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院钟声》丨箫&椰胡二重奏

 灵石水华 2016-08-22

箫&椰胡二重奏《禅院钟声》

作曲:崔蔚林

箫:杨伟杰

椰胡:余其伟



《禅院钟声》是著名的粤曲曲牌,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此曲的作者崔蔚林先生,世人却知之者甚少,以至经常有出版者误将此曲署名为“古曲”。崔蔚林(1911~1975年),又名崔肇森,广东番禺南村镇员岗村人,粤乐演奏家、作曲家。崔蔚林出身豪富之族,而挤身于梨园之列,寄情于音乐之乡,因以玩家而入行,因入行而成大家。其技艺精妙,乐思纵横,以《禅院钟声》名世。



粤乐演奏家、作曲家:崔蔚林


挖掘它的创作历程,可细说如下:崔蔚林的名曲《禅院钟声》创作于1939年至1940年之间。崔蔚林当时正是流亡香港,生活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作这首曲子的时候,崔蔚林寄居于一个旅馆之中,馆舍之侧有一佛寺(在今天的庙街),晨钟暮鼓,木鱼声声。有一天,他愁绪满怀,面对此情此景,灵感蓦地袭来,于是创作了《禅院钟声》。今天,我们欣赏这首曲子的时候还可以听到钟声和敲打木鱼的声音。


  据说,崔蔚林创作乐曲首先是用洞箫吹奏,慢慢地寻找合适的曲调,想到一句就把它记录下来,然后慢慢地连缀成篇。这首传世之作也是这样创作出来的。此曲最早就是用洞箫演奏的,并且灌制了唱片,但如今已经很难找到其原声唱片了。《禅院钟声》在抗战胜利后曾流行一时,常被填词歌唱,慢慢地变成了粤曲中常用的曲牌。


  由于当时中国处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之下,国破家亡,作者精神极度压抑,愤懑满怀,写此曲以抒发情怀。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这时期,都市中各阶层人民都处在高压政治的统治下,都怀有同感。因此,这首曲成为市民的共鸣之音,一经问世便很快流行起来。




  单纯从曲题来看,“禅院”是一种居士,也就是好佛之士的聚散之地,不同于“僧寺”那种寺门佛僧的居所,一般大小市镇皆设有这类“禅院”,提供给一些遁世修佛之徒,不一定是出家和尚的去处。作者这里选“禅院”而不是以“寺院”为题,其用意是明显的:主要是描写一些遁世修佛市民的心声,这是一种与世无争、超然出世的冥想。在那种纷乱压抑的社会中,许多人会产生这类消极遁世思想,于是禅院就成为他们的向往之地,在听到禅院传来的钟声时,不免兴起无限的幻觉,很希望能处身于一个宁静的环境中。这首曲子就是描写这样一种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