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在门诊经常看到很多冠心病支架做好的患者出院后仍然服用各种硝酸脂类药物,甚至吃好多年的,其实大部分患者而言,已经没有必要服用这个药物了,支架术后是否需要服用该类药物,需要有经验的医生综合判断。 在我的门诊经常看到很多冠心病支架做好的患者,出院后医生仍然让患者服用各种硝酸脂类药物,甚至吃好多年的,患者也经常问我:这个药还要服用吗,做了支架还要服用多久?对于这个问题:正确的观点和处理原则是应该参照支架术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患者自身的临床特点,如果患者血管病变比较简单,也没有血管痉挛的因素,比如说只有一根血管只有一处严重狭窄的病变,成功放了支架,这种患者手术效果会很好,实现完全的血运重建,硝酸酯类药物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其继续发挥抗心肌缺血疗效的空间,对患者缺血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极其有限。所以患者做了支架后,一定保存好造影及支架术的细节记录,最好带着造影光盘就诊,方便医生更好评估。 硝酸脂类药物对冠心病而言主要是缓解心绞痛症状为主,并不能改善冠心病进程和预后。他汀和阿司匹林及控制危险因素的相关药物才是治疗的基石,长期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不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问题,而且不良反应也多,很容易出现头晕、头痛及低血压副作用,所以如果患者实现充分有效的血运重建后,没有必要再服用硝酸酯类药物。 但是对于冠脉病变和临床情况复杂的患者,PCI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冠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只是一个方面,微循环功能障碍、冠脉痉挛以及心肌冬眠导致的左室功能不全等因素也参与心肌缺血缺氧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硝酸酯类药物仍然大有用武之地,是离不开的。 专家简介: 张铭,男,心血管内科医学博士,博士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 Mayo Clinic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心血管内科学科骨干,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美国心脏病协会会员,美国心脏病协会杂志(JAHA)等期刊审稿专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欧洲心脏病学杂志(EHJ,IF:15.0),JAHA等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编《心血管科医师日记与点评》和《内科疑难病例讨论-循环分册》,曾长期工作在门诊、急诊及病房的一线工作,对心血管疑难及急危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战经验,擅长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介入治疗。专家门诊出诊时间:周四下午和周五上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