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新生浴儿法

 循天园 2016-08-22
      《备急千金要方》浴儿法
 

凡浴小儿汤极须令冷热调和,冷热失所,令儿惊,亦致五脏之疾也。凡儿冬不可久浴,浴久则伤寒。夏不可久浴,浴久则伤热。数浴背冷,则发痫。若不浴,又令儿毛落。新生浴儿者,以猪胆一枚,取汁投汤中以浴儿,终身不患疮疥。勿以杂水浴之。

       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桃根、梅根、李根各二两,枝亦得, 咀,以水三斗煮二十沸,去滓,浴儿,良,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疥。
 
      《圣济总录》浴儿法
 

凡新生儿浴法。猪胆一枚,投汤中,令儿终身不患疮疥,汤中勿添生水,浴讫断脐。

新生儿三日浴法桃根 李根 梅根(各二两锉)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二十沸,去滓浴之,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疡,一方,煎成去滓后,入麝香末少许。

治新生小儿惊,辟恶,浴。金骨汤方

金(一斤) 虎头骨(一枚)

上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七升,适冷暖浴儿佳,凡浴儿辟除恶气,令儿不惊,不患疮疥又浴儿,主辟除恶气,兼令儿不惊,不患诸疮疥。虎头骨汤方

虎头骨(五两) 苦参(四两) 白芷(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二十沸,入猪胆汁少许,适寒温浴儿。

治儿少小身热。李叶汤方

李叶(不拘多少)

上一味,以水煮熟去滓。适寒温浴儿。

又方:白芷根苗,煎汤浴儿、良。

又方:苦参、煎汤浴儿良。

治新生儿猝寒热不住。不能服药。用六物莽草汤浴之方

莽草 丹参 蛇床子 桂(各三两) 菖蒲(半斤) 雷丸(一斤)

上六味锉碎,以水五升,煮三五沸,适寒温浴儿,避日向阴处。

治小儿猝客忤,吐下乳哺,面青黄色变弦,急浴之。方

钱七十文,以水三升,煮令有味,适寒温浴儿。

凡寻常浴儿法

      上以汤添水,着少盐,浴儿后,以粉敷之,若无事,勿数浴,恐遇风冷,令儿发惊成痫
 
      《幼幼新书》浴儿法
 

《千金》论∶凡浴小儿,汤极须令冷热调和。冷热失所令儿惊,亦致五脏疾也。凡儿冬不可久浴,浴久则伤寒,夏不可久浴,浴久则伤热。数浴背冷则发痫,若不浴又令儿毛落。新生浴儿者,以猪胆一枚,取汁投汤中以浴儿,终身不患疮疥,勿以杂水浴之。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桃根、李根、梅根各三两,枝亦得。 咀之,以水三斗煮二十沸,去滓,浴儿良。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疥。治小儿惊辟恶气,以金虎汤浴。金一斤,虎头骨一枚,以水三斗煮为汤浴,但须浴即煮用之。

《外台》∶崔氏又浴儿虎头骨汤,主辟除恶气兼令儿不惊,不患诸疮疥方。

虎头骨(五大两,无头,身骨,亦得碎) 苦参(四两) 白芷(三两。《婴孺集》以为五两)

上三味切,以水一斗煮为汤,内猪胆汁少许,适寒温以浴儿良。

《本草注》主小儿身热,食不生肌方。

上楮叶可作浴汤,又主恶疮生肉。

《简要济众》新生小儿浴方。

上以益母草一大把,锉,水一斗,煎十沸,温浴而不生疮疥。(益母草,茺蔚苗也,俗名郁臭。)

《子母秘录》小儿辟恶气。

上以水煮虎皮骨汤,浴儿数数作。

《食疗方》∶小儿初生,取虎骨煎汤浴,其孩子长大无病。

《斗门方》浴小儿胎秽。

白僵蚕 黑牵牛 细辛

上等分为末如澡豆,用之良。

《元和纪用经》庆浴吉庆法(谓三日、五日或七日洗儿也)当取寅、卯、酉日为大吉良,宜避壬、午、丁、未并凶,癸、巳亦凶。今不能合上三日者,但勿犯下三日凶恶之日,皆平安浴法。

《圣惠》治新生儿卒寒热,不能服药。宜用莽草汤浴方

莽草 丹参 蛇床子 桂心 菖蒲(各一两)

上件药锉碎,以水五斗,煮一、二十沸,去滓,适寒温以浴之,避风。

《圣惠》浴儿辟温恶气、疗百病,去皮肤沙粟方。

桃根 梅根 李根(各一把) 细辛 蛇床子(各一两)

上件药都锉,以水二斗,煎至一斗,澄滤,候冷暖得所,浴儿佳。

《圣惠》治小儿壮热浴方。

上以李子叶切半升,用水一斗,煎至七升,去滓,看冷暖得所浴之。

《圣惠》又方

白芷(二两) 苦参(三两)

上都锉,以水一斗,煎至七升,去滓,加少盐及少浆水浴之。浴了以粉摩之,即不畏风。又大引散诸风也。

《婴孺》治儿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热。柳枝汤浴方上以柳枝,不限多少,煮汤浴之。若渴,取冬瓜汁饮之。

《婴孺》凡常浴儿不疗病,只取桃柳心各七个,并水少许,清浆水、盐各少许,浴之大良。浴了以粉粉之,不怕风,又散气除邪。惟不用频浴,频浴引冷发痫。

《婴童宝鉴》诸小儿浴法。凡浴汤用猪胆则疮疥不生。用金银、虎头骨、麝香、丹砂煎汤则避恶气。客忤惊痫,用李叶、桃叶、楮叶、梅叶根等煎汤,则解体热温壮之患。

《婴童宝鉴》浴汤方。

金银 虎头骨 桃奴 丹砂 雄黄

上煎浴儿,退惊辟邪气。煎汤沐发,则令润黑无垢。

《婴童宝鉴》煎汤浴儿退热。

蒴 葱 胡麻叶 白芷 本 蛇床子

《婴童宝鉴》煎汤浴儿退风。

猪胆 苦参 防己 黄连 甘草 白芨 本 杉 柏 枫叶

《婴童宝鉴》煎汤浴儿治疮。

大麻仁 零陵香 丁香 桑椹 本

《庄氏家传》浴小儿五根汤

桃根 柳根 楝根 桑根 槐根

上等分锉,或各以枝亦得,加豉为汤浴儿妙。仍以光粉和蚌粉扑身,辟邪,吉。

       《庄氏家传》云∶寻常浴汤煎熟,入少许清浆水、盐一捻。浴讫以粉磨,既不畏风,又引散诸药。
 
       《外台秘要》浴儿法
 
  崔氏初生浴儿良日,此谓初生浴儿,以后重浴亦吉,寅卯酉日大吉,壬午丁未癸巳日凶又浴儿虎头骨汤,主避除恶气,兼令儿不惊,不患诸疮疥方。

  虎头骨(五两)苦参(四两)白芷(三两)

  上三味切,以水一斗煮为汤,内猪胆汁少许,适寒温以浴儿良。

  又疗儿若卒客忤中人,吐下不乳哺,面青黄色,变弦急者,以浴之方。

  取钱七十文,以水三斗,煮令有味,适寒温浴儿良。

  又疗儿生三日浴除疮方。

  桃根 李根梅根(各八两)

  上三味切,以意着水多少,煮令三四沸,以浴儿。

  又疗少小卒寒热不佳,不能服药,六物莽草汤浴儿方。

  莽草 丹参 蛇床子桂心(各三两) 菖蒲(半斤) 雷丸(一斤)

  上六味咀,以水三斗,煮三五沸,适寒温浴儿避日向阴处。

  又疗少小身热,一物李叶汤方

  李叶无多少以水煮,去滓以浴儿良。(忌准前)

  又方:白芷煎汤浴儿佳,根苗皆得。

  又方:苦参汤浴儿良。

  又凡寻常浴儿,不缘别疗诸病。只就浴者方。

  汤熟添少许清浆水,一捻盐,浴儿,浴讫以粉摩儿,既不畏风,又引散诸气。

  又儿不用数浴,数浴多背冷,令儿发痫,其汤必适寒温得所。

  又疗少小壮热,不能服药,宜此十二物寒水石粉散方。

  寒水石芒硝滑石 石膏 赤石脂青木香甘草(炙)大黄黄芩芎麻黄(去节)牡蛎(熬)

  上药各等分,捣筛,以粉一升和药屑三合,复下筛,以粉粉儿,日三,热退即止。(本方有防风无牡蛎)

  又少小盗汗,三物黄连粉方。

  黄连牡蛎(熬) 贝母

  上药各等分捣筛,以粉粉儿良。

       《太平圣惠方》浴儿法

       浴新生儿方。 猪胆(一枚)
       上用煎汤在盆中。取胆汁投于汤中。适寒温以浴儿。终身不患疮。切不得汤中入着生水。
       治新生儿卒寒热。不能服药。宜用莽草汤浴方。 莽草(一两) 丹参(一两) 蛇床子(一两) 桂心(一两) 菖蒲(一两)
       上件药锉碎。以水五升。煮一二十沸。去滓。适寒温以浴之。避风。初沐浴良日。
       寅卯酉大吉。壬午丁巳癸己大凶上宜以虎头骨汤浴之。令儿不惊。辟除恶气。
       凡儿初生。宜与三根汤浴方。 羊桃根 李根 梅根(各三两)
       上件药都锉。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下麝香末少许。看冷热浴儿避风。
       治小儿惊辟恶气。浴方。 金〔一(十)两〕 虎头骨(一枚)
       上件药。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候冷暖得所。将用浴儿。心安甚良。
       浴儿辟恶气。去疮痍。令儿不惊方。 虎头骨(五两) 苦参(二两) 白芷(一两) 猪胆(一枚)
       上件药。除猪胆外。锉碎。以水一斗。煎一二十沸。去滓。入于盆中。摘破猪胆。投入汤内

         浴儿辟温恶气。疗百病。去皮肤沙粟方。 桃根(一把) 梅根(一把) 李根(一把) 细辛(一两) 蛇床子(一两)
       上件药。都锉。以水二斗。
       煎至一斗。澄滤。候冷暖得所。浴儿佳。
       治小儿壮热。浴方。 李子叶(切半升)
       上以水一斗。
       煎至七升。去滓。看冷暖得所。浴之。
       又方。 白芷(二两) 苦参(三两)
       上都锉。以水一斗。
       煎至七升。去滓。加少盐。及入少浆水浴之。浴了。以粉摩之。即不畏风也。

       《竹林女科证治》浴儿法

三朝浴儿,用五枝汤极妙。五枝即桑枝桃枝槐枝榆枝柳枝也。各取嫩技二、三十节,长三寸,煎汤候冷热得中,入猪胆汁洗之,不犯生水,周岁内可免 疥、丹毒之患,且避恶邪。但北方生儿多不洗浴,每以旧绵拭净,故儿多壮实。若冬月严寒,则不必洗;若春月、秋月不妨迟以十日半月,择晴和暖之日,于无风房内浴之为妥。而世俗不察,无论天时,但以三日为浴儿之期,甚或以小儿体热,每遇澡浴,即令久坐汤水之中,以致风冷外伤,水湿内渗,变成风搐,可不戒哉。又婴儿初生,两乳必有饼子,须时常揉撮提捏,以散为度。若浴儿时,即将两乳头各捏一把亦妙。

       《证治准绳·幼科》浴儿法

儿生三日,以桑、槐、榆、桃、柳、各取嫩枝三寸长者,二三十节煎汤,看冷热,入猪胆汁二三枚,浴之。浴汤用猪胆、益母草,不生疮疥。用金银、虎头骨、麝、丹砂,辟恶气、客忤、惊痫。用桃、梅、李、楮根叶,解体热温壮之病,须浴时煮。汤须不冷不热,于无风密室浴之,勿令久。浴讫,以粉摩之,或以光粉、蚌粉,扑身辟邪,吉。《纪用经》浴法,寅、卯、酉日吉,壬午、丁未、癸巳凶,不能上三日,勿犯下三日。(三日、五日、七日浴。)小儿洗浴,不可先断脐带,候洗了方断,不致水湿伤脐,可免脐风、脐疮、等证,用清油调发灰敷脐。洗儿,不可用水打湿脐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