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感悟:苏轼诗词中的禅味

 虹72 2016-08-21



读书感悟:苏轼诗词中的禅味

 

    苏轼,百年一状元.他的诗词,既有李白的豪放、浪漫,又有杜甫的厚重、重情谊,而且他还很有领导才能,有健康、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很喜欢苏轼的诗词,只是很多读不懂,悟不明白。当我接触了一点佛学,又看到苏轼悟禅的小故事,才恍然大悟,原来,苏轼是诗词中有禅的真味。

    中国的文化由儒、墨、道发展为儒、释、道(南怀谨书),释,便是佛学。

    苏轼受禅影响颇深,并且深得禅的真味,他把老庄与禅学结合起来,用平常心看待人生,顺其自然,终于达到了“无缚无解,无乐无不乐”的禅境。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试补注,飞鸿留爪,取自《传灯录》中天衣怀义禅师的话“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能解向中行。”苏轼借这一禅曲感慨人生如鸿飞,短暂无常。
   

   《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借问琴声的来源,表达人间万事万物要因缘和合才能相生的禅理。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悟出世界万物因主体观察角度不同,而结果相异的道理,体现了禅宗的“彻悟言外”的教义。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中流露出苏轼豁达洒脱的处世精神,忧乐两忘的开阔胸襟,一个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忧患所扰,以平常心看待一切的居士形象跃然纸上。

 

  “禅宗没有任何形式的教条,没有至高无上的神,他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行为的方式”。禅宗给人沉静、思考和“平常心是道”的人生哲学。
 

   书到今生读已迟 苏轼说了这句让人感到失望的话。照南怀瑾的说法,很多天才能把上辈子读的书,都想起来。天才比我们凡人,原来高在这里,他们比我们多读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不过,书还是要读的,尽管有些读不懂,悟不透。为了下辈子能做个悟性高的人,也得加油读书。奥,跑题了,打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