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境男子 | 肚脐眼里截获外来物种

 祥雲山人杨克昌 2016-08-21


危险
天津检验检疫人员近日从一名澳大利亚归国男子身上截获一只蜱,经国内蜱类专家鉴定为国内未见的花蜱,极可能为新外来物种。目前检验检疫人员正在对此蜱进行DNA基因测序及其携带病原体检测,并对该旅客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一旦发现蜱类携带病原体将对旅行者进行进一步的医学排查......

 

花蜱?这是什么东西?



当然,很多读者可能还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害虫,让我们以该名旅客身上的花蜱为例,讲一讲这种医学媒介生物吧~!



 
哦......原来如此,那这名旅客是怎么带上的呢?


这段故事说起来可能就有点“令人发毛”了——这只花蜱就是叮在旅客的肚脐眼里被带回来的!经过流行病学调查,这名旅客在澳大利亚旅游七日,期间分别经过了布里斯班、凯恩斯、悉尼和珀斯,游历黄金海岸、原始森林、悉尼歌剧院及尖峰石阵等地,因为硬蜱多分布在开阔的自然界,如森林、灌木丛、草原、半荒漠地带,也容易出现在牛、羊、狗等啮齿动物,甚至鸽子、乌龟和蛇等爬行动物身上,所以旅客极有可能在原始森林和尖峰石阵等地不慎“招惹”到这只花蜱,而这只花蜱则大摇大摆地搭乘“免费班机”前往中国......



 
纳尼?被带这么远的路途都不会脱落吗?当事人没有发现自己被叮了嘛?!

那是因为,蜱叮咬人的时候,使用的是一种“秘密武器”。



没错,这就是蜱的“嘴巴”,学称口下板和须肢,这一列列的牙齿和长有毛的须肢,既是蜱叮咬人并固定在上面的“利器”,还能释放“麻醉剂”,是让人类觉察不到被叮咬的“元凶”。


 
天哪!这太恐怖了.....对了,看到新闻提到还要做病原体检测,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蜱类是具有“潘多拉之盒”的“美称”的病原体集合库,能传播森林脑炎、莱姆病、Q热、斑点热等上百种传染病,这名旅客很可能是在那里的凯恩斯原始丛林沾染上这只花蜱,故染上莱姆病、Q热、昆士兰蜱传斑点热的可能性很大,必须得对这只花蜱样本做对应的病原体检测才行。当然,检验检疫机构也对这名旅客进行了密切的观察,目前该旅客身体健康,无对应症状,情况乐观。


 
原来如此,那么如果被这种虫子叮上,该怎么拔出呢,又该如何进行后续处理?

当然是尽快去医院,并注意保留这种虫子,及时送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请专业人员进行蜱类鉴定和对本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由检验检疫人员进行血液检查。如果距离医疗机构较远,我们推荐如下的自行处理方法:


 
好的,那我们最终如何避免在旅途中染上他们呢?


旅行时,若经过景区,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表面尽量光滑,这样蜱容易被发现,不易粘附;每天的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还要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

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2岁以下小宝宝禁用哦~),可维持数小时有效。当使用遮光剂或防晒用品时,先涂抹遮光剂或防晒用品,然后再涂抹驱避剂,睡觉前应把驱避剂洗去。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


 

原来如此!!真是涨知识了!


检验检疫提醒

出国旅行者如果曾经在野外旅行,曾经被不知名的小虫叮咬,并伴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在入境时应主动向检验检疫人员申报病情,并详细将旅行史和其他流行病学资料告知检验检疫人员,协助检验检疫人员进行医学排查,防止蜱传疾病的发生。


(供稿:天津检验检疫局)


主编:曲实强     副主编:曾星

本期小编:杨卫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