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痧治疗下肢静脉疾病

 严医生j117ka14 2016-08-22


胡洁,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自2006年起开始临床工作,现就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针灸(脑病)科。自2012年起跟随国家级名老中医,针灸专家,澄江针灸学派代表人物吴中朝教授进行学习。临床应用中针药并用。擅长脑血管病的恢复期治疗,痛证,痹证,失眠等病症。参与多项各级课题研究。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现代都市人常常会感觉下肢沉重、胀痛和疲劳,但大多数人却没有把这些症状看作病态。只有当合并有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营养改变,甚至发生静脉溃疡才会就诊。其实以上这些症状都符合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venous diseasesCVD)的主要临床表现。慢性静脉疾病是因静脉结构异常或静脉功能异常而导致静脉血回流发生障碍、静脉压力超过正常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为特征的综合征。静脉疾病常发生于下肢,约占血管外科疾病的60%。在中国,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为8.89%,即近1亿患者,每年新发病率为0.5%-3.0%,其中静脉性溃疡占1.5%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病变,其发生率与年龄正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并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2011年,国际静脉联盟(UIP)组织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静脉领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50岁上下的下肢不适人群中,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venous diseasesCVD)的发生率为63.9%,其中分级属中重度患者(暨C3-C6级)仅占全部患者的24.3%。这部分称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vCVI)。慢性静脉疾病是进展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具有慢性迁延反复,逐步进展加重的特点。据此结果,得出了“关注早期患者,并积极寻求可靠的疗法积极治疗,延缓疾病进展的共识。

目前临床上慢性下肢静脉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加压疗法、硬化剂疗法以及外科手术等侵入性治疗。

中医外治法——放痧疗法治疗慢性静脉疾病经过临床验证能有效改善下肢静脉疾病患者病情,且具有可靠的安全性。慢性静脉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筋瘤”、“臁疮”、“青蛇毒”范畴,辨证为气滞血瘀、脾虚气陷、气虚寒凝、湿热痰瘀等。

放痧疗法源自刮痧法。撰于康熙初期的《痧胀玉衡》,是我国第一部痧症研究的专著,作者郭志邃记载刮痧法说: “其治之大略有两法焉,如痧在肌肤者,刮之而愈;痧在血肉者,放之而愈,”可见在刮痧法中包含有刮痧与放痧两大内容。目前刮痧疗法具体形成时间已不可考,但其在民间长期流传,具有中医传统疗法“简、便、廉、验”的共同特质与各自特点。

痧筋是主要放痧部位。《痧胀玉衡》后卷的“痧胀统说”中论及:“……今放痧者,奚不止于此?”“遍身青筋,古有载矣。……至腿弯痧筋,尤人易晓,余详之为初学者便,推而广之”。此节说明了放痧但见痧筋即可放痧。

痧筋的具体描述在《痧胀玉衡·刺腿弯痧筋法》中是这样论述的:“腿弯上下,有细筋,深青色,或紫色,或深红色者,即是痧筋,刺之方有紫黑毒血”。与下肢慢性静脉疾病中浅静脉扩张或迂曲的表现一致。因此,选取放痧技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可以说是遵循古法,古为今用。

临床观察中,静脉疾病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评分结果证明了放痧技术疗效肯定,对于改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早中期的患者病情的作用优于中药治疗。

综上所述,放痧技术安全有效,易于推广,在临床上增加了疗法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