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到底是什么?

 老沈阅览 2016-08-21
信息到底是什么?

                    2016年08月20日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信息安全中心主任 杨义先

  2016年是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诞辰100周年,这位天才的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为信息论和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被誉为“信息论之父”。不仅如此,他还是数学家、密码学家、计算机专家、人工智能学家……如果没有他,就不会诞生现代的信息技术,他的智慧光芒照耀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不断改变着这个世界。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人民邮电》报特连载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信息安全中心主任杨义先撰写的《香农外传》,带你走进香农的传奇人生。

  算了,闲话少扯,言归正传,该聊聊他神龛上的那个《信息论》了。

  伙计,你若问我啥叫“信息”,如何度量信息,如何高效、可靠地传输信息,如何压缩信息?嘿嘿,小菜一碟,老夫上网一搜,马上就可给出完整的答案。

  可是,在1948年香农发表《通信的数学理论》之前,对这些问题,连上帝都不知道其答案,更甭说世间芸芸众生了。虽然,早在1837年,Morse就发明了有线电报来“传输信息”;1875年,Emile Baudot发明了定长电报编码来规范化“信息的远程传输”;1924年,Nyquist给出了定带宽的电报信道上,无码间干扰的“最大可用信息传输速率”;1928年,Hartley在带限信道中,得到了可靠通信的最大“数据信息传输率”;1939~1942年,Kolmogorov和Wiener发明了最佳线性滤波器,来“清洗信息”;1947年,Kotelnikov发明了相干解调,来从噪音中“提取信息”。但是,人们对“信息”的了解,却始终是一头雾水。

  香农“温酒斩信息”

  经过至少100年的“盲人摸象”后,全世界的科学家,面对“信息”这东西,仍然觉得“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那么,“信息”到底是什么“物”呢?唉,“其之为物,惟恍惟惚”!

  就算使尽浑身解数,抓条“信息”来测测吧,结果却发现,它具有的只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惚恍惚恍”。

  “信息”呀,求求你,给个面子,让科学家们哪怕只看一眼尊容,总可以了吧!结果,“信息”还是再次“放了人类的鸽子”,只让大家“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

  终于,科学家们准备投降了。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关键时刻,香农来了!

  接下来,老夫真不知该咋写了。只好发挥想象力演绎出如下“香农温酒斩信息”的故事来:

  只见香农,不慌不忙,温热三杯庆功酒,也不急饮,骑着杂耍独轮车,双手悬抛着四个保龄球,“腾腾腾”就出了“中军大帐”。他左手一挥,瞬间那保龄球就化作“数学青龙偃月刀”,只见一个大大的“熵”字,在刀锋旁闪闪发光。他右手紧了紧肚带腰梁,摸了摸本来就没有的胡子。“嘿,还挺光滑的”,这才“嗡嘛呢呗咪”地念了个六字咒语,咔嚓一下,就把独轮车变成了高跷摩托!

  来到两军阵前,香农对“信息”大吼一声:“鼠辈,休得张狂,少时我定斩你不饶!”

  “信息”一瞧,心里纳闷儿:怎么突然冲出个杂耍小丑来?也没带多少兵卒呀?怎么回事?“来将通名!”

  “贝尔实验室数学部香农是也!”

  “信息”一听,“扑哧”笑了,心想:可见这人类真没招啦,干吗不叫个清华、北大、什么“985”的教授来呢!

  “速速回营,某家刀下不死无名之鬼!”

  “信息”这“鬼”字还没落地,香农举起“数学青龙偃月刀”,直奔“信息”而来,急似流星,快如闪电,“刷”的一下,斜肩带背杀向“信息”。好快呀,“信息”再躲,可就来不及!耳边听得“扑哧”一声,脑袋就掉了。于是,“信息容量极限”等一大批核心定理,就被《通信中的数学理论》收入囊中。

  就这么快,那个“熵”字都还没有认清楚,“信息”就成了刀下鬼。

  香农得胜回营,再饮那三杯庆功酒,嗨,那酒还温着呢!

  因《信息论》成为传奇

  从此,信息变得可度量了;无差错传输信息的极限明确了;信源、信息、信息量、信道、编码、解码、传输、接收和滤波等一系列基本概念,都有了严格的数学描述和定量度量;信息研究总算从粗糙的定性分析阶段,进入到精密的定量阶段了;一门真正的通信学科——《信息论》诞生了!

  其实香农刚刚完成《信息论》时,并非一片“点赞”声。由于太过于超前,贝尔实验室很多实用派人物,都认为“香农的理论很有趣,但并不怎么能派用场”,因为,当时的真空管电路,显然不能胜任“处理接近香农极限”所需要的复杂编码。伊利诺伊大学著名数学家J· L·Doob,甚至对香农的论文,作出了负面评价;历史学家 WilliamAspray 也指出,香农的概念架构体系“无论如何,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用的程度”。

  事实胜于雄辩!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信息论》得到了全面应用,并已深入到信息的存储、处理、传输等几乎所有领域,由此足显香农的远见卓识。

  于是,才出现了如今耳熟能详的如潮好评:“香农的影响力无论怎样形容都不过分”、“香农对信息系统的贡献,就像字母的发明者对文学的贡献”、“它对数字通信的奠基作用,等同于《自由大宪章》对于世界宪政的深远意义”、“若干年后,当人们重新回顾时,有些科学发现似乎是那个时代必然会发生的事件,但香农的发现显然不属于此类”……

  当人们极力吹捧香农,甚至把他当作圈子中的“上帝”来敬仰时,他却再一次选择了急流勇退,甚至数年不参加该领域的学术会议。直到1985年,他突然出现在英格兰布莱顿举行的国际信息理论研讨会上,引起轩然大波,那情形简直就像是牛顿出现在物理学会议上。有些与会的年青学者,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他们真不知道“传说中的香农仍然还活在世上”!

  哥们儿,这就叫“虽然你已远离江湖多年,但你的神话却仍在江湖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