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闸蟹养殖户如何有效解决蟹池溶氧的五个措施

 6WA7 2016-08-21

这里汇聚河蟹技术大咖,养殖达人!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蟹人蟹事编辑(微信号:wanshp)为好友并备注小蟹儿可邀请您进精品群、蟹苗群、水草群、螺蛳群等群交流学习

                                          



高温天气,养殖中后期,蟹池缺氧较为常见。蟹池普遍种植水草,鱼池一般无水草。水草光合作用和呼吸耗氧的两个过程决定着蟹池溶氧的高低。解决蟹池缺氧措施不能照搬鱼池的做法,应根据蟹池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1、严格控制水草数量:各个塘口水草数量多少需从水草净化水质的作用和耗氧程度来决定,在保证水质净化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草种植量。最简便的判断方法:只要水质能长期维持清澈,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就可以持续少量逐渐删减水草,直到透明度降低时停止。每个塘口具体的水草数量还需从种植品种、疏密程度来决定,水草占水面的覆盖率大约在40—70%之间不等。水草耗氧量非常巨大,远远超过任何增氧设施的增氧量。水草过多蟹池夜间长期处于缺氧,基本上人工无法改变这种状态,有效的办法是控制水草数量。

2、水草分布要有明显的高低错落层次:河蟹具有选择适宜水层的水草栖息的生物学特性,当夜间底层溶氧过低时,河蟹能自动向高溶氧和适宜温度的水层大量聚集,寻找水草栖息;当溶氧不断降低时,河蟹栖息的水层逐渐提高;当严重缺氧时,河蟹栖息于接近水面的水草上,呼吸到大量足够的氧气。这一活动特征在蟹池中非常常见。河蟹善爬行,只要不同的水层存在可以栖息的水草,河蟹就不存在缺氧的问题。建立层次分明的水草很重要:一是品种要多样化,既有挺水植物,又有沉水植物;二是根据沉水植物生长情况,实施分期分区域疏割,形成有高有低的水草;三是对过密水草大量拔除,留下部分水草重新繁殖,新水草比较低矮,且这些新生水草活力强,净化效果超过老水草。

3、水草分布要有利于水面起风浪:夏秋季东南风多,水草带以东南—西北走向为好,沉水植物要低于水面20—30厘米,池塘中间和池塘东南岸尽量减少挺水植物,便于增加水面风浪,提高溶氧。

4、合理设置增氧设施:无水草深水处设置叶轮式增氧机,无水草浅水区设置水车式增氧机,其它区域设置底层管道增氧设施。叶轮式、水车式搅水增氧效果要高于管道增氧,三者有机结合使用:白天晴好天气中午使用搅水式增氧,午夜使用管道增氧。

5、减少颗粒增氧剂使用,增加水质净化改良剂用量:颗粒增氧剂含氧量为10%左右,在蟹池中泼洒1公斤增加溶氧量极为有限,与水体各类的耗氧量相比几乎不起作用。河蟹有自动规避缺氧本能,把颗粒增氧剂的使用成本转移到水质底质改良剂上来,降低水体中的有机质以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创造较好的水体环境,同时有利于改善透明度,增强光合作用。

(文章来源:水产门户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