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宫观和道教文化的发展(三)

 青木森森 2016-08-23

  三、道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宫观是道教文化存在的重要载体,同样地也是其传播的重要渠道,是道法传授的主要场所。

  凡是一种文化要让人接受,首先要让人了解,人们总是先通过感觉去探测外在的陌生的世界。宫观,正是人们了解道教文化的可感可听可闻的地方,事实上,它们对大多数人来说,正是接触道教文化的第一场合。宫观的神像肃穆,香烟缭绕,钟磬和鸣,给人的这第一印象对于大多人都会留下深深的记忆。这最初的印象也许是肤浅的、表面的,但毕竟是生动的活生生的,与仅来之于传闻或者书本的有很大不同。宫观,尤其是著名宫观,往往是一方旅游胜地,可以吸引四方来客,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性、平民性。还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调查北京市郊区的妙峰山香会的时候说过一段很有见地的话:

  承受香火的佛道教庙宇是各地方都有的。例如我们苏州,有玄妙观,北寺,七子山,穹窿山,上方山,观音山……许多地方。但这种地方的势力并不大,不过受到百里以内的香火。势力大的,如浙江的西湖和普陀,山东的泰山,安徽的九华,山西的五台,四川的峨眉,广东的罗浮,江苏的栖霞和茅山……,它们可以吸致千里以内甚至于数千里以内的香火。所以然之故,只因它们的风景是特别好,能给与进香者以满足的美感,因此便在他们的意想中更加增神灵的美妙的仪态。

  北京的妙峰,确是京兆直隶一带风景最好的地方,那里有高峻的山岭,有茂密的杏花和松树,有湍急的浑河和潺?的泉水。所以它能够吸收京兆及直隶北部(直隶南部的香火给泰山吸收去了)以至于侨寓京兆直隶的人的香火9。

  顾先生这里是总说佛道教的庙宇,但重点在说供奉碧霞元君的妙峰山庙会。他仅仅从风景的优美来解释进香者的众多,也稍稍嫌简单了点,但他所说的宫观和寺院能吸引大批游人是事实,游人上山的主要动机是朝山进香,也是肯定的。当然其中也不乏一般的去看热闹的,也有极少数像顾先生等专门去做调查研究的学者。尽管游客不一定全部是香客,但在宫观中的观感,总多多少少使来者有了道教文化的初步认识。从这种认识出发,一部分人会产生出对其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冲动。至于诸多香客,正是从进宫观烧香或者参与祈祥求福,或超度亡灵开始,逐步增进了对道教的感情,加深了对道教文化的认识。因为宫观是展示道教文化的主要场所,自然也是道教文化传播的基地,如果用今天的话说,那么它们是一个个有力而又稳固的道教文化信息发布的源泉。

  宫观是传道授业的基本场所。学习和研究道教及道教文化,可以通过多样的途径,从经书入手是一途,遇异人得法又是一途,其它因缘凑合也许是可能的又一途或几途。但是,最为经常的,仍是在宫观中拜师学艺。因为宫观是道法科仪主要的保存地,有宗坛性质的宫观还是符?保管与传授的圣地,或者是全真派放戒的法坛。诚然,历史上有过道法不传黄冠的情况。南宋时宁全真传东华灵宝之法,有左街道录刘能真初嗣先生大法,后又大兴谤讪,致宁一度下狱,几遭杀身之祸,所以宁全真立誓说:'东华灵宝,上道宗派,真真相授,不可传黄冠。'宁全真这种激愤之言,在道教授受的历史上是特例。而且,他的这种主张,并没能够长期执行。元代,东华派重要传人是林灵真,他因累举不第,弃儒从道,舍其宅为观,称丹元观。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企其高,命其为温州路玄学讲师,继升本路道。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又授以灵宝通玄弘教法师、教门高士,委其住持温州天清观10。这样,绕了一圈,东华灵宝之法最终还是归于道观。其实,道法的保存,或可暂时置于私家,但要长期保管,数代传递不绝,原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仅仅存放在某处的科仪本子是死物,只有使之不停传习,不停演示,不停行持,才能以活的形态流传不歇。这是就道法的传授言。道法是道教文化中基本的构成成分之一,适用于道法传承的结论,也同样适用于道教文化的整体。宫观里保留和传授的道教文化是活的生气勃勃的文化。因为它是与在现实中的道教徒的生活、培训及宗教活动粘合在一起的。

  许多道教文化的产品,也穿越时间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在宫观中保留下来,有的已经成为珍贵的文物。此类事例,可以说是俯首可拾。武当山明代道教建筑群,泰山从山脚的岱庙,至沿途的斗母阁、南天门,到山颠的玉皇顶、碧霞祠,都已经与整个地域一起成为联合国承认的人类自然与文化遗产,不消说得。在古道观中保留的零散文物,那就更多了。茅山原有北宋皇帝所赐的镇山之宝八件,经历千余年的风风雨雨,现在仍保存着四宝:玉圭、九老仙都君印、镇心符和朱砂砚。其中玉圭不仅花纹奇特,而且导散热性能优于常物,温度常低于气温,故夏日有水气凝结于上,人称它会'出汗';朱砂砚材料半透明,不知是何质料,哈气便可成水调朱砂,人称'哈砚'。这些,都是稀罕之物。不仅是像茅山、武当山、罗浮山这样的名山古观有种种稀世文物,就是跑到任何一座积有年月的宫观中,都能够饱览道教的文物,能够在今天,仍然感受到其古老深沉的气息。千年百载的神像,如同山西永乐宫壁画那样的艺术珍品,在全国的宫观中不知有多少。除了通常理解的古代人工造就的文物,在宫观中还有不少古树,他们也是活的文物。楼观台前的老君系牛柏,青城山天师洞的千年大银杏,龙虎山上清宫遗址传说天师手栽大樟树,都是或由道士手栽,或因道教传说的渲染赋予了特殊的文化色彩,至少也是由于道教宫观和历代道士的保护,才得以存活至今。香港道观的历史相对于这些古观要短,但即使在这里,也可以欣赏到青松观的盆景,蓬瀛仙馆的大灵芝。

  宫观记载着道教文化演变的历史。一座宫观就是一部道教文化的活的历史读本,它是道教文化历尽沧桑的见证,是道教文化顽强生命力的体现。这使它具有深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一内涵是任何假古董所不会具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