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武岩浆的演化历程

 大宇大宇 2016-08-23

相同的原始玄武岩浆,在特定的天赋条件下,经历了最为复杂的演变历程。最突出的特征是原始地壳在残留热能的驱动下遭受了多次改造运动。每次地壳运动都是进一步的冷化过程。


*注:依据原始热能膨胀释放而导致的地壳运动和因果关系,大致划分了主要的地质时代。是对现在通用地质时代的补充,在局部上有所修正。


原始玄武岩浆冷缩爆抛期

(60——45亿年)


高达 6000℃多的原始玄武岩浆,诞生于较低温(50℃左右)的外界条件下,必然要以激烈的方式寻求温度与压力上的平衡,以最快的速度释放热能与气体。在运行途中就急迫地爆抛了月球,一下子失却了1.23%的质量与能量,并启动了自转功能,加快了散热散气的速度。体积逐步缩小,密度和粘稠度渐趋增高。在自转功能的作用下,扁平体的厚度增大为扁球体。在天空中,弥漫着遮天蔽日的热气。就是《周易》中所称的“天地混沌时期”。


太古代——元古代海水全面覆盖阶段

(45——17亿年)


伴随着表层温度的降低,原始岩浆冷析的挥发组分能同时以气、液两种状态存在,液态不断地增多,逐渐地覆盖了全球表面,成为沸腾的汪洋。原始玄武岩浆既不能冷却凝结,也不能产生双向重力分异,只能长期地单向分异和接受化学分解物质的沉积。缘于没有生物作用,致使岩浆的顶部覆盖着巨厚的沉积物质,即现在通称为结晶基底的原始沉积岩层。


该阶段的玄武岩浆温度依然很高,可塑性很差,月球的潮汐作用只能导致“潮起潮落”,还不能塑造出形体。地球上只有热水、热气和超高温度的玄武岩浆,既不可能产生任何种类的岩体和生命生物,又不能形成明显的天气过程。


元生代(震旦纪)地台区造陆运动

(17——5.70亿年)


原始岩浆在海水的覆盖下,一直保持至震旦纪。伴随着表层岩浆粘稠度的增高,月球的潮汐作用可塑造出形体并逐渐抬升,产生了第一次造陆运动:在汪洋中露出许多个“尖尖角”,并逐渐增大,开始了陆海分离,产生了许多个弧立的浅色岛屿,也即通称的地台区。


只有陆地产生之后,才能产生明显的天气过程。此时,“混沌初开,天地分明,阴阳显现”,是地球演化历史中的重大转折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


只有在原始地壳形成之后,生物才有诞生的条件,才有生息繁衍的载体。正囿于此,在震旦纪地层内才能广泛地见到最早的低级生物化石。


古生代地槽区造陆运动---盘古大陆形成

(5.70——1.36亿年)


地台区形成之后,原始热能和热气得到了大肆宣泄,天气过程初步形成。地台区周边的岩浆温度大幅度降低,可塑性熔体大面积产生。在古生代再次产生规模最大的造陆运动,形成现今通称的地槽区。


地槽区造陆运动是地台区造陆的继续。在月球的潮汐作用下,以每个地台区为中心,大规模地抬升为陆地,将多个地台区孤岛接连起来,产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面积的陆地,形成了通称的盘古大陆(又称泛大陆)。


中生代造山运动--盘古大陆解体

(1.36——0.67亿年)


盘古大陆形成之后,其深部的岩浆温度快速降低,可塑性全面增强。到了中生代,又在月球的潮汐作用下膨胀升腾。首先将地台区深部的原始地壳熔化为重熔岩浆并上侵,又一次经历了双向分异作用:质量较低的硅铝质上冲在前在上,较重的金属物质殿后殿下。在热能不断地宣泄中完成了一个岩浆--热液旋回。产出一套深成--浅成岩浆岩系列和以金为主的岩浆热液矿床。


原始热能经过短期的间歇之后,又在地槽区产生了造山运动。同时,在地台区内的局部热能向上延伸至地壳的更浅部。熔化了深度比较浅的地壳。在上侵过程中也进行了双向分异演化,并产生了岩浆--热液旋回,形成了一套具有浅成--超浅成特征的岩浆岩系列和相关的岩浆热液矿床。


中生代造山运动具有重熔地壳的深度由深而浅、规模由大而小、范围由广而窄的规律性变化,彰显了残留岩浆之膨胀能量具有“与时俱退”的规律性。当今地台区的地壳最为稳定,火山活动与地震等自然灾害最少,与当年原始地壳的全面改造、氢氦气体大量释放密切相关。


首次造山运动,广泛地造就出丛山峻岭,是原始热能集中释放最多的一次地壳变动。加大了陆壳与洋壳的高差,激化了天气过程,导致气候快速变冷和寒来暑往的季节性变化。是地球演化史中又一个里程碑。中生代应当称为花岗岩时代。


地壳运动,有抬升就必然有下降。造山运动势必要造就出陆地与海洋、高山与深谷之间的巨大高差,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张应力。当张应力大于地球的自转力时,就必然地要引发“板块移动”及其产生的连锁式构造反应,导致盘古大陆分化瓦解,广泛地形成了不同种类与不同规模的海岛、半岛、海湾、海峡及江河、湖泊等地形地貌。缘此,花岗岩时代还是盘古大陆解体的地质时代。


同造陆运动同理,地槽区造山运动的范围广,重熔岩浆的温度低,黏稠度高,就产生了许多断陷盆地,成为天然气、石油等资源的“聚宝盆”。地槽区的盆地往往成为恐龙家族的“墓地”,道理在此。


第三纪造山运动—“亚极区”全方位产生

(67——9百万年)


自地壳形成至今,深部热能寻求平衡的活动从未间断。时至第三纪,残留热能已经大为衰减,对深海区域和业已经过造山运动洗礼的陆壳无能为力,就膨胀熔化最薄弱的断陷盆地与浅海区域。囿于重熔岩浆的范围较小,可塑性强,驱动着地壳快速抬高,产出以喜马拉雅山为最高的全球性终年严寒的“亚极区”。是对南北两极严寒气候的补充和平衡,导致全球气候进一步寒冷。灵长类诞生。


第四纪更新世造山运动

(9——2百万年)


第四纪地壳运动(简称更新世运动)也具有全球性。是第三纪造山运动的继续,也主要产生于亚极区、断陷盆地与浅海区域,只是范围更小。从当今的亚极区依然在继续抬升的现象分析,现代摩天山系的高度,应当有更新世地壳运动的“非凡功绩”。只是缘于空气稀薄,常年被冰雪覆盖,是地质工作的空白区,无法测定与第三纪造山运动的区别。笔者的推测,除地壳演化与生物进化的规律性之外,当今亚极区中海拔最高的火山喷发、最高温度的热泉和继续抬高等自然现象,都是第四纪造山运动的有力证据。更新世运动导致冬夏温差再进而扩大,古人类诞生。


地球的演化规律性总结


总结地壳运动的演化历史,造陆运动和造山运动都是围绕着最早产出的地台区为中心。既是地台区周围原始热能快速释放的反映,也是岩浆可塑性不断增强的体现。从而导致地壳上下都产生了规律性变化:天气过程步步强;地形地势步步高;地表气候步步冷;地幔热能步步弱等。若以此为主线,解译生物的进化、自然灾害的产生和预防等就清晰了然了。基于此,可匡正几个重要的基础理念。


  • 第一,大规模的地壳运动,都是原始热能的异常释放所主导。构造活动仅是内应力活动的外在反映。换言之,每次地壳运动都是内部岩浆的热能、热气的异常膨胀、熔化、爆炸的结果,不是外在的构造因素。


  • 第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热能的减弱,地壳运动改造地壳的深度、规模都具有波浪式递降的规律性。当今的火山活动、地震等,应接近尾声。达到了人类可以控制的程度。人类活动逆转了“由热变冷”的自然规律就是实例。   


  • 第三,地球的演化过程,就是原始玄武岩浆冷化与固化的过程。伴随着原始热能绝对量的逐年减少、地壳的逐渐增厚、地幔热能的不断龟缩,地球气候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存在周期性循环。


每次地壳运动,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由静变到突变的演化过程。对全球性运动如此,对当今与将来的局部地壳变动亦然。


来源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

搭讪小桔

微信号:158 1024 9240

物探全套正版软件

(扫描二维码查看)

TOP



点击下文直接查阅



  1. 都说了,别和搞地质的一起出去旅游……

  2. 石油工业动画,堪称「好莱坞大片」

  3. 物探版《小苹果》,一曲唱尽物探甜酸,桔灯激情演绎

  4. 南山南(地质队版)

  5. 舌尖上的勘探队

  6. 地质人的苦难与幸福

  7. 世界石油之最,最全总结,吐血整理!

  8. 构造地质演示动画,史上最全版,必藏!

  9. 壮观 | 地质学家拍摄的地质美景

  10. 你所不知道的“页岩气革命”!(知识量巨大、烧脑、慎入!)

  11. 『中国地质图』最全汇总

  12. 地质之美-构造地质学科普系列图片



精选TOP20



  1. 世界上最贵的石头,惊艳啊!

  2. 打开中国地图的正确方式

  3. 中国地质大学为什么有两个?——谈中国的“八大学院”

  4.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识别大全

  5. 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这是目前为止最清晰解释 !

  6. 水力压裂技术,动画讲解(带中文字幕),涨姿势了

  7. 给力的国外地质科学网站(更新),超实用!

  8. 历数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共33处,最全整理)

  9. 绝美的石头开花 大自然巨献!


微信ID:bj_orangelam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