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盛寿院士:阜外医院凭什么成为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病诊疗中心?

 渐近故乡时 2016-08-22

  http://www./

原标题:2016中国心脏大会在京召开,阜外医院举办建院60年学术巡礼

讲述阜外故事 传承精神遗产

▲ 本报记者 杨进刚 许奉彦 董杰 宋箐 武冬秋 赵佩

 

今年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建院60周年,在8月11-14日举行的中国心脏大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院长、大会主席胡盛寿院士进行了题为“阜外60年,回眸中国心血管病学事业的发展”的报告。


在胡盛寿院士的演讲中,我们一次次听到阜外医院开创的“首例”“首次”“中国第一”……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专门从事胸肺心血管疾病诊治的医院,可以说,阜外医院的发展成长是中国心血管病事业发展成长的缩影和窗口。阜外医院60年的发展历程展示中国心血管事业的发展。今天,阜外医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病诊疗中心。


 

白手起家 艰苦创业

阜外60年,铭记下中国几代胸肺心血管疾病创业者的足迹。一代代精英不仅缔造了阜外,更铸就了“阜外精神”。

 

从董承琅,黄宛,于维汉,孙瑞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开始,胡盛寿介绍了众专家在心血管内科领域的探索、奋斗。

 

60年有无数个印记:第一次高血压普查;首次提出“大动脉炎”概念;开展中国高血压循证医学临床研究,学科带头人刘力生教授当选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各类中国心血管病学学会和杂志的蓬勃发展;原创介入新器械和新技术走向世界……

 

胡盛寿在回顾中国心血管内科发展时感慨,这60年可谓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这些努力,最终奠定了中国心血管专业的坚实基础。

 

中国已成为世界心血管外科发展的主要助力

1944年,吴英恺教授完成了中国首例心外手术——动脉导管结扎术。从此之后,心血管外科学就创造了很多第一,而阜外医院始终走在中国心血管外科的前列。

 

在先心病外科,胡盛寿介绍,中国已成为世界先心病外科治疗大国,其中,阜外医院为4500例/年,是世界最大的先心病外科治疗中心。

 

在冠心病外科,从首例冠脉旁路移植术开始,到如今中国冠心病外科数量稳步增长,年死亡率低于0.6%。瓣膜外科同样势头良好,胡盛寿院士介绍,当前中国瓣膜外科普及率较高,整体死亡率较低,阜外医院死亡率仅为0.7%。

 

在胡盛寿看来,中国心血管外科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工作是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的建立和壮大。在1982年郭加强教授主持建立培训中心后,就促成全国44家医院新建心外科,30家医院心外科得以复苏,29家医院心外科得以重组和发展,目前培训中心涵盖26个省168家医院。到如今,中国心脏外科例数持续增长,年例数愈千的心脏外科中心已有46家。中国已成为世界心血管外科发展的主要助力。

 

大影像体系已建成

中国心血管影像医学的体系构建和发展,是从阜外医院起步的。在20世纪60年代,刘玉清教授提出“X线-临床-心电图”三结合的影像诊断思维,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大影像”的体系建设。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也促使中国首个心血管“杂交”手术在2007年落户阜外医院,影像和临床融为一体。

 

几代阜外人编撰的影像学书籍,已成为经典,极大推动了中国心血管影像医学的发展。

 

循证医学研究崭露头角

早在1922年,就有学者开始进行小规模的高血压人口调查。新中国成立后,首届全国心脏血管系统疾病学术报告会议也提出将高血压病、冠心病普查等列入“研究规划方案”。1969年,吴英恺院士建立我国首个心血管病防治区,创立了慢病防控“首钢模式”。

 

为更好地开展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1978年,阜外医院成立了全国首个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国流行病学的发展也很注重与国际的密切合作交流,如在1979年,中美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并开展了中国首项国际化的心脑血管病发病和危险因素的研究;1983年,中国参加WHO的2000万人群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由此,积累了大量中国人群心血管流行病学数据。

 

从1986年,刘力生教授主持中国首个心血管病循证医学研究“老年收缩压高血压试验”开始,到目前中国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在世界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在2004年成立的阜外-牛津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到目前已经承担国际项目30项,均成为中国循证医学研究新标杆。

 

中国心血管医学研究从量到质

谈到中国心血管医学研究,胡盛寿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国外受训的学者回国,迎来了中国心血管医学研究的春天。一批心血管病领域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2011年,心血管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落户阜外。

 

中国政府对心血管基础研究的资助金额在过去十年内增长15倍,发表的论文数占全球心血管病论文总数10%,十年内提高5倍。中国心血管医学论文数量十五年内增6.4倍,远高于同期中国论文平均增长率(3.5倍),其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先心病”领域论文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

 

重塑医学和健康管理模式

当前,心血管病已成为中国首要疾病负担,中国心血管医学面临着心血管死亡率居高不下,医疗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国民健康意识有待提高、缺乏基于中国人群原创研究等诸多严峻挑战。

 

胡盛寿指出,未来要重塑医学和健康管理模式,构建学习型的心血管疾病医学中心:前移预防关口,产生高质量循证证据影响政策,优化临床质量,创新诊疗技术,培训专业人员,汇聚全球英才。

 

展望下一个10年,胡盛寿说,“要把阜外医院办成全国第一和世界有名的医院”。


(原文刊载于8月18日《医师报》)

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