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旱神

 昵称535749 2016-08-22

2016-08-22 14:01 | 豆瓣:南山一株草

眼睛长在头顶上,身形如三岁小儿,行走如风,所经之处江河消竭、草木焦枯,这就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旱神——魃。

魃,现代汉语的读音是“bá”,《说文解字》说:“魃,旱鬼也。从鬼犮聲。”当然,“旱鬼”中的“鬼”字并非我们现在一般概念中的鬼,但似乎也不能将其视之为神,更接近于怪,也就是能导致旱灾的怪物。尽管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魃的说法多多少少地发生着一些变化,但目在顶上、身长如数岁小儿这一点基本上是作为神怪的魃所固有的特征。

但是,我们首先要谈到的一位在汉民族神话里非常重要的魃,并不能用“旱鬼”来定义,也并非身高而三尺的秃顶小儿,而是一位着青衣的天女。她在《山海经》里被称为“黄帝女妭”、“天女魃”、“赤水女子魃”,在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对彻底击垮蚩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是我国古代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战争的过程应该颇为惨烈,且持续了很长时间。对于这场战争,《山海经》里是这样记载的: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妭(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大荒北经)

这段文字相当简略,但对于战争的起因、战争的结果、女妭的身份、她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和战后的处境都做了交代。战争是蚩尤发起的,他兴兵攻打黄帝,黄帝带领部队应战。双方都请来了各种神、怪助战,力量可以说势均力敌,难分胜负。后来,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黄帝方眼看难以支撑,忙到天上去搬救兵,请来了一个叫做“妭”的女神。女妭从天而降,来到战场上,打败了风伯雨师,蚩尤一方溃不成军,彻底落败,首领蚩尤被擒,黄帝从此一统天下。

女妭究竟是怎样战败风伯雨师的,古代文献的记载中并没有告诉我们具体过程,更没有细节。但是,“魃”是旱神,他们对自然界造成的影响在《诗经》中是这样描写的:“旱既太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旱魃所到之处,山川如经烈火焚烧,草木荡然无存,江河湖泽的水也为之枯竭。那么,我们可以推知,魃浑身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它来到人间时,河神湖神江神等大大小小的水神的反应就是“赶紧跑”,大自然的感受就是——烤焦了,人们的感受就是热,非常热,及其热,热得根本没法活。所以,旱魃实际上是水的克星,是一众水神、雨师的克星。在冀州之野战败蚩尤部队的女妭是位居住在天上的女旱神,为了帮助黄帝来到人间的。至于她的身世,有一些人认为是黄帝的女儿(黄帝女魃),也有人认为只是一个叫做“魃”的“天女”,未必和黄帝有血缘关系,或者那时候黄帝还没有成为完全神化,只是人间一位实力强大的部落首领。女妭来到战场上,止住了狂风和暴雨,并且吸干(或烤干)了地面上所有的水,风伯雨师奈何不了她,只得败下阵去。

很遗憾的是,虽然女妭为黄帝立了大功,但再也没有返回天上,这并不是她不想回去,而是不能回去,至于是否因为神力衰竭,还是其他原因,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她是一位旱神,所到之处赤地千里,人们讨厌她,黄帝也为之头疼不已。此时,有一个关键的人物出场了。这个人是黄帝的臣子,叫叔均,是农神后稷的侄子,发明了牛耕,人们尊他为“田祖”。田祖叔均看到老百姓因为女妭而面临死亡的威胁,就向黄帝进言,建议将女妭安置赤水的北面,黄帝听取了他的建议,从此天女妭获得了一个新的称号——赤水女子魃。

赤水是一条非常长的河流,它流经很多地方,包括普通人类的家园。那么,女魃所居住的“赤水之北”究竟在哪儿呢?首先,女妭住在这个地方后,不会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威胁,即它当时远离人类繁衍生息的处所;其次,女妭的神力不会给这个地方的江河湖泽、花草树木和各种生物带来负面的影响。综合考虑,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地方,只有众神生活之处,那就是昆仑山一带。赤水发源于昆仑山的东南角,往东北流去(还有其他说法,综合女妭神话的各种资料,本文采用此说),流经昆仑山东北方的钟山,女妭就住在这两座山之间的赤水河畔。

老在一个地方呆着大约挺无聊的,女妭就时不时地离开住所四处玩耍。可是,她到了哪儿,就给哪儿带来旱灾,人们当然不欢迎她来。从女妭的角度来看,不能自由地活动,甚至像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实在悲惨得很。不过,生活在这个世上,本就不能随心所欲,总是要遵循某些规则,即便是神也不例外。

关于女妭的外貌,并没有具体地描写,只知道她穿着青色的衣服,但是“妭”的意思是美丽的女子,那么她起码应该不丑,更不会如我们本文第一段所描述的那样是个秃顶的小怪物。明清人为她绘制的画像是一个人间成年女子的形象,挽着发髻,穿着衣裙,身边紧紧依偎着一个面貌丑陋的光头小矮人——魃,这是将魃视作女妭的随从了。由于旱魃的形象是秃顶的、二三尺高的怪物,后来人们便将这个特征也移植到女妭身上,认为她是个秃顶的女子,而且把其他旱魃也统统称为“女魃”。


中国的旱神

除了这位神力无比的天女妭外,还有诸多的小旱神,他们和女妭一样会给人间带来旱灾,“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所以又叫做“旱母。据说他们通常居住在南方,个子比较矮,只有两三尺高,通常赤身裸体,眼睛长在头顶上,行走起来像风一样迅疾,(《神异经》:“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北齐时,在晋阳(在山西境内)发现一只死去的魃,身长二尺,脸上和头顶上分别长了两只眼睛。(《北史》)若要消除旱灾,必须把魃赶走或杀死。魃害怕污秽之物,如果捉住了它,把它捆起来扔进粪坑里,它,就会死掉,旱灾也就消失了。

当然,要捉住“走行如风”的魃恐怕并非易事,所以人们为了驱除旱灾,也会举行举行一些讨好神的仪式的活动,比如向祭祀天神献祭(玉、谷物、牺牲等物),或者焚巫(用火烧巫)、曝巫(让巫在太阳底下曝晒)来向神请罪,祈求神的原谅。殷商的开国之君汤就干过这种事。据说他在位的时候,天下大旱,连续三年没有下雨,汤认为自己万民的首领,应该承担起责任,便命人在一个叫做“桑林”的地方,架起了一堆柴,准备自焚以向神请罪。但是,他的臣子及时阻止了他,最终用了个折中的办法,即用汤身体的一部分(头发、指甲)作为代替品焚烧。他的诚心打动了上天,甘霖普降大地。

成汤自焚以祈求上帝的原谅,究其原因,还是人们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触怒了上帝,上帝降罪,用旱灾来惩罚人类。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后世,如玄宗开元八年发生了旱灾,艺人们(优人,相当于戏剧演员)在唐玄宗面前表演魃戏,其中一人问扮作魃模样的伊人为什么降旱灾于民间,“魃”回答说:丞相将三百多无辜的人关进了大牢,所以上天降旱灾以给予警示。

大约是由于传说中的魃身形矮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民间的流传中,魃又成了一种小儿鬼,母亲是普通人,十月怀胎,生下的婴儿可能是旱魃。当然,这些在人类女性腹中孕育的旱魃,可能只是借腹出生而已。公元6世纪中叶,南北朝时期的梁朝,丹阳(在江苏境内)有一个姓莫的人,他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婴,眼睛长在头顶上,刚出生就和两岁左右的小孩一般大,而且落地能言,自称是“旱疫鬼”,必须要离开父母,当母亲求他时,他回答说有上司约束自己,不能做主,让他母亲赶紧做一顶深红色(绛)的帽子,可免于遭受旱灾之苦。之后,扬、徐、兖、豫等地大旱二年,只有莫氏所居住的地方没有发生旱灾。

以上所说的魃,或神,或怪,除了天女魃身份为天神外,其余的魃与其说是神,毋宁说是行走在人间的普通的鬼怪,因为人们并不再膜拜他们,他们的力量也并非无法与之抗衡,人们可以捕捉他们,杀死他们。到了明清时期,魃的身份又一变而为僵尸,《阅微草堂笔记》:说:“近世所云旱魃,则皆僵尸。掘而焚之,亦往往致雨。”这样一来,魃与神的距离愈发遥远,而与人类的联系更为紧密,由普通妇女孕育的魃,只不过是借腹出世,原本并非人类,而僵尸魃已不再是神,是直接由死人变成的。而为了对付这些所谓的“旱魃”,人们想出的办法对于死者的亲属而言是颇为残忍的:挖坟焚尸,或残毁尸体,称为“打旱骨桩”。无论是将胎儿或新生儿当做旱魃,还是将所谓的“僵尸”当做旱魃,都已沦为迷信,离因为原始先民们对大自然的崇畏而产生魃的神话很遥远了。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