更使这门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复杂的榫卯工艺理解起来很困难,然而打开错综复杂的榫卯结构之后,会看到另一番景象。 在有束腰家具上,抱肩榫与牙板的结合看起来尤其复杂。而打开这个结构分解开各个构件,我们会对它的独特功能一目了然。(图2)





这种联接设计是使各构件互成直角牢固连成一体,但从外表看就是格角联接。(图1) 




 就像我们平常看见的画框,格角方式在视觉上令人愉快。但是缺点是不牢固,通常需要钉子和胶水来加固,即使这样,重力加上去之后结构依然会散掉。


简洁明了的榫卯结构是基础,也是最强有力和牢固的(图3)。 至少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80---221)木工就已经会利用这种榫卯。并且在其它装置上也使用这样的结构,如风车叶片上的十字联接。


从工艺美学上看,榫卯结构逐步演进发展趋于完美精致。格角(图4)和半搭接合掌式格肩(图5),这两种榫卯结构都是在早期的基础之上逐步发展而来。以及有束腰抱肩榫,它出榫头、燕尾挂销来固定牙板和面板。(图6)





   古墓中发掘出的文物可以证明,战国时代即已经有楔形榫卯。在我们的实例中,燕尾榫发展进化得微妙复杂:楔形销子与榫槽拍合之后,各个构件同时抱拢紧拉在一起,牙板剔凿榫舌,纳入腿的槽口,牙板另一侧开楔形槽与燕尾楔形挂销咬合。   

    榫卯联接各构件,能组合成任何形式,表面可以作流畅的线条,也可以作优美的雕刻,宛若天成。


   从十八世纪以后,工艺水平就开始衰落。工匠越来越多的依赖胶水粘合榫卯。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珍赏》中陈述:“事实是,十六世纪十七世纪品质极好的家具制作,到了清中期就开始衰败了。”   我们可以观察到,早期的燕尾榫通常是隐蔽的,除非分解拆开,否则难以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  抱肩榫上的牙板要加厚,作剔凿燕尾槽口。  有时候我们可以从牙板与腿的结合处微微隆起的弧形能发现燕尾挂销的蛛丝马迹。  可惜许多这样结构的家具都被不正确的分解方式破坏掉了。牙板必须垂直从腿的上端敲出,绝不能想当然的横向拆解。


    三足圆香几的腿与牙板的结构联接更加深奥精妙(图7)。  工匠不用直角作,而是采用复杂的圆形和弧形。这需要有精确地计算,丰富的三维空间想象力。木材要加厚以能作出双榫。腿与牙板联接依然牢固,也照样能施展雕刻技艺。



与光鲜亮丽的大漆家具不同,硬木家具具有天然之美,硬木质地紧密,木纹绮丽,榫卯依木纹理走向施为。中国硬木家具之美内外兼具,形式美,结构美。木工工艺内涵深刻,它所散发出沉静与高贵的精神力量,震撼心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