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云下的松山古城
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黑马圈河现在是季节性河流
马兰花边悠游的白牦牛群
松山滩草原,位于天祝县城东南部30多公里,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属干旱草原植被,主要为草本植物和灌木,是天祝最大的草原盆地。历史上有名的“达隆仓的马”,就是在这里长期培育而成的。在离松山滩黑马圈河口不远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古老而苍凉的城池,尽管斗转星移,日蚀风吹,其基本完好的墙体依然挺拔而立,不失当年之雄姿,这就是有名的明代松山古城。明代万历年间在这儿爆发过的一场大会战———松山战役,更使此地天下闻名。 在草原深处,松山因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成为明朝西陲边塞的要地 在持续了多天的阴雨天之后,天空终于放晴,正是适合外出采访的天气。6月,行走在河西,心绪总是会格外开阔。 5月,我们曾经去往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石岗村二组的达氏祠堂采访,那里的正殿供奉明代武威籍名将达云铜像,铸造工艺精美,建筑群呈“一品”造型。当时记者心里就有一个疑问,达云达将军的军功是在哪里立下的呢?武威当地的朋友说,你们去往天祝县的松山草原找寻吧。 既已草长鹰飞,心神便已然飞向草原。 位于天祝县的松山滩草原,去年在风景殊胜的抓喜秀龙草原,就听说在这片草原上,有一座明朝时期遗留下来的松山古城,气势甚为庞大。 名为松山,因境内北山古代多松树而得名。因而这里的草原、古城也以此为名,有了松山滩草原和松山古城。 每次穿越天祝一路沿高速公路西行,我总感觉那座寂寞的城在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6月份的一天,在天祝县委宣传部蔡泽成的陪同下,我们从天祝县城出发,向东而去36公里,就是一直心心念念的松山古城。 一出城,目之所及,远远近近皆是深深浅浅的草色。我们脑海中“水草丰美、牛羊塞道”的成片的草原呢?蔡泽成告诉我们,实际上公路两边已经是松山滩草原的范围了。我们去过的抓喜秀龙草原属高寒湿润气候,而松山滩的气候要比那里严酷得多。它地处祁连山脉毛毛山南麓,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到300毫米,年蒸发量1703毫米左右,属干旱半干旱气候。甘肃省的松山滩在历史上曾经是高山草原,那时在其周围地区是干草原或者草甸草原类型。后来,由于气候的长期干旱,沙漠南侵,使周围地区逐渐半荒漠化了,在半荒漠恶劣条件的包围下,松山滩高山草原慢慢地也就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湿润环境,使旱生植物与旱中生植物群落得到了发育,并完全代替了原来的高山草原群落。 怎样遏制松山滩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是摆在天祝人民面前的历史性课题。这几年,随着“禁牧、轮牧、休牧”,松山滩草原的生态明显有所好转。 果然在此后的行程中,触目所及,便是那种10公分左右绒绒的绿色和远处山峦上低垂的彤云连接在一起,让人想到四个字:草色连云。 采访车不停地翻越山丘,因为路况,车子开不快,不远的路程却用了将近2个小时。我们也不禁有些暗自着急,为何这36公里路如此漫长,松山古城究竟藏在了草原的哪一片深处。终于,在越过最后一个缓坡之后,视线开阔,稀落的房屋出现在眼前,这是松山村,那些远望是红褐色的巨石,就是古城的城墙,就在村子旁边。 在松山城中漫游,不知怎么让人想到了英国索尔兹伯里的巨石阵 在村口我们见到了当地最为年长的党姓老人,由他为向导,我们一步步走近了这座已经400多年的古城。 |
|
来自: 昵称2629023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