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壤修复技术

 HUMIN9000 2016-08-21

土壤修复技术

 

    根据土壤修复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土壤修复可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四大类型。

1. 物理修复主要包括以下技术手段: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是一种借助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土壤胶体上分离开来的技术。原理是:依据粒径的大小,采用过滤或微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依据分布、密度大小、采用沉淀或离心分离;依据磁性有无或大小,采用磁分离手段;根据表面特征,采用浮选法进行分离。

·土壤蒸汽浸提修复技术(土壤气提技术)

    土壤蒸气浸提修复技术(Soil vapour  extraction,SVE)是指通过降低土壤空隙的蒸气压,把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蒸气形式而加以去除的技术,是利用物理方法去除不饱和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组分(VOCs)污染的一种修复技术,该技术适用于高挥发性化学污染土壤的修复,如汽油、苯和四氯乙烯等污染的土壤。土壤气提技术的主要技术又分为原位土壤蒸汽浸提技术;异位土壤蒸汽浸提技术;多相浸提技术(两相浸提技术、两重浸提技术)等。

·固定/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

    固化/稳定化(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是指防止或者降低污染土壤释放有害化学物质过程的一组修复技术,通常用于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土壤的无害化处理,可以是原位也可以是异位。固化是指将污染物包被起来,使之呈颗粒状或大块状存在,进而使污染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稳定化是指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能力或毒性变小的状态和形式,即通过降低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实现其无害化或者降低其对生态系统危害性的风险。固化/稳定化技术一般常采用的方法为:先利用吸附质如黏土、活性炭和树脂等吸附污染物,浇上沥青,然后添加某种凝固剂或黏合剂,使混合物成为一种凝胶,最后固化为硬块。

·热力学修复技术

    热力学修复技术利用热传导(如热井和热墙)或辐射(如无线电波加热)实现对污染土壤的修复,包括高温(>100℃ )原位修复技术、低温(< 100℃ )原位修复技术和原位电磁波加热修复技术。

·热解吸修复技术

    热解吸修复技术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热交换,将污染介质及其所含的有机污染物加热到足够的温度(通常被加热到150~540度),以使有机污染物从污染介质上得以挥发或分离的过程。分为两类:土壤或沉积物加热温度为150-315度的技术为低温热解吸技术和温度达到315-540度的高温热解吸技术。

2. 化学修复主要包括以下修复手段:

·化学淋洗技术

    化学淋洗技术(soil leaching  and flushing/washing)是指借助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作用的溶剂,通过水力压头推动清洗液,将其注入到被污染土层中,然后把包含有污染物的液体从土层中抽提出来,进行分离和污水处理技术。在操作上又分为原位化学淋洗和异位化学清洗技术。

·化学固定技术

    化学固定是在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或化学材料,并利用催化、光降解、氧化、还原等多种方式使得它们与重金属之间形成不溶性或移动性差、毒性小的物质而降低其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减少其向水体和植物及其它环境单元的迁移,实现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方法。

·电化学修复技术

    向土壤施加直流电场,在电解、电迁移、扩散、电渗析、电泳等的共同作用下,使土壤溶液中的离子向电极附近富集从而被去除的技术称为电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应用于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3.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是通过利用营养或其他化学品来激活微生物,使它们能够快速分解和破坏污染物,使土壤中的有毒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的处理技术。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向土著微生物或外源微生物提供最佳的营养条件及必须的化学物质,保持其代谢的良好状态。分为原位微生物修复和异位微生物修复两类。具体有生物通气法、堆肥法和就地耕作法等。

4. 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对土壤污染物进行吸收、挥发、转化、降解固定,从而去除土壤污染物的一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萃取、植物挥发、植物钝化/稳定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