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新秀吴春林:学术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残云伴鹤归 2016-08-21
第21届学术新秀获得者吴春林,今年7月已毕业于建设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文 | 木荣


“我是一名纯粹的科研人”。吴春林重复了这句话。
 
此时是晚上8点,吴春林刚结束一天的学习。采访结束后他还要参加一场导师的会议。
 
来自建设管理系的吴春林穿着一身灰色的短袖坐在桌旁,健谈且温和。这位曾与建筑工地工人朝夕相处六个月,还担任过清华大学研究生通讯社社长的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却反复强调着,学术是他的生活主旋律,

时间的规划者
这位临近毕业的学术新秀每天的日程依旧忙碌且充实,经常已经夜里十一二点,办公室只剩下他一个人工作。
 
吴春林也十分看重对时间的规划和利用。他对每天甚至每小时具体的科研安排都有着十分清晰且系统性的计划。 
 
“上午是一天中思路最为清晰的时候,我一般会思考、优化自己的整体研究方案,破解自己研究中最困难的问题。中午容易出现精神疲惫,我一般会阅读文献。下午的时间我会用来同导师、同学进行学术研讨。在条件允许下,我还会出外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收集实证数据。晚饭前后通常由我召集大家,针对某个特定问题展开研讨,从而得到最优的科研方案。” 吴春林说,“晚上9时至睡觉前是我的集中动笔时间,我会利用这一段安静的时间将一天的科研进展落实在纸面上,包括文献综述、科研感悟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等。”
 
吴春林所在的课题组每周还有严格的组会制度。每周一的组会也标志着这一周科研工作的启动与上一周科研计划的落实,可以保证“科研进程滚动式前进”。


充分利用好时间,是吴春林在清华这五年来最坚持的一件事。每天如是,多思考一些,多记录一些,长此以往,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篇篇发在国际知名期刊上的文章和最终的博士论文。勤勤恳恳的吴春林认为,这样做学术是一件真正“纯粹、严肃却又充满乐趣的一件事”。 

接地气的科研创新者
在吴春林所在的建设管理学术领域中,研究往往不是深刻介入研究对象,而是关注已经存在的事实,开展较浅显的调查式研究,比如问卷调研、访谈调研等。吴春林认为这些研究方法能够得出简单的评价性结论,却无法追踪未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现象,做出的东西也很少在现场得到验证。
 
当吴春林意识到建筑管理研究与现实行业的脱节的问题后,他决定在上海铁路局的高铁建设安全领导力研究中创新地采用了行动式研究(action research)的方法。这一方法最显著的优势与独特性在于通过发现问题、改变现状并产生新的知识,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理论成果的实践价值。
 
进行行动式研究的关键在于获得建设从业者的通力配合,从而深入干预组织或项目的管理体系,改变其人员的理念和行为模式,最终改善其组织绩效。但是在高铁建设项目的起初阶段,从业者担心研究的开展会扰乱正常的管理和施工,并没有好好配合,导致最后研究效果不如人意,吴春林也遭受到了他在科研中的最大挫折。
 
“其实最终的根源还是在我。业界有他们的机会成本,是我没有拿出一个令他们信服的方案。”吴春林反省道,“我们最终是要得到一个能接受住行业考验的最佳实践。”
 
虽然当时的吴春林沮丧了许久,但导师和课题组同学们的鼓励令他重新燃起了信心。“做科研的责任感要求我要大胆创新,做出这个领域内最尖端、最前沿的东西。” 他说。

吴春林导师方东平(左)和吴春林(右)

吴春林意识到,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说服项目业主的一把手,使其认识到研究对项目的价值。先在业主内部实施,将领导力干预方案融入其安全管理体系,帮助其开展管理实践;等他看到管理效果后,请他说服或强制其他参建方合作,达到“降一将以收万兵”的目的。
          
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的确有效。目前行动式研究已经在项目上开展了半年之久,促进了相关组织的安全管理的不断优化和安全文化的不断成熟,实证调研显示案例项目的安全绩效得到显著提升。
 
在吴春林五年的直博生涯中,为了更好地做出符合实际的科研成果,他一共也开展了几十次深入工程建设程建设现场一线的实地调研,总时长超过6个月。
 
“和建筑工人在一起生活没什么好夸赞的。”吴春林边摆手,边笑着对我说,“工程建设与管理学科实践性强,我的学术研究如果不能用于实际,则没有研究价值。”
 
与工程一线建设者们的朝昔相处,的确帮助吴春林研究出更多、更有效地保障他们健康与安全的理论与方法。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会对数以千万乃至数以亿计的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在每次调研的过程中,吴春林也感受到了工友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的责任,这些都令吴春林更加坚定扎根工程领域,创造更多研究成果的决心。
 
“我们到工地现场给建筑工人做问卷的时候,他都会非常地有耐心给工人进行讲解问题。有工人不认识字,他便一句一句念给工人,并用最浅显的话来进行解释。”课题组的研究生学弟李在上说。
 
正是基于吴春林勤奋地学习、仔细的调研与耐心的沟通,吴春林的科研成绩斐然,博士论文也被评为了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目前为止,吴春林共发表了6篇SCI/SSCI论文。他在其中一篇SSCI检索刊物中基于人种志研究和扎根理论方法,发表论文探索出建筑业安全领导力的关键构成要素,为建筑业安全领导力因子结构和测评量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吴春林所提出的安全领导力影响建设项目安全绩效的概念模型(建筑业安全领导力模型)

在吴春林心中,每次能够提出新的科研成果是他的学术乐趣,也是最令他自豪的地方。
 
“我是一名纯粹的科研人,学术是我生活的主旋律。我希望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贡献给学界和业界。”吴春林说,“我的人生理想也是用自己的双手,通过学术与科研的手段,把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立长志的有志者
吴春林认为家庭对他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吴春林的祖父、爸爸、妈妈和姐姐都是教师,所以他很早也将成为大学教师、走科研之路视为他的毕生事业。 临近毕业的他也已经拿到了国内一所知名高校的教职工作。
 
目标清晰的吴春林不仅有着刻苦钻研的定力,还有很强的执行力。
 
吴春林评价自己以前英语“不伦不类”,但是为了能具备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成果并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吴春林在保证本专业成绩第一的前提下,还特意辅修了英语双学位,并通过了专业八级考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这四句话是吴春林的父亲从小用来激励吴春林的名言。这种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也影响着吴春林在繁忙的科研生活中,也不忘积极参加社工活动,为校级和院系级社工系统奉献自己的力量。
 
清华大学党委研工部德育工作助理、清华大学研究生通讯社社长、清华大学清研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土木建管系研究生会副主席……吴春林回忆起自己的社工经历,认为在做好科研的前提下匀出充分的时间做社工,除了需要有极强的时间管理能力,更是要有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因为如果没有这种信念,社工工作无法长久做下去。
 
“我认为清华倡导的“又红又专”是成为社会引领者的必备要求。“专”的意思是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需要你把科研做好;而“红”的意思是为人民服务,这需要你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学会服务同学。” 吴春林说。

编辑 | 凌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