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修身?王阳明在《大学问》中说:“何谓身?心之形体,运用之谓也。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何谓修身?为善而去恶之谓也。吾身自能为善而去恶乎?必其灵明主宰者欲为善而去恶,然后其形体运用者始能为善而去恶也。故欲修其身者,必在于先正其心也。”王阳明认为“身心一体”。《易经》中从前至后都有关于修身的叙述,《乾卦·文言》曰:“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后人在阐发易学思想的时候,和儒家思想无形中走到了一起。 东晋玄学家韩康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不仅重视教化,而且高扬“必反修诸内”(《序卦注》)的道德修养。他在注释《易传》时说:“刻损以修身,故先难也;身修而无患,故后易也……求诸己也。……以一为德也。……止于修身,故可以远害而已。”[12](P567)他《易经》中的“修身”是内修,这种修养是“求诸己”的实践,修身的目的在于避免祸害、远离忧患。从本质上说,这种修养应本着自然无为的原则来施行,这是他在哲学上继承了何晏、王弼的思想,以此来解释《易经》的。 《易经》重视道德修养,注重自身的完善,强调自强、自立、自省、自谦,《易经》中关于德行修养的语句俯拾即是,《象传》是真正系统阐述君子修身之道的著作。李镜池认为:“《象传》对于卦的解释,有两个观点:一是卦所以构成的物象,我们叫它做“卦象”;一是从卦象引申出来的义理,我们叫它做卦德。卦象,是卦本来的意义,卦德,是人看了这个卦而觉悟出来的人生哲学。”“大象分为先后两部分:前部:卦象的关系;或卦象和卦德的结合,不标卦名。后部:卦义——从卦象或卦名词义引申出政治、修养的道理。后一部分,内容不外发挥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但它的引申发挥,也有一定的法则的。”《象传》云:“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蒙: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小畜: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同人: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大有: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谦: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当然,《象传》只及君子,不及小人,有人以为是儒家思想的反映。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易经》中无不贯穿着这种思想。唐明邦在《<易传>论修身齐家之道》中认为:“《易传》从整体说来,是一部古代经邦济世的宝贵经典,蕴含着治国安邦的基本准则,不言而喻,也包含有不少关于修身齐家的至理名言,值得十分珍视。……《易传》从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目标出发,反复论及个人道德修养、人格培养问题。历代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无不从中汲取有益教训,身体力行,以陶铸自己的独立人格、高尚情操。易传> 《易传》中不少修身的哲理格言,至今流传民间,成为中华民族美德。” 唐明邦认为《易传》所包含的修身大体有八大方面:“自强不息”,《乾》象辞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的运行刚强劲健,永不止息。君子观象而效法之,当发愤自强,奋斗不息。“厚德载物”,《坤》象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的气势博大而敦厚,君子效法之,当厚养美德,包容万物,以敦厚宽容的涵养处世待人。“体仁、和义”,《说卦》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仁”者,爱人,待人慈爱;“义”者,公平正直。个人修养中要培育仁爱精神和正义感。“忠信、立诚”,《文言》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为人处事忠诚守信用,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标志。“迁善改过”,《益》象辞:“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知过则改。”君子应从风雷激荡的卦象,懂得人各有所长,如风与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过则改。“谨言慎行”,《系辞上》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有修养的人,一言一行,要十分谨慎。遇事慎重发表意见,三思而后行。“立不易方”,《恒》象辞:“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风在雨前,雷在风雨后,观雷风之象以修身,做人要坚持原则立场,保持独立人格。“致命遂志”, 《困》象辞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泽枯涸,困境也,此卦教人们舍生取义。古今多少仁人志士,杀身成仁,血写春秋,“我以我血荐轩辕”,为民族、为国家“致命遂志”。个人修养关乎江山社稷,可以说是基础工程,故《易传》所讲甚多。个人品德纯正,家道则正,以此治国,则国宁昌平,社会安定太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致力建设的和谐社会。 《易经》包含的身体哲学,是从身体出发对天地万物的关照,是一种由我出发的视界对事物的透视、理解和评价,和西方对个性身体的反观不同。准确地说《易经》是透过身体来思维,以此把宇宙与人身、社会与人身联系起来。 —————————— 欢迎大家订阅本头条号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在下期待与您共同探讨周易之奥秘(微信公众号:周易占卦解卦预测(zyzgjgyc)|个人微信号:30953810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