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人口的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C.大学生分配在外地工作
D.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
1.【答案】C
【解析】
1.试题分析:属于人口迁移要符合三大条件:一是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县级以上);二是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三是定居地的变更。ABD三种情况都没有改变定居地,故选C。[来源:Z&xx&k.Com]
考点:人口迁移的概念
2.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模式的是
①日本 ②韩国
③印度
④巴西
⑤古巴
⑥埃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
2.【答案】D
【解析】[来源:学科网]
2.试题分析:“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一般分布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日本、韩国和古巴人口增长速度较慢,符合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而印度、巴西和埃及属于高-低-高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故选D。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
3.关于我国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
A.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经济发展
B.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自发性人口迁移
C.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
D.我国解放以来的人口迁移都是经济原因引起的
3.【答案】C
【解析】
3.试题分析:经济发展不是历史上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错。60、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不是自发性的,B错。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政治原因,而并非经济原因,D错。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才是由于经济原因,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C对。故选C。
考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4.当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
A.政治原因
B.经济原因
C.军事原因
D.城市化和开发国土原因
4.【答案】B
【解析】
4.试题分析:
目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由乡村到城市,由中西部向东部地区,主要原因是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故选B。
考点: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原因
5.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答案】D
【解析】
5.试题分析: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读图可知,①国家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②国家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③国家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④国家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故选D。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可随着科技发展而无限提高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已经大大超出了环境对人口的合理容量
6.【答案】C
【解析】
6.试题分析:环境人口容量随着科技发展而提高,但不会无限提高,我国人口容量为16亿,现在我国人口数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但没有超过环境人口容量,故选C。
考点:环境人口容量
7.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说法正确的是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7.【答案】C
【解析】
7.试题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故选C。
考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
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9.
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的人口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1.3亿人。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
【答案】
8.B
9.B
【解析】
试题分析:
8.读图可知,在0~14岁人口的比重区间中,小黑点大约位于20%-40%之间,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9.我国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比重减少,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任然很多。所以我国要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故选B。
考点: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政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10.关于“卫生防护带”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应设立“卫生防护带”
B.只能利用绿地(含种树种草)作为卫生防护带,别无选择
C.卫生防护带内严禁设置任何建筑
D.卫生防护带设置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
10.【答案】A
【解析】
10.试题分析:卫生防护带内可设施一些少数人使用的临时性建筑,C错误;卫生防护带可以是绿化带,也可以是河流、道路等隔离层,B错误。卫生防护带的设置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D错。一般布局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故选A。
考点:城市功能分区
11.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知名度对商业区选择的影响最大
B.在中国,历史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作用比较明显
C.北京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却看不到摩天大楼,是因为北京是中国古都,应保留历史风貌;并且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象征,为了保护其安全
D.经济因素对住宅区的分化没有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知名度对商业区选择的影响最大,A对。在中国,历史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作用比较明显,B对。北京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却看不到摩天大楼,是因为北京是中国古都,应保留历史风貌;并且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象征,为了保护其安全,C对。收入对住宅区的分化有很大影响,D错。故选D。
考点: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12.城市的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
(
)
A.昔日土地的利用形式
B.政府的计划
C.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D.知名度的高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要看各种经济活动付租能力强弱和付租意愿强弱,地价最高的地区,往往被经济效益最高的经济活动拥有。故选C。
考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
13.有关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区
B.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分布与气温有关,与降水关系不大
C.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没有大城市分布
D.城市大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
【答案】D
【解析】
考点:城市区位因素学科网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右边表示女性。下图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4.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5.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差异是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16.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
【答案】
14.D
15.A
16.D
【解析】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判断及不同国家分布
17下图是攀枝花市略图,判断影响攀枝花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来源:学+科+网]
A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
B.铁路枢纽地区,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人口密集,农业发达
17.【答案】C
【解析】
17.试题分析:读图可知,攀枝花是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是资源开采兴起的,C对。攀枝花位于河流交汇处,但是由于上游地区水流急,河道窄,航运条件差,A错。攀枝花位于成昆铁路线上,不属于铁路枢纽,且攀枝花兴起不是由于铁路修建兴起的,B错。农业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D错。故选C。
考点:城市区位因素
18城市化发展得最早和首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18.【答案】C
【解析】
18.试题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由于世界工业化最早的国家是英国,故城市化发展最早,首先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也就是英国。故选C。
考点: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学科网
19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
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减少就业的压力
19.【答案】C
【解析】
19.试题分析: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即限制部分车辆进入市区,主要目的是减少市区的车辆,缓解市区交通拥挤状况。故选C。
考点: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措施
20图表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中四个地点中, 最不适合发展城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答案】D[来源:Zxxk.Com]
【解析】
20.试题分析: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水运、军事防卫三个方面,其中水运包含河流交汇处,河流航运的起讫点,河口位置等。④位于河流的源头,地势崎岖,不利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故选D。
考点:城市区位因素[来源:Z_xx_k.Com]
二、综合题(40分)
21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3分,共18分)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的主要因素有:( )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B.土地利用方式
C.交通通达度
D.企业的支付能力
(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 区,
(3)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原因是 。
(4)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是地价 ,对市中心环境影响少.
【答案】
(1)A
(2)商业
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3)住宅
既方便上下班,又利于购物
(4)便宜(或低)。
【解析】
试题分析:
(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等条件不同,造成土地价格或地租水平的不同,另一方面,商业、工业、住宅用地的竞争力也不同,主要表现为支付土地租金的能力,即付租能力能力的差异。读图可知,距离市中心越远,土地价格越低,所以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因素主要为距离市中心的距离远近。
(2)商业区多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而大城市往往有多个商业区。商业区人员流动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A地位于市中心,地价最高,且商业活动付出的租金最高,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所以应当布局商业区。
(3)B为城市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介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方便上下班,由方便于购物。
(4)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外围,主要是随着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地价越低,而工业区的占地面积较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同时在城市边缘地带布局工业区可以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考点:城市功能分区
22、读图,回答问题.(22分)
(1)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序号)。(4分)
(2)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 国家历史上和 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4分)
(3)若甲、乙代表城市,丙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
(填写图中序号)。(2分)
(4)试分析城市化对城市的影响。(12分)
【答案】
(1) 2、3、4 ;
1、5;
(4分)
(2) 发达
发展中(4分)
(3)3、4; (2分 )
(4)提供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容易造成城市人口拥挤,人口压力过大,影响社会治安,就业困难等。(任答一点4分,共1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2、3、4代表的人口迁移跨越了国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1、5对应的人口迁移发生在同一国家内部,属于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是以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来划分的。
(2)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主要发生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时期,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人口迁移即属此类。
(3)图中3、4对应的人口迁移由表示农村的丙区域进入表示城市的甲、乙区域,属于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4)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需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有利方面: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给城市带来劳动力,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不利方面:大量农村人口迁入给城市交通、居住、社会管理带来较大压力。
考点: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