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挤了一个包,差点非死即残

 渐近故乡时 2016-08-22

这个时节外出活动频繁,不经意间就会受点伤,且蚊虫活动猖獗,常被叮咬,别看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小问题,若处理不当,会引发大问题。


作者:腾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急诊科

审稿:唐子人 吴彩军

来源: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小伤口,大隐患


一位 22 岁小伙子,右踝外侧蚊虫叮咬后有一米粒大小肿物,略红肿疼痛,自行挤破,双氧水清洗伤口,口服抗生素。后逐渐出现踝关节红肿、胀痛,红色皮疹蔓延至整个右下肢,伴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泻、乏力、少尿、嗜睡。




体格检查发现:球结膜严重充血,面部及颈部皮肤潮红,胸部、双肩及右下肢满布鲜红皮疹,右踝皮肤破溃约 4 × 3 mm2,周围红肿、压痛,皮温较对侧略高。


结合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此处省略检查结果),综合评估:考虑全身严重感染,并出现了休克早期表现,肾功能、凝血功能、心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肤黏膜均受累。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灶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但于不同部位连续抽取 3 次血样,培养 7 天,均未见致病菌生长。


究其起因,竟然是“挤了一个包”


最终认为:病原菌侵袭到皮肤软组织,并未形成血流感染,而释放毒素导致全身毒血症,可诊断患者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经过抗休克、抗感染、脏器支持、局部病灶处理,患者痊愈。


回想整个过程,不禁令人胆战心惊,小伙子曾一度被非死即残的阴霾笼罩,最终拨云见日,也算是生命中传奇的一笔。可究其起因,竟然是“挤了一个包”。


这个时节人们外出活动、喝酒撸串频率增加,蚊虫猖獗,不经意间就发现身上多出来个小伤或者被咬了个包,要么不当回事,要么处理不当,恰逢细菌繁殖力强,往往酿成大祸,不得不予以警惕。


小伤处理需谨慎




蚊虫叮咬的正确处理措施:


① 原则是止痒止痛防止感染,忌挤压或抓破皮肤。若局部反应轻微,可在在叮咬或蜇伤处涂上风油精、万金油等;


② 若昆虫毒力较强,蜇伤处局部反应严重,应在局部酒精消毒,涂抹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


③ 若出现全身症状,请及时就医。


创伤伤口的正确处理方法:


1. 若伤口影响容貌或较深较大,建议及时就医。


2. 若伤口表浅,可自行处理。


① 清创,大量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彻底清除伤口内异物;


② 消毒,医用酒精即可;


③ 止血,可以清洁纱布压住伤口;


④ 包扎,建议使用纱布,层数及松紧适宜,勤更换。


(本文为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原创,转载须经授权)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