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琶音弹奏方法解析(全文完成)

 松影融雪 2016-08-21
为什么琶音难弹
    琶音作为基本练习的其中一项,往往不会有人单独练习,它总是和音阶,和哈农等别的基本练习搭配在一起训练的。可是往往在同样速度要求下,音阶和哈农的难度会明显低于琶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要从这几个练习的运动方式来进行下比较。

    先说哈农,哈农的总体进行模式和音阶琶音一样,都是上下行连接跑动,但是哈农有个特点:它的上下行的动力来自于音符上下进行的不均等,我们举个例:第一条哈农1 3 4 5 6 5 4 3(后面接下一小节的2),我们可以看到上行的音为:1 3 4 5 6,后四个音均为依次进行,而一二两个音之间则是三度跳动;而下行呢?6 5 4 3 (2),完全是依次进行的。上下行一对比,自然就前进了一个音,最浅显的比喻就是走四步退三步,又走四步退三步……实际上就是在一步一步的前进了。

    再看音阶,音阶与哈农的前进动力来源则完全不同,它的前进动力来自于转指:眼见着指头要用完了,通过一个转指,又多出来三、四个指头可以用……直到弹满所有上行音符,用一个小指(C大调右手为例)点一下,原路退回来就构成了下行。“转指”这一技术的应用作为音阶发展进行的动力,自然相当重要,不过好在音阶的音符构成基本上都是相邻或者很近的键盘位置,所以转指也相对容易。

    最后是琶音,琶音实际上和音阶一样,也是靠转指完成前进动力的提供。说起来,音阶每一组要弹那么多音,指法还有转3转4的区别,而琶音只需要弹三个音而已,每次都还用一样的指法,应该是琶音更容易一些。可是呢?由于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太大,导致弹奏时下键准确度大受影响,特别是转指时,大指本来就短,在扭到手的另一侧的情况下还要准确的弹响特定的琴键(有时甚至是黑键),自然就显得异常困难了。

    可见,琶音难,实际上就难在3-1、4-1的转指动作,如果不是多组连接,仅仅要求你在一个八度内弹奏1 3 5,无论反复多少遍,你都会觉得无比简单的。这足以说明难倒大家的是转指,而非琶音本身那几个音符。

物体的三种旋转方式
    抛开钢琴弹奏,我们说一下物体的旋转,等看完自然就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先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了。
    我们生活的空间是三维空间,此三维,非彼三围,同学们不要想歪了。 三维空间在几何上可以用X、Y、Z轴来表示,根据旋转轴的不同,物体的旋转有三种方式如下:
(绕X旋转的还没找到GIF图,不过不要紧,大家埋头看看鼠标滚轮就能理解了)
绕Y轴旋转的飞机
绕Z轴旋转的太极
    同样的,人的手掌也有三种旋转方式:手掌向下拧瓶盖时,旋转面水平,旋转轴为y轴;握住摩托车把手做加油门的操作时,旋转面侧立,旋转轴为x轴;伸出手来,先看手背再看手掌时,旋转面为对立面,旋转轴为z轴。
    琶音的“转指”就是一种旋转,很多人在弹奏琶音的时候,选择了错误的旋转轴,所以难度大增。
    大多数琶音弹不好的人都是选择了y轴旋转,也就是说,先弹do mi sol,要弹下一组do的时候,以中指指尖抵住琴键,成为支撑转轴,将手腕水平的甩向右侧,整只手的方向已经不再与琴键方向平行,同时大指穿到手掌下方,弹响下一组的do。
    这样做有个问题:do的确是弹响了,可你的手已经呈斜向,下一个在大指右侧要用的手指2指,现在还远远的落在大指左侧,要想立刻接上弹mi,得飞快的将指尖从左侧甩到右侧,在这样的情况下,追求速度则准确率受影响,追求准确则速度达不到,遇到黑键,更是难上加难。有的学生为了将甩动速度加到最大以追赶拍子,甚至整个手肘都左右甩动起来了,那么大的动作,准确性自然很差了。
    你或许会很无奈:大指那么短,我即便是以最大努力将它往手掌下钻,在中指直立,手腕不动的情况下,它也只能到四指的位置,只能弹do mi sol la,撑死了能弹到do mi sol si,离do mi sol do还差一个键宽那么远啊。
    不要着急,我们试试选择以z轴旋转,大家可以马上试验一下:中指同样保持直立状态,垂直于桌面;接下来,请你保持手型不变,将手向右侧作“翻滚”、“倾斜”动作,你会发现,此时你的手仍然是平行于琴键方向的,但大指能够得到的键位已经变远了。大致画个图,比较丑陋,大家不要见笑。
    以z轴旋转的方式好处就在于,由于手指和z轴是同一方向,则可以保持始终朝向前方,这样弹完大指之后,2指能迅速的移动到右侧要弹的下一个音上面去,并且动作很小,手肘几乎可以保持不动,准确性也随之能够得到提升。
    大家从图上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方式可能还是差一点点才能够得着do,所以我们需要进行下面的工作。
由点到线的转化
     先暂停一下之前的话题,我们来归根溯源。
     什么叫快速?大家想一下,是不是单位时间内弹奏的音个数越多,速度就越快?在一拍四个音的基础上,我们以一秒钟为限,60拍的速度,你能弹4个音;120拍你能弹8个,就考级教程来说,126拍,一拍四个音的琶音已经封顶了(十级的要求)。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就取120拍。也就是说,1秒钟,120拍,8个音,每个音占的时间是多少呢?很简单,八分之一秒,这已经是比较短的时间了。
     想一下,弹奏过程中还有那种演奏方法是需要你把每个音弹得尽量比较短的呢?对了,跳音。
     跳音的短和快速弹奏中某一个音符的短,你可以说在情感上有不同,一个跳跃有活力一个怎么怎么样,可是我告诉你,那只是人的主观情感感受。在声学上来讲,它们就没有什么区别。想想跳音点最普遍的定义:缩短当前时值的一半——是不是最终落实到时间长度上?那和十六分、三十二分这样的在跑动中常见的短时值音符的效果怎么会有区别呢?

     换句话说,只要我们弹得足够快,跑动中单个的音时值就会缩短到和跳音的效果相差无几的程度。就好像一个一个的点,当它们沿着同一个方向快速运动时,在我们眼里出现的就是一条线。同样的,我们以弹跳音的感觉来弹跑动中那些短时值音符,也不会显得断断续续。不过,请注意前提条件——速度够快。为什么呢?来看看下图:



     因此,在上一步中,大指还差一点没有关系,我们只要以跳音的感觉弹下中指(或者无名指),同时一边把大指转向手掌下方,一边将整只手像打水漂那样的在琴键面上低低的水平掠过(注意不能真的向上跳起来,那样耗费的时间太多了,将无法弥补),平行的向右移动过去在右侧的琴键上落下大指就可以了。

    上述过程主要用于大指从手掌下方的穿指,比如右手上行和左手下行。在左手上行和右手下行时,由于是先弹下大指,再转三或四指,情况略微有些不同。因为大指比较短,而且下键角度和三指有异,所以不可能像第二步说的那样朝前进方向倾斜了,只能完全靠平移。因此平移的距离就会比较大,对准确性要求更高一点。另外,无论是哪种情况,请记住我们的初衷:保持手的方向朝前,拒绝手腕的左右拐动。举例说,C大调琶音右手下行,大指弹响do之后,应该先将虎口合起来,整只手向左平移,基本上是中指到达C音上方或者B音时,就无法再向左了,此时手做平行移动,大指离开C音位置,三指迅速从C或B音上方移动到达G音,弹响sol。

最后,我还是试着用图示做个总结吧,不管画得多糟,我觉得始终比文字更好理解一点:)大家海涵一下!

右手上行和左手下行(站三指穿大指的情况):


右手下行和左手上行(站大指跨三指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