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咱们不讲教育大道理, 就给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 我爸说,一个许久未见的远方表弟, 学历不高,长的不帅, 却仅花3年时间, 做到上海某二手房中介的销售冠军。 学历不高的表弟,这么迅速克服劣势, 必有其巨牛的一面。 正好我也有房产问题要咨询, 就诚心诚意的电话沟通了好久。 (在这里先铺垫下: 毛豆妈一向认为人生智慧是相通的。 人际交往上的聪慧, 一定可以用在养娃上。 经济学上的投资原则, 也必会启发你如何管理时间。 听古典音乐的情感激荡, 会得出如何心理调节的启示。 所以毛豆妈的一大人生爱好就是, 结识三教九流、不同的人, 阅读跨领域、不同学科的书。 真是受益良多。) 表弟说:他为什么能拿到销售冠军? 原因就是:投人所好,把话说到人心里去。 大爷大妈来看房, 别的中介热心说: 咱们这房,离医院急诊很近。 大爷大妈一听嫌不吉利,翻个白眼走了。 而我表弟就说: 这里医疗服务特便利,二老住着安心! 老头老太太一听,抢着刷卡,谁都拦不住。 90后,拿着父母给的钱买房。 别的中介没头没脑:“付款方式灵活。” 但其实富二代90后不care这些…… 我表弟说: “如果我买了, 就把阁楼装修成日式简约风格, 配米灰色榻榻米。” 90后最喜欢独具个性的装修, 这句话给他们活生生造了一个梦好吗? 三个月卖不出去的顶层阁楼房, 生生被表弟给卖出去了。 投其所好,说出合适的话让合适的人听, 是所向披靡的迷之能力! 谁说不能用在育儿上呢? 毛豆妈曾经非常不愿意带父母出去旅游, 因为觉得费力不讨好。 前年攒够了钱,带我妈去欧洲玩, 好不容易订到了出色的餐厅想让她品尝意面, 结果她说:“有什么好吃。 我想吃西红柿炒鸡蛋。” 怀着“钱白花了、班白加了”的愤慨, 那顿饭吃得味同嚼蜡。 而我表姐却会比我更好的表达。 带她妈去泰国,她妈拒绝冬阴功汤。 我表姐说:楼下赵大妈, 就跟您一块跳广场舞那个, 总想尝尝这新鲜玩意儿。 可惜,她哪有您有福气呀! 一句话未落, 她妈已经抄起手机发朋友圈@赵大妈了。 因为女人总想比周围的人活的更好一点儿。 第二件事,更让我坚信: 说合适的话,做到别人办不到的事。 是一种智慧和能力, 而不是我们过去误解的“会耍嘴皮子”。 谁说不能用在育儿上呢? 前一阵毛豆妈重感冒,关了手机, 窝在家里深度阅读。 看到“椰壳效应”这个心理学名词,疑惑通了。 热带国家里有个孩子不喜欢吃饭, 每次吃饭都让他的父母伤透脑筋。 有一天,他父亲正好在锯椰子壳, 看到锯成两半的椰子壳很像饭碗。 父亲就开玩笑地把饭盛在椰子壳里, 没想到孩子非常感兴趣, 出乎意料地吃了两碗饭。 如果说教育目的是“饭”, 说什么话就是“椰壳”。 家长会不会说话,嘴巴够不够巧, 也许是第一生产力。 “椰壳效应”,就是“会说话”的教育。 运用孩子会感兴趣的“椰壳”, 能让孩子接受装在“椰壳”里的想法。 用孩子接受和喜欢的话来教育孩子, 你就赢了。 就拿毛豆爸做一个反面教材吧。 他对懒得走路的毛豆说: 前面超市还有800米,一会儿就到了。 毛豆一听就颓了。。。 “又远又枯燥,还是骑在你脖子上比较舒服。” 毛豆爸在餐桌上说: “妈妈辛苦做的菜,快吃掉。” 一听就是hard模式, 毛豆立刻警惕起来,不睬他。 这种孩子不听从的叛逆, 是不是每个家庭都好熟悉这种细节? 而我是这样做的: “自己走着去超市吧”——“不行。” 换成 “看妈妈一步,顶你几步?” 毛豆立刻跑起来:“妈妈快点!” '刷牙!'——“不要!” 换成“你嘴巴可以比鳄鱼张的大吗?” 毛豆立刻好配合的张开嘴巴:“能!” “洗澡!”——“不洗!” 换成“去玩水?”——“耶!” 再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妈妈,很想让她女儿去弹钢琴。 但如果直接说“去弹钢琴”,小女孩会很抗拒。 这个妈妈只字不提“弹钢琴”三个字, 而是加入了女儿的过家家游戏。 玩了一会儿“做饭”、“喝茶”的游戏。 她建议女儿:不如给她的娃娃们办个学校! 女儿非兴致勃勃地和妈妈商量, 要给娃娃上什么课, 妈妈说:写字课、英语课,当然还有音乐课! 所以小女孩对着娃娃弹了一遍又一遍…… 在亲子关系中,好好说话是第一生产力。 有的妈妈面对孩子无计可施, 然而有的妈妈却用智慧的言语巧妙指引孩子。 她们一说话,就点燃了孩子的兴趣。 孩子只觉妈妈身上自带Bling Bling发光, 还有什么事做不成? 还有什么事做不成? 会说话,真是一种迷之人生智慧! 各位妈妈,无论是对老公、对孩子, 咱们都一起练起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