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小伙伴们带来了当代小提琴大师列奥尼达斯?卡瓦科斯(Leonidas Kavakos)的最新专辑《Virtuoso》。 在听唱片之前,先了解一下卡瓦科斯到底有多牛: 十八岁赢得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首奖;二十一岁分别赢得诺姆堡大奖和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首奖;随后又获得英国留声机杂志年度协奏曲录音奖以及德国回声古典音乐奖。最近,他被授予松宁音乐大奖,而在他之前,只有四位小提琴家得到过这个奖项:梅纽因、艾萨克·斯特恩、吉顿·克莱默和安妮-索菲·穆特。 几个月前,卡瓦科斯在 DECCA 公司发布了他的最新专辑《Virtuoso》,其中收录了帕格尼尼、德沃夏克、埃尔加与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的小提琴作品。相信无论是发烧友,还是刚踏上爱乐之路的小伙伴,都无法抗拒这样选曲巧妙、风格涵盖广泛的精选之作。 打开专辑,我们听到的是两首 Samuel Dushkin 根据斯特拉文斯基作品改编的小提琴曲,先是芭蕾舞剧《彼得鲁什卡》第一场的“俄罗斯舞蹈”,然后是选自斯特拉文斯基歌剧《玛伏拉》的“俄罗斯少女之歌”。 ▼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 “俄罗斯舞蹈” ▼《玛伏拉》- “俄罗斯少女之歌” 接着是两首萨拉萨蒂的作品。 《巴斯克随想曲》一开始便是充满民族风情的引子,它描绘出了巴斯克地区浓烈豪迈的场面,而当地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也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引子之后,演奏家开始在反复的主题变奏中炫技,曲风时而轻松活泼,时而俏皮神秘,那狂野的断弓和跳弓真不是一般人能 Hold 住的。 ▼ 萨拉萨蒂《巴斯克随想曲》,Op.24 萨拉萨蒂的另一首乐曲是《安达鲁西亚浪漫曲》的第一首,它描绘了西班牙南部安达鲁西亚的迷人风景,仿佛让人置身于绿意浓烈的橄榄园中。 ▼ 萨拉萨蒂《安达鲁西亚浪漫曲》,Op.22 No.1 除了管弦乐改编的小提琴曲,我们还能听到吉他改编曲,那就是弗朗西斯科·塔雷加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以及法雅的芭蕾舞剧《三角帽》中的“磨坊主之舞”。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描绘了作曲家对西班牙中世纪时由北非侵入西班牙的摩尔人所建立的格拉那达王国的一座宫殿的印象,充满西班牙风格的曲调中流露着一丝忧伤,是阿尔罕布拉宫现状的写照,历经沧桑已光芒不再,表现出作曲家迷惘、回忆和憧憬以及感慨万千的心绪。 ▼ 塔雷加《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 法雅《三角帽》- “磨坊主之舞” 接着是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的《随想圆舞曲》、改编自施特劳斯《玫瑰骑士》的华尔兹、多赫南伊·埃尔诺的《吉普赛行板》、布里顿为钢琴与小提琴而作的《起床号》以及埃尔加的《随想曲》。 ▼ 维尼亚夫斯基《随想圆舞曲》,Op.7 ▼ 施特劳斯《玫瑰骑士》,Op.59 - “华尔兹” ▼ 埃尔诺《匈牙利乡村 》- “吉卜赛行板”,Op.32c ▼ 布里顿《起床号》,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 ▼ 埃尔加《随想曲》,Op.17 本专辑中共收录了两首帕格尼尼的作品,首先是《“我心中不再感到青春火焰燃烧”主题与变奏曲》,它改编自帕伊谢洛的歌剧《磨坊女》中的咏叹调“我心中不再感到青春火焰燃烧”,表达了捉摸不定的爱情给人带来的苦恼。 ▼ 帕格尼尼《“我心中不再感到青春火焰燃烧”主题与变奏》 另一首是《“天佑吾王”变奏曲》,帕格尼尼将它改写是为了感谢前来参加音乐会的普鲁士皇帝,共八段变奏。 ▼ 帕格尼尼《“天佑吾王”变奏曲》 柴科夫斯基所做的《六首钢琴小品》,依次为“沙龙圆舞曲”、“波尔卡舞曲”、“谐谑小步舞曲”、“娜塔圆舞曲”、“浪漫曲”、“感伤圆舞曲”,本专辑收录的是第六首“感伤圆舞曲”的小提琴改编版,它在一开始就将人带入惆怅的思绪里,旋律沉静又伤感。 ▼ 柴科夫斯基《六首钢琴小品》- “伤感圆舞曲”,Op.51 No.6 这张专辑的最后一首,是弗里茨·克莱斯勒改编德沃夏克的《幽默曲》。这套作品创作于1894年,当时德沃夏克正在捷克度假,写下了八首钢琴小品,其中第七首《幽默曲》最为人熟知,后来弗里茨·克莱斯勒将它改编成小提琴版,曾有一度它比原曲流传更加广远。 ▼ 德沃夏克《幽默曲》,Op.01 No.7 说到这里便不得不提起弗里茨·克莱斯勒在中国的一段故事:克莱斯勒曾于1923年4月在中国举行过一场音乐会,当天梅兰芳、林徽因、徐志摩等大师都亲临现场聆听,音乐会的曲目除了贝多芬、维瓦尔第等人的名作之外,克莱斯勒也亲自演奏了这首自己改编的《幽默曲》。 |
|
来自: hobhobhobhob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