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姓|历代名家单字字帖|杭

 樵夫草书 2016-08-23

杭 | 来源与演变

杭徐伯。杭氏发祥之地为丹阳郡(安徽省宣城一带)。杭氏源于国名。据《姓氏考略》载,夏禹治水后,把九州内所有的船只统统交由庶子管理,封国于浙江余航。其后世子孙将“航”字的舟边抹掉,安之以木,从此便以“杭”为姓。东汉时,泰山太守杭徐伯任职中郎将,因讨伐平乱著功,荣封为“东乡侯”(封地在浙江余航),杭徐伯乃成为杭姓始祖。定居于云阳西乡的新埭村(全州杭甲村)。杭徐伯的后人为避五代兵革之乱,又从云阳迁至馀杭泊水湾。宋庆历年间,天下趋定,杭徐伯的后人寅正仰慕先人故里,扶其老父钦训跋山涉水辗转抵丹,回归先人旧地,仍定址于西乡的新埭村。故杭氏后人尊杭徐伯为杭姓的得姓始祖。

杭姓起源有二

一是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以国名为氏。相传夏禹治水时来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大会天下诸侯。治水大业完成后,那里留下很多船只,他把这些船只交给他的一个儿子管理,并将他封在全航这个地方,建立了余航国(今浙江余杭)。后来,其子孙就将“航”去舟加木写成“杭”,并自称为杭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杭氏


二是出自抗姓,抗、杭同源,改抗姓为杭姓。汉代东乡侯、长沙太守杭徐,本姓抗,因古代“杭”、“抗”二字通用,他的后代子孙便以杭为姓,称杭姓。

杭 | 宗族先贤

杭徐:东汉丹阳人。字伯徐。初任宣城长,政绩卓著,境内无盗贼。后升为中郎将,攻破泰山守敌,封东乡侯。官至长沙太守。


杭景:汉代人,祖孙都注意修养身心,谨慎行事,爱帮助孤寡贫穷的人。后来杭景的儿子杭华官至睢阳太守,世人都认为是他们善行的报答。


杭淮:(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中丞。廉明平恕,以志节著称,与其兄杭济并负诗名,著有《双溪集》。


杭雄:(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都督同知。镇守宁夏,为正德、嘉靖年间西北名将。


杭世骏:清代浙江仁和人。公元1696-1773年,字大宗。著名清朝学者。 清朝雍正年间举人。博览群书,擅长诗文,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举博学鸿词,授编修,官至御史。曾校勘武英殿《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着有《石经考异》、《史记考异》、《汉书疏证》、《道古堂诗文集》等。


杭辛斋:(公元1869~1924),名杭慎修,又名杭凤元,别字一苇;长安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 杭辛斋与严复、夏曾佑等创办《国闻报》,鼓吹变法维新。曾上书光绪帝,条陈变法自强,两次被密旨召见,并赐“言满天下”象牙章,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加入同盟会,锐意革命,遂到北京办《京话报》、《中华报》,“以恢复国权、启导民智”。 杭辛斋因揭露清廷腐败,报纸遭封闭,被捕下刑部狱,经全省各界人士王国维等申诉营救,终于获释。亥革命前夕,参加光复会,常与陈英士等聚会密商。杭州新军起义时,旗营清兵五千人企图负隅顽抗。杭辛斋只身冒险入营说降,使全城顺利光复。后被推举为浙江军政府领导成员,他坚辞不就,致力创办《汉民日报》。杭辛斋积极参加改组国民党的活动。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被选为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民国十三年(公元1914年)1月20日,“一大”在广州开幕,因病未能参加,不久在24日逝世于上海。消息传出,“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特致电哀悼。杭辛斋灵柩由专车护送回乡,葬于长安镇铁路南侧(今海宁中学附近)。墓碑为嘉兴褚辅成手书。

杭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书法字帖 · 书法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