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个名词解释

 万里独行olqtwy 2016-08-22
1,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开链和闭链运动:人们通常将一侧上下肢视为一条长链,每个关节均为链扣。
如近端固定,远端游离即为开链,此时可任意活动某一单独关节或同时活动若干关节。股四头肌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是典型的例子。
反之,远端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近端(躯干)运动,即可称之为闭链。此时所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关节协调活动。如蹲站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可能作单一关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撑运动时,也只能同时活动腕、肘、和肩关节,而不可能单独活动单一关节。骑车训练也是典型的例子。
神经疾病后康复治疗中,一般选择闭链运动,强调多关节的协同。但是如果有单一肌肉需要特别强调进行独立的训练,则选择开链运动。通常髂腰肌是薄弱环节,有可能需要开链运动训练。

2,局部负压疗法
应用局部负压真空治疗机的吸杯,在患部或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负压强度以不引起痛感或皮下出血为宜。具有调整微循环,提高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类似拔罐疗法。

3,交叉训练
通过训练健肢而促进患肢功能改善的一种疗法。用于瘫痪及废用性肌萎缩的患者。其原理是健肢运动时的向心冲动信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能交叉地引起对侧肢体运动的反应,增强患肢肌力。

4,脑血管病的康复机制
经实验和临床观察的证据表明,脑在损伤后在结构上或功能上有重新组织的能力或可朔性,从而使其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成为可能。可塑性是生命机体所共有的。既结构和功能上,生命机体能够适应已经发生变化的现实环境;中枢神经受损后,通过残留部分的功能重组以保持或适当保持原有的功能,以新的方式取代已丧失的功能。同时,特定的功能训练在此过程中是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 。

(一)同侧支配
    中风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机制可能与同侧支配的理论有关。国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一侧上肢的前臂和手指的运动是受对侧大脑半球支配的,但上肢近端的活动可受同侧大脑半球所支配。
(二)大脑两半球之间的联系
    两侧大脑半球运动区的同位区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即使在非同位区之间,也存在着一些联系。此外,一侧运动区的神经纤维会投射至对侧运动前区,或投射至对侧感觉区。这些联系显然有助于易化。在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就是运动支配区的转移,即从受损区转至由未受损的皮质区或皮质下区来支配。
(三)神经过敏再生和大脑的可塑性
    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的解剖学基础之一,可能就是神经出现新生或出芽。所为“出芽”,就是指从一个神经细胞的胞体、树突及轴突长出树突或轴突芽。这些芽是向着某一空白区而生长的。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也可能有出芽现象。目前认为,只要神经系统成熟,由于失支配作用而形成的组织空缺可引起明显的出芽反应。一些实验证明,在实验条件的影响下,成年动物的大脑可出现可塑性,包括神经发生和突触发生。脑血管病患者,有限程度的塑性在临床上对功能恢复可能有作用。至于轴突损伤后,功能恢复的解剖学基础可包括以下几个因素:所属的神经元有存活和再生新轴突的能力;未受损伤的神经元能形成新的突触接触;更有效地利用原有的突触接触。
(四)环境和康复计划对神经活动过程的影响
    康复治疗中丰富的感觉(视觉、听觉等)刺激对患者大脑皮质相应区域的神经细胞功能有促进作用。受到活动训练的动物,其大脑皮质颞叶和枕叶经过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增多。认真执行精心制订的康复计划,且取得较满意的结果时,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可塑性。在损伤后不久,即提供多种积极的康复措施,可较好地调动神经损伤的修复潜力。功能性电刺激能引起中枢性神经营养增加。这些神经营养因素可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和轴突的生成,促使末端突触再生。损伤后反应性的突触生成,对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意义。据观察,早期进行康复活动,恢复性的突触再生似乎比反应性的突触增生更为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