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猪场慢性消耗性疾病分析及防控(一)

 我爱并蒂莲 2016-08-23


近年来规模化猪场饲养规模越来越大,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是规模化猪场的核心任务。对于规模化猪场来说,控制猪场慢性消耗性疾病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猪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主要是指那些潜伏期长、病程长、发病率高、病死率低,饲料消耗大而日增重缓慢、甚至停滞或下降、出栏、上市延迟的疾病。猪场常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有圆环、喘气、萎鼻、肠炎以及寄生虫病等,本文就常见的猪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特征、机理、危害及其防控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引起规模化猪场的重视,对慢性消耗性疾病进行科学防控,减少损失。我们将分为两期内容盘点猪场慢性消耗性疾病分析及防控。




一、猪圆环病毒



病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仔猪传染性先天性震颤等多种疾病, PCV2感染还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抑制。研究发现PCV2 不仅可以引起猪的原发感染,更严重的是损害猪只免疫系统,造成其它细菌或病毒病的并发或继发感染。PCV2 主要在机体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中存在和复制,PCV2 在各类抗原递呈细胞中的存在引起机体抗原递呈能力的降低,使得机体的免疫能力受到抑制。在圆环病毒感染后,病毒在巨噬细胞、抗原递呈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中复制,随后经病毒血症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循环,感染周身的血液、淋巴器官、实质器官(心肝脾肺肾),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和实质器官功能型障碍,在猪群的症状上则表现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仔猪传染性先天性震颤等多种疾病,同时由于实质器官的功能性障碍,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紊乱,营养的消化吸收作用受阻,猪只出现慢性消耗性疾病症状表现,饲料转化率低,死淘率和继发感染的风险增加。研究数据和猪场的免疫实践证明,疫苗免疫是控制圆环病毒病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母猪2次/年和仔猪2-3周龄免疫。结合猪场的综合管理措施和饲养管理,圆环病毒疫苗一定能全面提高种猪群和商品猪群的生产成绩,减少由圆环感染造成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发生。



二、猪支原体肺炎



不同品种、日龄的猪均能感染肺炎支原体,尤以哺乳仔猪及幼龄猪最易感,其次是妊娠后期及哺乳母猪,成年猪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以咳嗽、气喘为特征。特征性病变为肺尖叶、心叶、膈叶尖端及中间叶呈现肉样或肝样病变。支原体主要破坏支气管纤毛系统,致使病猪不能有效阻止气源性病原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极易诱发其他病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支原体促进蓝耳病感染,并加重感染程度,延长蓝耳病毒感染时间。约45%的呼吸道综合征病例中可以检测到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是猪呼吸道综合征的主要病原。原发感染、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让气喘病成为猪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头号杀手,必须对气喘病进行综合防控。首先是进行疫苗免疫,仔猪7-10日龄、14-21日龄免疫2次,种猪普免2次/年。其次是药物预防,泰乐菌素和中药等具有较好的效果,再次,做好综合防控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地引进种猪。饲养密度要合理,增加猪只的活动空间;及时清除舍内的污物,加强饲养管理,饲料增加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增加猪只抵抗力。



三、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致病病原主要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猪只体温正常,出现鼻炎症状,打喷嚏,呼吸有鼾声。长期不控制颜面部变形,眼眶下部有褐色或黑色斑痕,鼻甲骨尤其是鼻甲骨下卷曲发生萎缩和生长迟缓特征。病原菌感染后定居吸附在猪的鼻黏膜纤毛上皮细胞,在黏膜表面增殖,产生毒素,破坏上皮细胞,导致细胞炎症增生和退化,纤毛脱落及鼻甲骨变形。感染猪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都会下降,主要表现为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生长育肥猪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低,据资料介绍,感染本病的商品猪,饲料多消耗7%-9%,日增重下降 3% -17%,严重的推迟30 天才达到上市出栏体重,萎鼻是目前慢性消耗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疫苗免疫和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方法。母猪产前 6 周和 2 周接种疫苗可有效控制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生本病。对于感染猪只可在饲料中添加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和泰乐菌素粉进行治疗,该抗生素对控制本病有良好效果。



四、猪副猪嗜血杆菌病



一般断奶后开始发病,出现食欲废绝、体温升高、扎堆、后肢关节肿胀、跛行、消瘦、被毛粗乱、呼吸困难、气喘、神经症状、下痢为主要特征的症状,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病猪喜卧,不愿站立,行走缓慢或呈犬坐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视黏膜发绀,临死前共济失调、部分出现转圈、四肢呈划水状运动等神经症状。耐过猪表现皮肤苍白,生长缓慢,顽固性厌食,僵猪比例升高,零星死亡病例病理变化以全身多发性浆膜炎为特点,胸腔、腹腔大量渗出、粘连。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后,主要定植在脑膜、浆膜和关节腔内,这些部位的血管分布少、血液流量有限,还存在血脑等屏障,一般药物很难到达,因此一定要选择穿透力强、作用部位定位准确的药物。由于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多易产生耐药性,所以推荐使用药物组合进行防治,同时还要轮换用药,以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同时,疫苗免疫也是重要手段,母猪首次免疫产前40天、20天免疫2次,以后产前3-4周免疫1次,仔猪2-3周免疫1次,间隔2-3周加强免疫一次,另外,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因此控制该病的前提是做好其它疾病如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的免疫预防。



五、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全年均会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生较多,多种动物、禽类和人容易感染猪链球菌病。哺乳仔猪、断奶猪易发病,中猪发病稍少,成猪、怀孕母猪很少发病。猪链球菌病可通过伤口、呼吸道、消化道、仔猪脐带等途径传播。另外,猪链球菌Ⅱ型也能够通过苍蝇传播。急性败血症型:发病初期,最急性病猪在没有任何发病症状的条件下,突然出现死亡。最急性病猪一般体温41-42 ℃,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身体多处出现紫红色斑。脑膜脑炎型:不食,排便困难,有脓液性、浆液性鼻液。病猪转圈,不喜站立,多仰卧,昏迷不醒,运动失调,磨牙,后肢麻痹,呈游泳状划动。关节炎型:多由败血症型、脑膜脑炎型猪链球菌病转来。关节疼痛肿胀,部分病猪不能站立,采食受阻。化脓性淋巴结型:化脓性淋巴结型多发生于颌下淋巴结,其次为颈部、咽部淋巴结,病猪食用饲料困难。防控措施首先是疫苗免疫,母猪首次免疫产前40天、20天免疫两次,以后产前3-4周免疫,仔猪2-3周免疫,间隔2-3周加强免疫一次,其次是进行隔离治疗,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由于猪链球菌是环境常在菌,必须做好消毒、隔离和生物安全措施。

今日养猪业新媒体平台一个把猪养好的学习平台

非干货,不分享 非原创,不发表!

长按关注今日养猪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