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将来思维力?思维力的培养

 Lisky6428 2016-08-23

思维力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维。”教育教人以知识,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所以,我们需要思维。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试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在做实验。”

  “下午呢?”

  “做试验。”卢瑟福听后不仅皱起了眉头。

  他继续追问:“那晚上呢?”

  学生回答:“也在做实验。”

  他厉声斥责道:“你一天到晚地在做试验,什么时间来思考呢?”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恼火。

  其实,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也就是发展训练思维力品质。然而,大多数父母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可见,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思维力,是人脑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的心理活动能力。思维力是智力结构的中枢,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思维也是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

  人之所以能通过思维间接地、概括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是由于人有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人掌握了词、语言第二信号系统以后,依靠第一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人脑才能对客观事物进行多阶段的综合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等级的概括了的暂时联系。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只有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预见未来、指导实践。所以说“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反之,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如果没有思维力这个加工厂的运转,人们能得到的各种信息原料和动力资源将成为一堆废物。同时在智力结构中,其他诸因素都必须有思维力的参与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所以说,思维力支配着智力的其他诸因素,它是智力的核心。


 

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时,家长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几乎可以说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

  1、让孩子具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因此,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但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作为家长就可以给孩子多买一些动画书、卡片等,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动脑筋的故事,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读物等,最重要的还应常常和孩子一起讨论。

  2、教会孩子利用想象打开思路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为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因此,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猜想来打开思路。牛顿从树上掉苹果而产生想象,进而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某物理学家在评论爱因斯坦时说:“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想象力给他的激励。”这些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想象的重要性。

  要孩子发挥想象并不难,关键在于家长随时随地的启发。比如,当看到自己车圆圆的轮子时,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圆的轮子还可以用上什么上面。随便你提出什么需要想象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大大出乎你的预料,这个时候千万别嘲笑孩子的创意,打击他的积极性!

  3、激发孩子求解问题的兴趣

  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接着便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会积极活动。

  当孩子爱提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遇到自己也弄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一两岁以后,就不像以前那么爱向家长提问题了,这时家长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4、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有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甚至有时候孩子还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时,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虽然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的方法。也就是启发孩子,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去归纳,去推理,去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需要孩子自己去设想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那么,如何训练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呢?

  这里介绍几种学会思考的方法:

  思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孩子的思维水平大都处于直观形象阶段,应学些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方法。

  1.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概括是对一类事物进行分析,总结出主要特征的一种方法。

  小学里低中年级的学生进行的抽象和概括一般都是借助于实物和直观形象而进行的。

  我们在开始学数字时,是在认识具体实物(如苹果、糖块、小竹棍)数量(一个苹果、二块糖、三根小竹棍)的基础上,逐渐撇开实物,抽象出数字“1,2,3,4……”的,同时也弄明白这“1,2,3,4……”是代表事物数量多少的符号。这就是直观的抽象、概括。

  到了高年级,语言水平有了一定发展,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这时,要借助于这些文字、符号,图像,帮助我们进行抽象概括。比如在几何中学习“角”的要领时,就要分析组成“角”的各种特征,将非本质特征——形状、位置、角度等与本质特征——端点、射线区别开,并把本质特征抽取出来,这就是抽象过程,然后把缺陷出的本质特征联系起来,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平面。”这就是概括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训练,就可以提高我们的抽象、概括水平。


2.学会分类

  分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事物归成一类。这样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掌握某一类事物。

  分类时,要明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的类是不同的。如三角形,如果按边是否相等可分为: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如果按角的大小可分为: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由于可见,分类标准是前提。

  确定分类的标准后,就开始对事物进行分类。如果把每一类的事物都想全,如把昆虫这一类的事物都想全,如把昆虫按会飞与不会飞来分,那么会飞的昆虫这一类中就包括苍蝇、螳螂、蜜蜂、蜻蜓、飞蚂蚁,还有蝉、蚂蚱……等。当然,分类中能否想得全面,与我们的知识水平有关。我们应当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归纳和类比

  小高斯在计算老师出的题1+2+3+……+98+99+100?时,是采用了归纳法,他是这样进行的:

  共50项:101×50=505034

  采用这种归纳法,使问题很容易得以解决。

  归纳时要抓住事物的关键。例如从男人、女人,成年人,儿童,白人、黑人中归纳他们都属于人。从汽车、火车、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等归纳出“车”的概念。这些都是用了归纳的方法。

  类比是由一事物的某些特征而联想到另一事物,并进行比较。比如鸟与飞机,它们都会飞,由三角形到四边形,由直线想到平面等,类比是通向创造发明的一条重要途径。许多发明和创造都是通过类比而实现的。

  总之,培养孩子的思维力关系到孩子智力的发展,更关系到孩子学业的进步,同时也决定着孩子长大以后工作的能力。所有家长都应该积极努力培养孩子的思维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