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里约奥运会中国人怒了!金牌理念下的深度反思!

 mishoushu 2016-08-23

您是家长吗?是!就点标题下方蓝色的 家长慧 三字,然后点关注,您就可以享受到我们为您提供的最新教育和健康等信息。


家长慧----做中国最好的家长学习交流平台


201686日,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幕式后,我们终于正式步入了里约时间。在这十几天时间里,我们经历了“波涛汹涌”和“跌宕起伏”。作为“槽点满满”的一届奥运会,里约果然“不负所望”:既有“做人别太霍顿,做事别太里约”的调侃,也有“洪荒之力”的努力, 这届奥运会,留给中国队和中国人民不少话题:

奥运会首日,中国代表团有望冲金的射击、击剑、游泳三个项目,都没能如愿;

400米自由泳澳大利亚选手霍顿0.13秒险胜孙杨,赛前赛后两度对孙杨进行人身攻击;

女子53公斤级举重比赛,裁判“改判”乌龙,致使中国惨败,申诉被拒;

男子游泳4*100米接力预赛,中国队因有人犯规被取消了成绩,宁泽涛首秀夭折;

里约奥运会颁奖礼上,中国国旗频频出错,中国要求里约奥组委立即纠正错误;

……

颁奖仪式上的错误版国旗

这一系列的“意料之外”,让很多中国人感到愤怒:愤怒于奥组委有负于人们对奥运会严谨度的期望,愤怒于得意小人对中国队员的无礼污蔑和讥讽,愤怒于中国军团遭遇的无视和不尊,愤怒对志者必得而未得金牌的失落。

让我抛开政治和种族,在体育精神下,对于金牌,我们深刻反思:奥运会,我们在意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何只认“金牌”?

运动员对金牌的渴望或许更多的是基于国家的荣誉和全国人民的期望,但对于更多的观战的中国人们来说,奖牌就是金牌!奖牌只有金牌!也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给我们的运动员无形的增加了巨大的压力。而这种“金牌”思想其实是中国人的“历史遗留问题”——成王败寇,自古便给了“”一个狭义的定义。到如今“金牌”思想不仅仅只出现在奥运会上,在中国的教育中,“金牌”思想更体现得淋漓尽致!

活在别人设定的规则中的中国“金牌”理念教育,真的正确吗?

几乎每个中国的孩子都是从如山的卷题、密麻的考试、激烈的竞赛中成长起来的。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且不说人中龙凤实属亿万中选一,那“龙和凤”本就是抽象的定义,却在中国社会各种现实压力下,被默认定义为了“分数第一”“名次第一”。

孩子们的教育完全成为了社会环境引导下的流水线工程。也就是这种千篇一律的“金牌”理念教育,把孩子们限制在了一个极其有限的发展空间里去争第一,却不知天地之大,争一壕之王也不过如此。你还认为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中国的应试教育,一直走在前列,已有一套成熟的“科举”制度并在不断“改革”。但从培养创新性杰出人才的成效上来看,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毋庸讳言,是落后于西方教育的。在国外,对小孩的教育并不是要磨掉他们的棱角,也不是给孩子一个既定的轨道让他们去竞争、赛跑。而是让孩子自由的发展,孩子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天赋,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去放大,去创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奇迹。没有功利心的教育、更没有分数第一的“金牌”理念,让孩子们享受过程而并非结果。

我们不主张用简单的“二分法”看待事物,但当我们中国孩子还在吭哧吭哧的和同胞们在独木桥上赛跑时,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们正在快乐地蹦跳在天才之路上!


中西方教育观念对比

▼1到4岁:无不同

▼5到8岁:西方的孩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5到8岁:中国的孩子


 

▼9到12岁:西方的孩子几乎每天都出去健身,包括户外运动,跑步甚至力量训练

▼9到12岁:而中国的孩子很多已经戴上了眼睛,家长和老师给了他们过多的作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抽时间去健身和运动

▼13到14岁:美国的孩子大多已经牛高马大,肌肉发达

▼但是中国的孩子却仍在为多跑了一圈斤斤计较

▼15岁到18岁:美国的孩子大多开始练肌肉,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和比赛

▼中国小孩正在为高考不停地奋斗,很多人因此熬夜,殊不知此时正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

▼19岁到25岁:美国人大多开始工作,但是他们的天性和从小培养的健身习惯使他们从未停止运动

19岁到25岁:中国的小孩或者成为宅男,或者整天呆在办公室,基本没有哪个不近视。

对比各国家长对孩子健身的态度

美国:健身是孩子一定要做的事。
俄罗斯:宁愿孩子没有聪明的头脑,也要孩子有健康的身体!!
韩国:健身可以塑造形体美。
欧洲:健身和学习一样重要。
中国:成绩更加重要


再看看奥运会上。为什么中国举国投入,全民关注,但仍然斗不过不把奥运当大事来看的美国??

美国人对奥运会的关注度很低,也就不到10%的人会观看奥运直播,而且还只是看看自己喜欢的项目。大多数美国人关注的体育运动是橄榄球,棒球,篮球联赛,甚至连美网的关注度都要比奥运高……

然而,中国举国投入,全民关注的奥运会!但为什么仍然斗不过美国呢

答案:群众基础好啊!金字塔底座面积大,塔尖自然就高!



所以,我们要反思的是

书不能不读!

而是怎么读?

美术,音乐,体育,尤其是体育运动,不亚于任何一门学科

中国式“金牌”思想教育是我们中国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存在即合理,他的出现也必然有其出现的原因。在中国这个以学历、简历为敲门砖的社会中,即便明知束缚孩子其他天性、拼命竞争换来的可能只是面试时几分钟的一瞥,却仍旧不敢踏出突破常规教育的第一步。

然而,当全民健身的号角已经转变成国家战略的时候,如果学校、家长还是抱着一副只有死读书才是最好时候,那就民族的悲催了!

▲ 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反思的


各年级微信群:先加家长慧裘老师为好友,微信号:michaelqiu888 (请注明加入幼儿家长群、小学家长群、初中家长群、高中家长群、大学家长群、或讲座群),然后裘老师会把您拉入相应的群!

觉得不错,请点赞↓↓↓请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