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鳃霉病的诊断误区和临床诊断方法

 昵称35922859 2016-08-21
鱼鳃霉病是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丝引起的疾病,鱼鳃霉菌的生物学分类为水霉目、水霉科、鳃霉菌属。鳃霉病主要危害罗非鱼、草鱼、青鱼、鲤鱼、黄颡鱼、鲇鱼、鳙等淡水养殖鱼类。近年来鳃霉病的临床诊断存在许多误区,有的水产技术人员把普通细菌性烂鳃病诊断为鳃霉病,有的把锦鲤疱疹病毒引起的烂鳃症状诊断为鳃霉病,有的把鳃丝部位寄生的水霉菌诊断为鳃霉病,也有的把鲫鱼白鳃症诊断为鳃霉病等。多数误诊都是因为将显微镜下见到的黑色素细胞错误地当做鳃霉菌丝,本文重点介绍鳃丝上色素细胞与鳃霉菌的区别和如何在养殖现场诊断鱼鳃霉病。
  1 鱼鳃霉病诊断存在的误区
目前多数鳃霉病的诊断错误是把显微镜下见到的黑色素细胞当做鳃霉菌而误诊。当鱼类在患病状态、亚健康状态或者在各种应激状态下都能在显微镜下见到鳃丝上有大量的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在鳃丝基部,有时肉眼可见鳃丝基部发黑,当鱼类恢复健康以后或者应激因素消失以后,在显微镜下也见不到色素细胞。很多水产技术服务人员肉眼见到养殖鱼类鳃丝溃烂或其它异常时,显微镜镜检鳃丝看到黑色素细胞经常误认为是鳃霉菌丝,而错误地诊断为鳃霉病。实际上黑色素细胞与鳃霉菌丝在形状上和大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鳃丝上的黑色素细胞在显微镜下一般呈类似雪花一样的星芒状,树突状分支很多(如图1、图2),
图1 低倍镜下鳃丝上的黑色素细胞(上)、图2 高倍镜下鳃丝上的黑色素细胞
而真正的鳃霉菌丝在显微镜下粗细较均匀,分支较少(如图3、图4);黑色素细胞分枝“纤细”,鳃组织切片观察分枝宽度一般不超过7μm,细胞中的色素颗粒不足1μm,色素颗粒必须在高倍镜下才能见到(如图5、图6)。而鳃霉菌丝“粗壮”,目前国内发现的2种类型的鳃霉即血鳃霉和穿移鳃霉的菌丝直径分别为8~36μm和7.4~9.6μm,菌丝内的孢子也很大,直径分别为6.6~21.6μm和4.8~9.0μm,菌丝内的孢子在低倍显微镜下即可看到(如图3、图4);黑色素细胞在显微镜下一直呈黑色,而鳃霉菌丝呈半透明,特别是把视野调亮时更明显(图3、图4)。通过镜检比较很容易区分鳃丝上的黑色素细胞和鳃霉菌丝。
图3 鳃霉菌分枝菌丝和孢子(左)图4 鳃霉菌分枝菌丝和菌丝内的孢子
图5 鳃丝上的黑色素细胞组织切片观察(左)图6 鳃丝上的黑色素细胞中色素颗粒
也有人将鳃丝上生长水霉菌诊断成鳃霉病。水霉菌和鳃霉菌分类上分别属于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鳃霉属,是不同属的真菌。水霉菌可以寄生在鱼类身体的各个部位,肉眼可见呈“白毛”状,水霉菌是腐生性的,必须鱼体受到损伤以后在组织坏死部位才能寄生生长,正常组织不能感染水霉菌。而鳃霉菌只能寄生在鱼的鳃丝,鱼体其它部位不能寄生,肉眼也见不到菌丝,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鳃丝也不一定受到损伤以后才能寄生,水环境污染以后,水体有机质多容易发生。
2、鱼鳃霉病的临床诊断方法
鱼鳃霉病主要发生在水温超过20℃的高水温季节,呈爆发性死亡,一般面积10亩以下的池塘第1d死亡几十尾,第2d就大幅度增加到上千甚至几千尾,肉眼观察发病鱼体表没有明显异常,而鳃丝肿胀,粘液增多,局部充血发深红或贫血发白,呈“花鳃”症状,这时怀疑可能发生了鳃霉病,但是鳃霉病的确诊必须通过显微镜镜检,取患病鱼鳃丝组织作水浸片,在显微镜下发现鳃丝血管内或鳃丝组织间有大量鳃霉菌丝寄生,菌丝内有较多孢子才能确诊为鱼鳃霉病。现场显微镜镜检看到鳃霉菌丝是诊断鳃霉病的“金标准”,因为肉眼可见的鳃丝病变不是鳃霉病的特有症状,细菌性烂鳃、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毒引起的烂鳃(如锦鲤疱疹病毒引起的鳃丝局部坏死)以及药物引起的鳃丝损伤都可能出现鳃丝肿胀、粘液增多、淤血或贫血引起的“花鳃”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发生鳃霉病上浮的病鱼鳃丝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见图8),但镜检确能看到鳃丝上寄生大量的鳃霉菌丝。鳃霉菌丝生长在鳃丝间,特别是穿移鳃霉分枝沿着鳃丝血管或穿入软骨生长,需要用镊子将鳃丝弯曲和适当“破坏”鳃丝后,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晰看见鳃霉菌丝和孢子。
图7 发生鳃霉病的罗非鱼鳃片肿胀,粘液增多(左)图8 发生鳃霉病的罗非鱼鳃片无明显异常
鳃霉病主要发生在有机质多的污浊水质的池塘,而这样的水质使得车轮虫等纤毛虫多发,检查鳃霉病的鳃丝时一般也有较多数量的纤毛虫寄生,诊断鳃霉病时不能忽视纤毛虫对鱼类的影响,有时可能对发病和死亡有很大的影响。
鳃霉病的一些流行特点有助于我们诊断和认识鳃霉病。(1)鳃霉病只对淡水鱼产生危害,可能海水不适合鳃霉的生长,海水鱼不感染、发病。(2)鳃霉对鱼种阶段的鱼敏感,一般鱼苗、鱼种养殖容易发生,而成鱼不发病或很少发病。(3)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质恶化、有机质增多都为鳃霉病发生创造条件,如早晚温差大引起“返底”,底部脏污进入水体使水体有机质增多;蓝藻等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质恶化;大量投喂鲜活动物饵料或粉状饲料;注入有机质多的河水或沟渠水等。(4)通过外用药物和氧化剂改底分解有机质、改善环境,鳃霉病可以得到控制,但当以后水体环境适合鳃霉菌繁殖后,池塘也可能再次发病。
(作者:唐绍林 戚瑞荣 雷燕)
(本文已被浏览 5296 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