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及非全日制硕士区别
专硕和学硕的 8 大区别 1、培养方向不同 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 专业型硕士是国家为了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新硕士,培养的是现在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 2、招生条件不同 学术型硕士则不需要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国家 09 年新增的一月份统考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并不要求工作经验,招生条件跟原来的学术型硕士一样,应届生可以报考。 3、招生考试不同 学术型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 ' 统考 ',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 10 月份的 ' 联考 ' 和年初的 ' 统考 ' 两次机会,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而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也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GCT 在职硕士是参加 10 月份的联考,全日制专业硕士跟原来全日制学术型硕士考试时间一样,都是每年一月份初试。 4、入学难度不同 学术型硕士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 统考 ) 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 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 10 月份的 ' 联考 ' 和年初的 ' 统考 ' 两次机会,考生可自行选择。这两大国家级别考试的专业考试,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此外,' 联考 ' 和 ' 统考 ' 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 ' 统考 ' 考生远多于 ' 联考 ' 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 联考 ' 的考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 5、学习方式不同 学术型硕士:全日制学习。一般为 3 年。专业硕士:脱产全日制学习,学制 2-3 年。 6、学习费用不同 学术型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 ( 非定向、定向 ) 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 ( 委托培养、自筹经费 ) 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 8000 元 / 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专业硕士从 2010 年开始基本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一样,录取为国家计划内 ( 非定向、定向 ) 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 ( 委托培养、自筹经费 ) 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 8000 元 / 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7、文凭颁发可能不同 学术型硕士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专业硕士 10 月份单独考试颁发学位证书,1 月份考试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 8、社会认可度不同 学术型硕士: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兼职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专业型硕士:09 年教育部才新增的硕士研究生,还没有毕业生,认可度尚受考验。不过有国家颁发的 ' 双证 ',相信前景会不错。 学位与学历的联系与区别 学位不等同于学历,获得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者仍为原学历。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 而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现在经常出现将学位与学历相混淆的现象,如有的人学历为本科毕业,以后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时,学历仍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取得 ' 博士学历 '。 在职申请学位不是学历教育。申请人在获得学位后,只表明其在学术上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具有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的同等学力 ( 学习能力的 ' 力 ' ) ,不涉及学历。因此申请人的学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在职研究生则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类型。在职研究生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与脱产研究生相同。是经过学校录取的正式研究生,可获得研究生毕业的学历。 定向与非定向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类别分国家计划内非定向研究生、国家计划内定向培养研究生、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四种,这四种录取类别在培养方式、培养费用、毕业就业时都会有不同的政策。 非定向研究生是指在录取时不确定未来的工作单位,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和其他生活待遇,毕业时应服从国家就业指导,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安排或实行双向选择。非定向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培养,考生的培养费用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因此,考生入学时不需交学费,国家按月发给考生一定的生活费,一般在 260 元左右。入学时,考生还需将档案、人事、户口、工资关系转到学校,毕业时就业实行 ' 双向选择 '。大多数考生都属于非定向。 定向研究生指由国家按照计划招收,在招生时即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研究生,其学习期间的培养费用按规定标准由国家向培养单位提供。凡属研究生国家招生计划服务范围的用人单位,即高等学校,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国家重点企业 ( 由国家教委会商有关部门确定 ) ,由财政拨款的文化、医药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党和国家机关以及人民解放军对研究生的需求,均可要求定向培养研究生。除上述范围外的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需求,不得定向培养,只能由用人单位提供培养费用,进行委托培养。培养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均不得自行扩大定向培养用人单位的范围。定向生在录取前,必须签订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档案、人事、户口、工资关系仍留在原工作单位,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 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培养费用由委托单位提供,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其它均与定向培养研究生相同。 自筹经费研究生是招生单位根据社会需求,在培养条件、指导力量具备的前提下,用导师的科研经费、学校创收的经费或社会集资的自有经费培养的研究生。自筹经费生国家不负责分配。 录取时,招生单位参照考生本人选择的报考类别和考生的初试、复试成绩确定录取类别。一般说来,名次靠前的考生录为非定向,由国家出资培养。排名往后的考生划为自筹经费,个人出资学习深造。 396 数学和 199 数学区别 说起 '396' 可能对不考研的同学,只是数字或者数据,但是对于考研的同学就不一样了,每个决定考研的同学都根据自己的情况,经过慎重的考虑,去选自己报考的专业和院校,当然在这其中有一个是必须要考虑的,那就是数学,我们要确定自己想报考的专业和院校是考数几的,是数一,数二,数三,数农,初数,还是经济类数学,并结合自己的数学基础好坏来决定。 对于数一,数二,数三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他的各方面已经比较稳定,而我们的经济类数学确实近几年出现的,对于很多同学可能还是不是那么的了解,因此,新东方在线将对此做一详细说明,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除此之外,老师还会简单介绍一下 396 经济类联考和 199 管理类联考的区别。 首先,要知道 396 只是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的代码,并且它首次出现在 2011 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中,2011 年中国人民大学设定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是为了招收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及资产评估硕士,该科目是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替代以往的 303 数学三。 随着该科目的出现,在 2012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 ( 在职 ) 、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同济大学等等高校均成为参加经济类专业学位综合能力考试改革的试点院校。以上试点院校的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及资产评估硕士等经济类专业硕士专业入学考试均使用 396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替代 303 数学三。并且其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也有所改变,考试内容有数学、逻辑和写作,虽增加了考试科目,但是数学这部分的范围大大的减少,只考察简单的数学应用。 再来说说,396 和 199 的区别。396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适用于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及资产评估硕士等经济类专业硕士 ;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适用于 MBA、MPA、MPacc 等管理类专业硕士。 两者考试范围均为数学、逻辑、写作。但是,396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中的数学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大学期间所学的数学知识 ;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中的数学为算术、代数、几何、数据分析等高中及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两者的逻辑、写作部分考纲基本相同。 396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试卷满分为 150 分 ;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试卷满分为 200 分。两者考试时间均为 180 分钟。396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分值分布为:数学基础 70 分、逻辑推理 40 分、写作 40 分 ;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分值分布为:数学基础 75 分 ( 有两种题型:问题求解 45 分 ; 条件充分性判断 30 分 ) 、逻辑推理 60 分、写作 65 分。 数一、数二及学三区别 [1]适用专业不同
[2]知识板块比重不同
[3]具体考试内容不同
[4]难度不同 从对各自知识面的要求上来看,数学一最广,数学三其次,数学二最低。因此,备战数一、数三的同学要尽早开始复习,文科生或者说数学基础不太好的理工科同学要比其他同学多下功夫,可以尽早开始着手,或者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零基础起步辅导课程,在 2016 考研数学导师班中就涵盖了这样的零基础辅导部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