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厨师“书痴”爱淘古书

 汐钰文艺范 2016-08-22

这是一间40多平方米的屋子。房间里没有什么摆设,只有一排排书架和满满的古书。各排书架间留着不足一米的过道,门边放着一张桌案,案上也堆着古书。


古书大部分保存得较完整,只是纸张微微泛黄。翻开夹在书中的名签,看到上面标注的年份,才知道它们有的竟已跨越了几个世纪。


爱淘书是因为喜欢古文字体


这些古书的主人叫王凯华,今年三十五、六岁,是一名在市区某餐厅工作的厨师。虽不是文人,但在王凯华看来,自己与古书的结缘像是冥冥中注定的。“这间屋子是我租的,专门用来放我淘来的古籍,有同样爱好的朋友们没事也喜欢来这儿玩。”王凯华说。


“2008年,有一次我去朋友家串门,意外看到他家有很多线装书。”和朋友交流中王凯华了解到,这是朋友从老家的老人们手中淘到的。


虽然有些繁体字王凯华看不懂,但他很喜欢古文字体。在想办法搜集这些字体的过程中,他渐渐喜欢上了古书。


王凯华认为,书的传阅,意味着知识从一代人到下一代人的传递。而且,有些书不会再版,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所以,不能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古书收藏,尚在升温


俗话说,“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王凯华却说,如今,人们青睐淘古钱币、玉器、瓷器、书画等,淘古籍的人很少。古籍的价格也远不及其他收藏品,一本普通的古书只值百十元。


不过,或许正因为这样,古籍市场将大量浮躁的散户排除在外,泡沫很少,造假的不多,算得上是一片净土。王凯华介绍:“古书来源渠道较单一,加之我国古籍制作很严谨,许多书籍可根据书目题跋进行考证,且造假成本太高,所以假古书比较少。”


王凯华认为,书有水、火、兵、虫“四厄”。由于易毁难存,古书的存量越来越少。相比前些年,古籍的价格现在已有较大提升,5年来翻了2~3番。


漫漫淘书路


几十年来,王凯华先后收集了300多本宋代以来的古籍书,包括木刻本、拓本、手抄本、轮抄本等10余种。王凯华说,书最主要的功能是传播知识、传递思想,作为这些知识和思想的载体不该被忽略。


“这些宝贝都是我从各地淘来的。我只要听说哪儿有古籍,当天无论多晚,不管多远,也不管对方卖不卖,我一定要去看一看、问一问。这本书是我前段时间在西平权寨淘来的。”王凯华拿着一本《阴阳经络》说,“那天晚上下班后,我听朋友说,西平权寨有一位老人家里的旧书要卖。我就连夜赶了过去。由于到的时候太晚了,老人拒绝开门,我只能先回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赶到,才买到这些古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