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古 |【连载第七篇】君-王-后称呼的源头探秘

 颐颀书斋 2016-08-22

合作邮箱:497436836@qq.com

学者荟作为公众传播平台,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民生,亦传播系统化的知识理论,学术论文,偶发一些时事人文观点以示读者。坚持做负责任的传播平台和渠道,服务读者,传播价值。

1. 后字原型


古埃及的篮子符号 可以代表君主(Lord, Master)、国王,以及皇后或女神等,在其他场合还有表示“任何、所有”(any, every, all)等意思。古埃及人用篮子符号代表君主,与“阴阳交织”文化信仰可能存在关系。在汉字中,“后”字主要有两个含义,其一:上古时指君主或者帝王妻子,为“司”字的镜像,如“君后”也;其二,指先后顺序。然而“后”字原本有两个不同的字,即“后”与“後”,古已有之。“后”字,原指君主,引申指“君主的妻妾”;“後”字,前后、后面之意。但是表示前后的“後”字被简化为与君主意思“后”相同的字,使得两个原本含义和字形根本不一样的字变成了一个字。这不能不说是汉字简化之遗憾。把原本不同的字简化成同一个字,在简化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字,建议有关方面认真考虑这个差异问题,修改简化字方案,恢复原来不同的字。



“后”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与现代字形基本一样,这个字形的“后”就是指君主,它与古埃及篮子符号代表君主意思是一样的。而从字形上来看,“后”只是比篮子符号多了一个“叉形符号”。古埃及篮子符号又经常与表示两块土地符号 组合起来,表示为上下埃及两块土地上的统治者。因此“后”字的上面部分也可能是代表“两块土地”的符号。



后在夏商两朝是君王称号,如后羿。周朝开始,后转为君王正配的称号,如周天子正配称王后,而诸侯正配称君后。秦始皇使用皇帝称号以后,皇帝正配从原本的王后改称皇后。汉朝诸侯王正配也称王后。汉代以后,诸王正配称王妃。

 

2. 君字原型

 

按照汉典解释,君是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英语叫Monarch或者Sovereign。君被认为是会意字,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后来君引申为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埃及第一王朝中期Den国王时期进行了王权创新,他在自己名字前首次引入树蜂名字符号即用来表示“上下埃及的国王(King ofUpper and Lower Egypt)”。这个组合符号有:代表上埃及的Sedge莎草符号、代表下埃及的蜜蜂,以及下方两个代表小圆面包的符号,代表上埃及河谷和下埃及三角洲两块土地。树蜂名字头衔符号与“两块土地上的统治者(后)”符号组合在古埃及浮雕中大量出现。对比汉字“君”的甲骨文字形看,甲骨文的君字形正是树蜂符号象形,或者再结合“后”符号。而不带有两个圆面包的蜜蜂和Sedge草符号组合就是汉字“尹”字的原型。“尹”在古代也表示官名,如:府尹、京兆尹、尹氏(官名,掌管册命臣工之事)、尹寺(宦官)、尹长(官长)。尹本意为治理。其树蜂名符号原型中,下埃及的蜜蜂和上埃及的Sedge草,可能代表对动物(畜牧)和植物(农作)的治理,而下方各有一个小圆面包符号,或许代表通过对动物和植物的治理来获取食物含义。象形字典解释说尹字甲骨文像手执权杖,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后来甲骨文“尹”加“口”另造君字,意思为发号施令、执政治国。这样解释与其原型本意有差距。另外,甲骨文“尹”字用小叉符号代替蜜蜂,在后面更多甲骨文字中将会继续出现。



除树蜂符号外, Den国王同时还引入了叫金荷鲁斯名的符号。金荷鲁斯符号形式为荷鲁斯鹰站在一块大黄金上方或旁边,大黄金块下面用线穿着珍珠项链。埃及古物学者对大黄金块下面用线穿着珍珠项链这种特别的头衔称号其表达意义还没有统一意见,甚至代表原型也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黄金块和珍珠项链符号就是国王脖子上的金项圈。在古埃及艺术形式中,也经常可以看到伊西斯或奈芙蒂斯姐妹跪在黄金块符号上。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它代表了荷鲁斯对他叔叔赛特的胜利或和解。黄金珍珠符号与生之环符号组合与金文中的“君”的字形很相似。当然,至于金文“君”下面的口是代表君主的符号还是生之环符号,应该都可以。


 

可以判断,Den国王同时引进的树蜂符号和金荷鲁斯符号都是“君”字原型。后来树蜂符号成为埃及登基王位名字前的标志符号,也就是君主的标志符号。而金荷鲁斯名虽然继承下来,但是却并不重要。

 

3. 王字原型

 

王冠是古埃及法老的最重要象征。在上下埃及统一之前,上下埃及的国王分别戴不同样式的王冠。埃及南方为上埃及,北方为下埃及。上埃及的王冠叫白冠,在埃及语里叫Hedjet,此王冠为圆锥形的白色的王冠。白冠象形符号为,在埃及本土最早出现在蝎王权标头上,而在更南方的努比亚地区则是出现在一个熏香炉上。欧西里斯皇的阿泰芙冠就是在白冠两边插两根红色鸵鸟羽毛而形成的。下埃及的王冠叫红冠,埃及语叫 Deshret,该王冠为前低后高椅子状,有一个弯曲的东西向前伸出。最早出现在涅加达I文化时期的黑顶陶罐上,随后出现在那尔迈调色板上。红冠象形符为。红白冠都有很长的历史,在上下埃及统一之前的前王朝时期就出现,这也表明王权制度是古埃及社会的基础。埃及统一之后,红冠和白冠整合成红白双冠,在埃及语里叫Pschent。双冠象形符号为。红白双冠合二为一代表上下埃及的统一,象征着法老在整个埃及的权力。红白冠不仅法老可以戴,一些人性化的神祗也可以戴。有些学者推断这两个王冠及其造型,最初当属于上埃及区域内的两个文化中心,即希拉孔波利斯和涅伽达。只有当涅伽达文化向北传播后,赛特的红王冠才与下埃及发生了联系。



除了红白王冠之外,为大众所熟悉的古埃及法老形象是头戴一块布做成的有条纹的巾冠形象,这个巾冠叫内梅什巾冠(Nemes),该巾冠本身并不是王冠,但是它是法老权力的标志。该巾冠包裹整个头部一直到脑后和脖颈之后,在耳后悬垂两片,通常放到肩膀前面。内梅什巾冠上也装饰有瓦吉特或“两女神”守护神。最早的带有蛇头的内梅什巾冠形象在古埃及第一王朝的一个象牙标签上就有发现。图是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墓中木乃伊面具,戴有内梅什巾冠,巾冠前方有瓦吉特和奈赫贝特两女神保护,也是龙与凰的原型。

 

内梅什巾冠蓝黄相间条带很可能寓意鹰的身体,条纹象征羽毛,从脖子后悬挂下来放在两个肩膀前面的两片襟翼则象征两个硕大翅膀,整个巾冠形状与秃鹰形状类似。这也应是头冠上奈赫贝特女神只有头部的原因,因为其身体部分用巾冠的形状替代了。名字叫“蚩尤”的网友发现汉字“王”的金文字体中,有几种复杂字形中其上面有两个动物头,这与法老王冠上的鹰头和蛇头很像,不仅如此,甚至把法老头冠上弯曲成八字的蛇身也表现了出来。


断金文中的“王”,正是来自于对古埃及法老巾冠的描绘:一个蛇头,一个鹰头,三横本来是表示相间条纹,八字形蛇身横在条纹中。简化后的“王”字中,鹰头和蛇头不见了,仅剩下三横一竖,那一竖仍然代表蛇身。但后来对“王”字的解释也变化了,三横变成了代表天地人,一竖代表能贯通天地人者为王,这应皆为后人附会。甲骨文的“王”字与金文的“王”字颇为不同,但是甲骨文的王字实际上是上埃及白冠的象形。早期内梅什巾冠只有眼镜蛇装饰,同时出现有蛇头和鹰头两个头装饰的内梅什巾冠大约是在第十八王朝时期。甲骨文来源于商人,金文主要源于周人,王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不同,这微妙地反映了商人和周人的不同迁徙时间,后面还有很多类似的能够反映商人和周人迁徙时间的字。

 

在埃及象形符号系统中,树蜂符号的“君”名从第一王朝Den开始就已成为法老王位头衔标志符号,然而“后”或“王”虽然有对应的象形符号,却并未成为埃及国王的正式头衔。商人和周人不约而同都使用了埃及法老的王冠象形符号作为国王头衔,虽然使用的王冠原型不一样,但最后都被识别成“王”字。春秋战国时期,“君”的地位已完全被“王”所取代,“君”也成为爵位的一种。後来各级封爵通称为「君」,亦即封君,如孟尝君、信陵君、武安君。皇原本指三位神话人物,帝原来专指五代时代的几位有德统治者。秦始皇复活“皇”和“帝”,首创“皇帝”头衔,被后世使用2000多年。



注:本连载原创声明,未经许可禁止做为商业用途,将保留法律追诉权利。



明日连载《父亲母亲尊称的研究揭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