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纸原来这么美!

 常财书屋 2016-08-22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全世界见证了中国人讲述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从一张宣纸开始的。

画卷徐徐展开,如史诗般,流淌于笔墨之间。

在宣纸上挥洒人生,在历史中演绎着风情。

宣纸上的情愫,是剪不断的丝愁。

爱恨离愁,纵使如盛唐般夺目,也不过是过眼烟云。

流于时光,掩于岁月。

千年之后,唯有宣纸尚留。

据唐代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记载,最迟在公元8世纪,宣纸就进入了中国人的文化。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宣纸上泼墨挥毫。在宣纸上书画,既能以水导墨,又能以水抗墨,使书画作品具有水墨淋漓的效果。

庭院深深书画琴棋,用宣纸作书绘画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历代文书典籍和书画作品汗牛充栋,书写着灿若星河的东方文明。宣纸的传承也表达着祖先追求完美中的飘逸和超群。在白色的宣纸上不断创造传奇。

起源

说起宣纸,我们就不得不提起蔡伦。正所谓“深山曲水孕今身,柔润洁白缅蔡伦”。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蔡伦死后,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纸,很想造出一种洁白的纸,好为老师画像,以表缅怀之情。后在一峡谷溪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卧溪上,由于经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缕缕长而洁白的纤维,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纸。经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后因纸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纸。

发展

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唐书画评论家张彦远所著之《历代名画记》云:“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另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可见宣纸在当时已冠于各地。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是宣纸中的珍品,称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

宋代诗人梅尧臣说:“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薄如春云。”宣纸的地位可见一斑。

清代是我国宣纸生产与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其纸质、品种、技艺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准。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

鲁迅和郑振铎两位先生用宣纸重印的《十竹斋笺谱》,在卷首上赞曰:“纸墨良好,近时少见。”

制作

沙田稻草和青檀树是宣纸的制作原料。其赋予中国书画的神韵,也许只有亲身制作的人才能领悟它的玄机。

将青檀皮等原料碾碎、浸泡、发酵、打浆,加入树糊后调和成纸浆。

捞纸是制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道工序。纸的厚薄均匀与完整,取决于这十几道看似简单却蕴含精妙的动作。

晒纸,即将抄制好的纸张放在阳光下晒干(现代为烘干)

宣纸的生产工艺从出现以来,就是以手工制作,依靠一代代工匠们口传心授,延续着它原始却又智慧的传承。近百道工序后,一张棉柔的白纸宣告诞生。

宣纸的分类及使用

宣纸按加工方法分类,分为一般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种。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

宣纸的生产工艺从出现以来,就是以手工制作,依靠一代代工匠们口传心授,延续着它原始却又智慧的传承。近百道工序后,一张棉柔的白纸宣告诞生。


生宣则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方可得心应手。而生宣的品类则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玉版宣”即属此类。

购买宣纸时,判断生宣与熟宣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用水来检验,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

另外,宣纸按用料配比不同,又可分为棉料、皮料、将净三类。一般来说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而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对应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特种净皮”是宣纸中的精品。

此外,宣纸还有单宣、夹宣、二层、三层之分,规格上有4尺、6尺、8尺、丈二、丈四、丈八等。

薄如蝉翼千年寿,漫掩高天万朵云。

璀璨文明辉四射,淋漓翰墨更识君。

地位

宣纸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宋代欧阳修的《新唐书》、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等历史真迹和文献资料,都是因为书画或印刷在宣纸上,经受了千百年来的大气侵蚀,保存至今依然完整无损。

王冕《墨梅》

因此,人们称赞宣纸的“纸寿千年”并非夸张。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也依靠它的特殊功能而传播。更有人赞誉宣纸“薄似蝉翼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一幅幅图画,一章章文字,皆凭宣纸而光耀千秋。

而宣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必须由一代又一代的制作者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