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读书会】老师为什么不能穿红色衣服上课?不读书,很多事情你不明白

 娱悦wg8fpy299q 2016-08-20
点击上方“校长会” 可以订阅哦!
现任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校长,《中国教育报》"2015年十大读书人物”,《论语》治校成就了“岔河现象”,凭着自悟的赏识教育、细节教育、积极教育,他扬名全国;成名之后,他并未被盛名所累,继续前行的脚步,以“读书教育”寻找更大的幸福。



理想匮乏是当下教师最大的问题


如今有很多校长在探讨教师职业倦怠,我认为如今老师出现种种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内心缺乏梦想。


我个人觉得“理想匮乏,对自己的人生很迷茫”是现在教师最大的一个问题。在我走进高中课堂的这一年多以来,我观察到很多教师只想当一名老师,而不愿成为一名行业领域的专家。很多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地教,或者告诉学生哪些部分是高考考点。


我曾从学生调查中发现不少初中的孩子说起陶渊明来头头是道。我们的老师完全可以将初中课本中的陶渊明和高中课本中的陶渊明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立体的人,另外,老师们讲《兰亭序》的时候也可以说一说它背后的故事。但我很少见到老师这样做。为什么?因为老师不读书。


任何领域可以称之为“成功”的人基本上都具备一个特点,就是书读得多。一个不读书的老师是不可能成功的。


不读书,很多事情你不明白


如果老师不读书,会做出很多不合理的事。比如很多老师喜欢穿红衣服。但你要了解一些知识就会明白老师穿红衣服上课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会造成学生的对立情绪。


我曾经对学生的成绩做了一个调查统计,结果发现,一年当中,5-7月份出生的孩子学习成绩明显不好。有的老师说是因为“天气热”。但我们经过科学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打个比方来说,如果学校9月1号开学,那么同时入学的孩子当中,9月1日出生的孩子要比8月31号出生的孩子大一岁。现在的家长都很焦虑,希望让孩子早点上学。早入学是不符合孩子的生长规律的。7岁入学的孩子相比8岁入学的孩子无论在智商还是体能上都差了很多。如果不读书,我们不会懂得这个道理。


另外在初中阶段,男孩的成绩普遍不如女孩。关于这一现象,你同样可以从书中得到答案。因为男孩的大脑发育比女孩晚,5岁男孩的智商相当于3岁半女孩的水平。还有关于现在“男孩女性化”的问题,书中的一种解答是现在的男孩从小大量接触塑料制品,其中的一些成分会抑制男孩体内的激素,让男孩变得像女孩。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读了《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很多父母教育的方式是错的。现在孩子考试考砸了,回家之后父母对孩子说“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其实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和孩子共情,抚慰孩子的情绪。


用"阅读"管住老师的心


在学校里,谁来管理老师?有人说是校长。我个人觉得,如果一所学校的校长像官员一样管着老师,这个校长是当不好的,这所学校也迟早完蛋。

在对人的管理上,西方学者认为最先进的管理是“象征性管理”,也就是论语所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说白了就是“管心”。那么,管理老师怎样才能管住他们的心呢?


我认为要想“管心”就得提高老师的境界,俗话说“近朱者赤”,要想达到谁的境界就和谁在一起。要想提升老师的境界,就让他们和老子、孔子、亚里士多德这些高人在一起,而让老师和他们在一起的方式就是让老师读他们的书。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

要想让老师读书,校长得带头读书。但现在有很多校长感慨:自己带头读了很多书,但老师为啥不跟着读书呢?他们起早贪黑的很累,自己也成了专家,但老师们并未跟随校长,原因何在?


首先,读书不能与考核结合在一起,这样做就相当于“摁着马脑袋喝水”。读书本身应该是快乐的。你可以问问老师“你们到底想要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但凡混日子过的老师,他的孩子的状态也可想而知。我总是对我们的老师说:“即使你们不想要特别精彩的人生,你们也要给你们孩子一个精彩的人生。”我让老师们在内心找到那个改变的声音:为了孩子,自己也要积极向上。


具体实施起来,我让老师们中止旧行为,比如沉溺于电视连续剧、进行一些无意义的闲聊;然后找到一个新的行为,那就是读书。接着,不断地调整行为,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从校内"聊"到校外


为了让老师将这个好习惯保持下去,我给老师们搭建了“聊书”这样一个平台。这个活动一开始叫“说书”,我提倡老师们将一本书读完然后和其他人说说书中的内容。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很多老师像演讲一样“说书”,甚至背稿。我希望老师能够随意分享,哪怕是一点两点的心得体会都行,达到聊天一样的状态,于是我把“说书”改为“聊书”。


在学校里推广阅读的时候,我采取“阶梯”办法,总体来说“先故事后理论”、“先教育后教学”。我让老师们读书先不要和教学挂钩,而是先“为己”,先看一些谈人生、励志类的书籍,让老师把阅读的兴趣调动起来。接着,我再让老师读一些专业类的书籍,最后再读一些提高审美情趣的书。


阅读让老师们发生了极大的改变。2010年我在学校内推广教师阅读,一年之后,这些老师当中有三分之一去全国各地开讲座。


有一个老师研究诗歌,她将一年级到九年级的语文课本中但凡不是诗歌的课文都以课文诗的形式呈现出来。此外,她还给学生作诗,一个学期下来,她给班上每一个孩子至少作了两到三首诗。


还有一个数学老师,她研究“教师的幸福”,将幸福与教学结合在一起,来提升学生的成绩。最初她只能讲40分钟的人生感悟,后来她仔细研读塞林格曼、罗素等大家的著作,直到能讲四个小时。如今,她被唐山市一所私立学校以10万元年薪聘用。要知道我刚上任校长的时候月薪只有4000元。


读教材让教师专业化


现在的老师还存在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不读教材,尤其是高中老师。这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他们将教材全部用试题替代。另外,他们不读教材背后的东西。


我在高中听历史老师讲解《鸦片战争》,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上课把课本一掀,把整篇课文变成填空,让学生背诵课本,如果学生全背下来就能得高分。我们的老师不去思考鸦片战争背后的故事。


在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泰晤士报》形容这是一场“罪恶的战争”,但最近有英国学者研究发现,当时中国本土种植的鸦片数量比从印度进口的还多,也就是说中国人对鸦片有需求。这样一来,这场战争的由头就不成立。而许多中国学者对这场战争的认识还停留在课本阶段,也就是“销毁鸦片,落后的中国要自强”。对历史的认识是发展的,而非停滞不前的。


当老师对历史有思考的时候,学生才爱学历史,否则每个学生都成为记忆的机器、课本的复印机。


为了让老师阅读教材,我让老师设计“前置性作业”。什么是“前置性作业”?针对一本课本,老师在假期需要设计出整本书内容的作业,一开学就交给学生。举例来说,学习《口技》这篇课文,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课文内容设计各种声响的场景,最后比较哪组学生设计的符合课文内容。可以想见,如果不对课文有充分的研究,没有大量的阅读,老师是设计不出前置性作业的。


2011年我开始研究前置性作业,我要求老师们在暑假里把一册书的前置性作业设计完。那年七月中旬学校放假,八月一日,我在北戴河给老师们租了一个140平米的大房子,白天让他们尽情地游泳,晚上进行“前置性作业”汇报。最晚的一天我听到了凌晨两点。我和一个特邀的专家一起给老师们提意见,让他们修改,八月底再汇报。可以说,整个假期老师们都没闲着,他们很疲惫,但他们感到很快乐。


随后,我们学校有四个老师在全区内脱颖而出,成为“专家型老师”。有一个老师研究前置性作业仅仅一年,就被聘为唐山师范大学特级教授。回归教材让老师在专业之路上越走越远。


公众号:xiaozhangclub
“校长会”官方微信作为全国中小学校长及教育界人士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诚邀您积极参与评论及互动。

小编个人微信号:18500644716

【校长情报】【名家动态】【改革参考】【检讨】【环球】【周末读书会】栏目长期征稿。

投稿邮箱:200652005@qq.com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校长会”。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小编,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