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7140平面磨床主轴静压滑动轴承修复

 昵称2530266 2016-08-22
M7140 平面磨床主轴静压滑动轴承修复摘要: 本文叙述的是 M7140 平面磨床的主轴静压滑动轴承的修复过程, 经过修复后的主轴部件一直使用至今,没有再出现过类似的故障,因此记 录下来以备今后维修之用。 关键词:主轴、静压滑动轴承、轴瓦、薄膜片 M7140 平面磨床是一台上海机床厂生产的高精度设备, 此设备 自 1961 年投产以来,该机床一直是中型装备制造厂的重点设备, 为中型装备制造厂完成生产任务作出的巨大的贡献,近些年根据 我公司的生产现状, M7140 平面磨床主要担负着中型装备制造厂的 轧机滑板产品的磨削加工任务。在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中,M7140 平面面磨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近期此机床磨削滑板时经常出现滑板表面有横纹,精度 超差的现像。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检测前瓦压力的压力表表针不 稳, 正常工作的压力值应为 0.8MP, 而现在的压力表表针在 0~0.8MP 之间摆动, 且磨头削磨工件时振动, 即主轴振动带动砂轮也振动, 致使工件出现横纹,精度超差。此压力表检测的是主轴的静压滑 动轴承的前瓦的压力,所以此压力表摆动实际上就是主轴的静压 滑动轴承前瓦的油液压力不稳,而静压滑动轴承前瓦的油液压力 不稳的根源有两点:一个根源就是主轴变形、弯曲,另一个根源 就是轴瓦的内孔圆度超差。拆下主轴和轴瓦后经检查,主轴没有 发生变形及弯曲现像,而轴瓦的内孔圆度超差。根源找到了,下 一步就是如何修复此静压滑动轴承,我经过仔细研究,查阅了许 多相关资料,最后终于定下了修复方案。下面讲述的就是我的修 复方案,以备以后修复相同的主轴静压滑动轴承时作为参考和继 续完善修理工艺之用。 M7140 平面磨床的主轴结构是静压滑动轴承, 静压滑动轴承有 承载能力大、抗振性能好、摩擦系数小、寿命长、回转精度高、 能在高速或极低转速下正常工作等优点, 广泛用于高精度、 重载、 低速的场合。而 M7140 属于精加工机床,所以其主轴结构采用了 静压滑动轴承。 静压滑动轴承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静压轴承在 其内圆表面上开有 4 个对称且均匀分布的油腔,油腔与滑腔之间 开有回油槽,回油槽与油腔之间有封油面。两个相对的油腔与一 1 个薄膜节流器连通,油压为 ps 的润滑油经过节流器薄膜两侧的节 流间隙 hc 和 h′c,流入轴承相对的两个油腔中。当轴承空载时, 两相对油腔压力相等,薄膜处于平直状态,轴浮在中间。当轴承 承受载荷 W 时,上油腔间隙增大,油压减小;下油腔间隙减小, 油压升高,形成压力差,因此节流器中薄膜向上凸起,使上侧节 流间隙减小, 节流阻力增大; 下侧节流间隙增大, 节流阻力减小, 此时下油腔 pr4>上油腔油压 pr2,产生压力差Δp=pr4-pr2,于是将 轴抬起,直至上下腔油压相等,使轴颈处于油膜的包围中,形成 液体润滑。 P r2 W 节流器 薄膜 hc Ps 静压滑动轴承的供油系统的液压原图如图 2 所示,静压轴承 静压轴瓦 需要单独的供油系统,其中的主要元件是: P r4 过滤器(件 1) ,其作用是防止油中的杂质吸入油泵。 油泵(件 2) 薄膜双向节流器 ,其作用是向系统供给压力油。 溢流阀(件 3) ,其作用是调节系统供油压力 ps。 图1 单向阀(件 4) ,其作用是使液流只能单向流动,不许反向。 蓄能器 (件 5) 其作用是当突然停电或供油系统发生故障时, , 可保持仍有一定的压力油供给静压轴承,不致因断油而磨损、擦 伤轴承。 9 W 8 7 6 5 2 hc ′ 4 δ 精滤油器(件 6) ,其作用是防止节流器被堵塞,要求滤油精 度高于 0.02mm~0.03mm。 节流装臵(件 7) ,自动调节油腔压力,使相对油腔的压力, 妈终趋于相等。 压力继电器(件 8) ,其作用是保证当油泵开动使轴承油腔建 立一定压力后主轴才能启动。 4 3 2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M1740 平面磨床的主轴结构如图 3 所示, 此机床的主轴结构主 要由主轴(件号 1) 、端盖(件号 2) 、前轴瓦(件号 3) 、钢套(件 号 5) 、后轴瓦(件号 6) 、法兰盘(件号 7) 、圆锥滚子轴承(件号 8) 、调整螺母(件号 9) 、电机轴(件号 10) 、电机转子(件 A 、 11) 压盖(件号 12) 、圆螺母 1(件号 13) 、定位套(件号 14) 、轴承 图3 (件号 15) 垫 1 、 (件号 16) 垫 2 、 (件号 17) 圆螺母 2 、 (件号 18) 、 端盖 2(件号 19)组成。 因 M7140 平面磨床是精加工机床,所以各部要求的精度都要 3 19 符合精加工机床的精度,尤其主轴结构要求的各项精度更高。 M7140 平面面磨床的主轴结构中,前轴瓦(件号 3)的前端面开有 两个油腔,要求前轴瓦的前端面与主轴的轴肩端面的平面度都必 须在 1‰以内, 前轴瓦的前端面及主轴轴肩端面与主轴轴线的垂直 度也必须在 1‰以内, 以防主轴旋转时前轴瓦的前端面和主轴轴肩 端面产生划痕。轴瓦的回油槽的深度为 0.8mm,宽度 4mm。回油槽 的尺寸要严格按照此尺寸加工,以防止油腔压力不足。轴瓦与主 轴的间隙要求直径方向为 0.07mm,复时要严格按照此参数修复。 将主轴部件和供油系统拆卸分解后发现轴瓦的内轴圆度超差 和节流器的薄膜片的平行度和平面度,光洁度已经超差。轴瓦的 圆度超差时,主轴旋转,轴承和轴颈之间间隙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引起油腔压力波动,导致主轴振动。节流器的薄膜片的平行度和 平面度,光洁度已经超差,使薄膜片两侧的间隙不相等,造成四 个油腔的压力不等,主轴偏距。所以此次修理主要就是修轴瓦内 孔和薄膜片。 首先修复薄膜片,薄膜片的平行度要求为 0.02 mm/总面积、 平面度要求为 0.02 mm/总面积、光洁度要求为▽0.8 以上,现薄 膜片的平行度、平面度、光洁度均已超差,可以用研磨的方法来 修复。但薄膜片的尺寸为长 100mm,宽 60 mm,厚 1.2 mm,因薄膜 片厚度很薄,研磨成了难题,这时我想出了一个方案,就是做一 个带凹槽的胎具,凹槽的长和宽比薄膜片的长和宽大 0.2 mm,凹 槽的深度小于薄膜片厚度 0.2 mm,如图 4 所示,将薄膜片(件号 2)镶到胎具(件号 1)里来进行研磨,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将薄膜 片磨偏,不但能很容易的保证薄膜片(件号 2)平行度、平面度和 光洁度,而且还提高了修理效率,节约了修理时间。 1 2 4 1-胎具 2-薄膜片 然后修复轴瓦内孔,恢复轴瓦内孔的圆度也可以用研磨的方 法。因为研磨内孔时很容易研偏,所以我也想出了一个方案来修 复轴瓦内孔,首先用铸换料制作三根尺寸不等的研磨棒,三根研 磨棒别分用来进行粗研和精研,研磨棒的长度均做成 600 mm 长, 且做成腰鼓形,做成腰鼓形的目地是为了在研磨时防止将轴瓦内 孔磨偏。研磨棒做好后,将前轴瓦与后轴瓦跟钢套装配在一起, 注意将轴瓦压入钢套时要防止擦伤个圆表面,以免引起油腔互通, 如果大径较大或过盈量较大时, 尽量采用冷缩后装入。 然后用 C630 车床的卡盘将装配好之后的轴瓦跟钢套垂直装夹在平台上,装卡 时要严格找正,保证轴瓦内孔与平台垂直。装夹完毕就可以研磨 了,研磨时,用天车吊研磨棒做上下往复运动,人工使研磨棒绕 轴瓦轴线进行回转运动。先粗研,再精研,精研时用外径尺寸比 轴瓦内径小 0.015-0.025mm 的研磨棒进行干研。干研的次数不能 多,经过精研的轴瓦内孔表面光洁度可达▽0.8 以上。 薄膜片和轴瓦都修复完毕后就可以反装了,按图 3 将各零件 装配在一起,装配前要先调整电机与轴之间的同心度,电机与轴 的同心度要求为 0.01mm,因为主轴结构中法盖盘(图 3 中的件号 7) ,且法盖盘中装有一圆锥滚子轴承(图 3 中的件号 9) ,如果法 兰盘和圆锥滚子轴承装配时同心度超差,影响整体装配质量,所 以要先调速好此法兰盘和圆锥滚子轴承的同心度,同时也调整了 电机转子内孔与主轴的同心度时,为此我制作了一个足够长的检 验棒来调整,检验棒为一个细长的阶梯轴,总长为 1500 mm,两轴 段的直径为ф 90mm 和ф 75mm,ф 90mm 轴段与轴瓦配合,为了让此 轴段与轴瓦很好的配合,制作时将ф 90mm 轴段的公差控制在 0mm 到-0.02mm 之间, 将检验棒装配到轴瓦与电机转子中, 然后将百分 表吸在检验棒的ф 75mm 段的后尾部的轴头处,在 A 面(如图 3) 圈表检查同心度,边测量边调整,直到同轴度达要求。然后将检 验棒拆卸下来,将其余部件全部装配完整。 将供油系统的所有零部件拆下进行严格的清理和清洗。以防 油中混入杂质。重新连接各管路。 主轴部件装配完,供油系统也清洗完毕后,就可以试车了, 首先进行空运转试验,精心仔细调整,以获得良好的刚度和旋转 精度。启动供油泵,调整节流器间隙,使四个油腔的压力相等并 能保持稳定, 要求供油压力与各油腔压力比值相等, 比值一般为 2。 5 这时主轴应能浮起,用手能轻便转动,表明主轴与轴承之间处于 液体摩擦状态,空运转试验达到要求。然后进行工作试验,启动 轴 供油泵后运转启动主轴。要求各油腔压力表读数相同,压力稳 定,主轴旋转平稳无振动。不允许有压力下降和波动现象,如不 符合要求,必须进一步调整,直到调整到符合要求为止。 以上就是我在修复 M7140 平面磨床主轴静压滑动轴承的方案 及步骤,修复前此机床因磨削工件精度和光洁度超差而经常停机 修理,但因修复时间紧迫,没有彻底的查出原因,此次修复完毕 后的 M7140 平面磨床一直使用至今,没有再出现过类似的故障。 减少了停机修理时间,节约了维修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中 型装备制造厂完成公司下达的全年生产任务作出的贡献,此次我 记录下修复过程,以备在今后修复类似结构的主轴结构借鉴使用 以及进一步完善修复工艺。 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