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四中网校副校长高钧:中国的教育因我们而改变

 许愿真 2016-08-23

  有次,我出席了在北大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的“人文教育与人才培养”校长论坛。其中,北京一个著名中学陈校长的一席话给我触动很大。

  作为一个和北京四中拥有同样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这个中学正筹办一个人文实验班,万事俱备,想给这个班起个富有深意的名字,他们想用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院院士来命名,这位院士已故去。陈校长带领导班子来到他的家里,恳请其夫人满足他们这个愿望,该说的好话全都说到了。那位院士夫人平静地对陈校长说:“很感谢大家还能记得我那已故的丈夫,和他一样,我也希望在有生之年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社会多做点事情。但今天还是不能答应你的恳求,原因是我对你们现在的教育太失望了。”

  当时,陈校长讲得很动情。我听着也很震惊。我认为,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互联网教育、在线教育,我们每一个从业者,要立有这样一个志向:我们有责任去改变中国的教育。

  这便是我们的教育情怀。

  2010年7月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从而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由此看,作为北京四中的远程教育机构,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教改形势下,正处于一个良好的、比以前好得多的发展生态之中,政策环境之中。这样的改革浪潮来势蓬勃、不可逆转。起因除了社会化进程的需要之外,再就是当今受教育者,我们的学生较从前发生着巨大变化。

  学者认为,当今的受教育者,受到新社会、新家庭的影响,随着知识获取渠道和内容海量的增加,打破了原来的师生信息掌握的不对称。其权利意识、尊严意识、幸福意识逐渐觉醒。一旦这样,他们就不愿像我们的学生时代一样,去做明天的工具,一旦学生的权利、尊严、幸福等精神需求被提到议事日程,一旦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由内至外的“引发和培养”,那些由外至内的“灌输和塑造” 的效能就会越来越低,那些“听话、服从、勤奋、刻苦”原本的高频常用词,在学生面前就变得不再灵光、没有市场了。

  难怪,现在有教了十几年、几十年,送走了N多轮毕业生的老师,有些人面对现在的学生,玩不转了,教育思想的僵化落后和教学技艺的老化陈旧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就此说,我们的教育改革是符合于自然事物发展规律的,我们的教育必须改革,我们的改革必须探寻新的起点,必须采用新的方法,使用新的理念。

  北京四中网校建校一十五年,在远程基础教育领域,积累有业内最广泛的、覆盖全国近90%地区的线下推广服务体系以及最大规模的线上线下收费用户群体。发展过程中,其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变形。

  B2B2C ,非我们独创,业内十分广泛,我们也如是。就2B 而言,我们没有借以“测评”、“组卷”、“语音工具”等产品介入,而是选择了相对难度最大、进展最慢、见效最难显像的与体制内学校的高效课堂合作建设。所依赖的是,多年养成的全国两百多个地区的、以千所计的中学校际合作关系。形式有翻转课堂、平板电脑教室、双课堂等等。具体为教学平台、资源课程、课型模式的三大输出。

  平台包括教师在线教学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包括几百个专题、数千个高清视频,一万多个微课程,每年上千次的直播课堂和校际间远程教研以及丰富的测评试题和考试组卷。模式包括学校新型课型实施流程、网校提供的专业助教、大数据转化的学情分析等。

  为什么要啃这块硬骨头呢?首先,我认为,这里是目前基础教育真正的痛点;再有,此举才能真正为我们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带来幸福。

  先谈教师。

  我们应该清楚,目前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有两大关注点。一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是考试制度的变化。这两条,最终受益的是我们的学生,最大的的压力落在了教师身上。教师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实践证明,教师的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法重置、信息素养提升,在推动这项历史性变革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三个问题,就是我们新时期的角色定位所在,是我们目前的业务价值所在。

  我们老在讲,要让老师们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愿望何等良好。但现实中能引到的外力很小,所处的“生态”很差。北京四中网校与各个学校共建高效课堂的意义,不仅要提升在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一个高阶目标,那就是为他们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去铺网路、搭网桥。

  再讲到学生。

  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和北京四中的老师一起到各地助学,去过很多地方。在活动结束后,很多同学和家长表达了对北京四中的向往,他们也希望能和四中的同学们一起听课、一起学习。每每看到孩子们期盼的表情,任何老师的眼中都会饱含激动,我们深知,这种美好的愿望不可能实现。

  但我相信,我们在各地高效课堂建设上的努力,可以重构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可以重构新型的“师与生”的关系,可以使得老师的教学热情被唤醒,学生的学习的潜力被唤起。可以把成百上千个学校变成北京四中。

  四中的教育是什么样?四中的课堂是什么样?刘长铭校长把它总结为“四有”,即: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

  很神秘吗?追求很高吗?我亲眼所见,按照我们所提供的的步序去实践,很多孩子爱上语文、爱上了物理,我们称之为“学科素养”大大提升。这是多么的难得,这在孩子未来一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将是多么的宝贵。不仅如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型的课堂、新型的校园,将成为了孩子们精神生活的家园和丰富人生的起点。

  您期盼过您的孩子通过学校的教育成为精神上的贵族吗?以前可能没有,但以后一定可以有。因为有我们,因为有北京四中网校。

  正如书中的案例,如果大家愿意,以后可以在我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数千名“助教”的陪伴下,走进北京四中网校各地合作学校的课堂,去考察我们的课改实验班,去聆听孩子们的欢悦,去感受那份学生们乐学、爱学的心动。这样的课堂,我们在全国数以千计。随着“北京四中数字校园合作学校”规模不断地扩大,这样的课堂,在全国将数以万计。

  有人说,几大网络门户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了淘宝,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了优酷、土豆、爱奇艺,人们的观影看剧的习惯发生了变化。那我想问,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呢?什么人因我们而变?这是否应该成为我们从业的追求?

  让中国的教育因我们而改变!我们将不辱使命!

  ——文章源自高钧主编《我们要建设怎样的课堂》后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