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在名将云集之盛唐,境外建功不为世人熟知,日本因他温顺近千年

 花小鼠 2016-08-23

身在名将云集之盛唐,境外建功不为世人熟知,日本因他温顺近千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名将荟萃的的一个王朝,特别是在王朝早期不仅人才辈出,而且功勋卓著,其典型代表人物就有卫国公李靖、陈国公侯君集、英国公徐世绩、辽西郡公薛仁贵等人,他们无不是开国、御敌、拓土的盖世英豪,以至于后世围绕这段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众多。皓月当空,可能盖住星星的光芒,这段时间有一个历史人物就是这样的遭遇,此人年近花甲才放以重任,六十六岁的高龄时才担任宰相一职,八十岁时成为皇帝、太子都离不开的柱国之才,他就是最为古代日本人恐惧的中国人,名将刘仁轨。

身在名将云集之盛唐,境外建功不为世人熟知,日本因他温顺近千年

花甲之年用兵朝鲜

公元655年,新罗国(此时朝鲜半岛有三个国家,另外两个是高句丽和百济)遣使向唐朝告状,高句丽、百济、靺鞨(女真的前身)联军攻打新罗,新罗国危在旦夕。此时在位的唐高宗李治下诏让这三路侵略者退军,碍于唐朝的天威,他们只能无奈撤军,不过此后几年,高句丽、百济不时的出兵侵扰新罗国。

身在名将云集之盛唐,境外建功不为世人熟知,日本因他温顺近千年看到这两国如此不听招呼,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派遣名将苏定方率大军出兵辽东,解新罗国之围。苏定方采取围魏救赵之计,率军直扑百济国本土,国内空虚的百济国压根难以抵抗来势汹汹的唐军,不久连首都都被攻陷,百济国王及贵族五十八人全部被苏定方俘虏,押送回了长安,百济宣告亡国。在唐军的强势干预下,孤掌难鸣的高句丽也只能无奈撤军。唐军班师后,为了加强对百济的控制和有效治理,朝廷命令刘仁愿率领数千军队驻守百济城,并在百济的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等五个地方设置了都督府,分别任命都督,谁知熊津都督的左卫郎将王文度在赴任途中病逝。

统率乏人,唐高宗起用刘仁轨率军出征,此时的刘仁轨已是六十岁的花甲之年了,唐高宗让他以检校带方州刺史的职务统率熊津王文度的旧部,驻守熊津。唐军主力撤退后,百济王的堂弟扶余福信勾结和尚道琛,从倭国迎回了做人质的王子扶余丰,他们盘踞周留城,打起了复国的旗号。百济旧民纷纷响应,扶余福信等人迅速集结军队,包围了唐将刘仁愿驻守的百济城。

身在名将云集之盛唐,境外建功不为世人熟知,日本因他温顺近千年唐高宗下诏让刘仁轨统帅所部和新罗军队前往救援刘仁愿,几番交锋下,百济城下的叛军连遭失利,退向了仁孝城。不久后,苏定方又率大军攻打高句丽,可惜还是因为突降大雪、天气严寒的原因,唐军无奈撤军,同时唐高宗下令刘仁轨等人暂停一切军事行动,等待春天后配合主力大军再行进军。

此时已有谋划的刘仁轨向唐高宗上书陈述利害,他说道:“消灭百济危害,留下部队镇守,正是控制了它的要害。眼下平壤(高句丽首都)还没有攻克,熊津又放弃的话,百济很容易死灰复燃,消灭高句丽更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我们虽然驻进了新罗国,但这正像客人一样,发生了不称心的事,后悔还来得及吗?百济的扶余丰对福信心怀猜忌,貌合神离,势必不会支撑多长时间。我们应当坚持防守,乘着他们内乱时,再发起进攻,胜利则指日可待。”

看到这员老将心意坚决,唐高宗批准了他的请求。事态的发展果然如刘仁轨所料,百济王子扶余丰猜忌堂叔扶余福信争夺他的权力,设计将其捕杀,同时,他自知凭自己的力量难以抵抗唐军,因此派人向倭国求援。

白江口重演赤壁之战

身在名将云集之盛唐,境外建功不为世人熟知,日本因他温顺近千年公元662年正月,日本向百济赠送大批物资。同年五月,日本遣将率舟师170艘增援。日本本土则“修缮兵甲、各具船舶、储设军粮”,随时准备渡海作战。663年三月,日本又增兵2.7万人,唐朝也任命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统兵7000进驻熊津城(今韩国公州)。五、六月间,百济君臣之间发生严重内讧,实力锐减,唐军与新罗军队趁机调兵遣将。至此,惨烈的白江口海战拉开序幕。

身在名将云集之盛唐,境外建功不为世人熟知,日本因他温顺近千年663年八月十七日,唐将刘仁愿、孙仁师与新罗王率陆军团团围住周留城(今韩国扶安),唐将刘仁轨、杜爽与百济降将扶余隆则带领战船170艘列阵白江口。八月二十七日,日本援军万余人,分乘战船千艘,与唐朝水军不期而遇。《三国史记》中描述道:“此时倭国船兵,来助百济。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新罗骁骑,为汉前锋,先破岸阵。”翌日,日军诸将与百济王商讨对策。他们依仗兵力优势,妄言“我等争先,彼应自退”,遂未加整顿部署,便“率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结果,刘仁轨准确判断了唐军船身好大、外壳坚硬的巨大优势,采取“左右夹船绕战”,包抄合击之术,致使日军“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并对拥挤一团的日军战船施以火攻。《旧唐书·刘仁轨传》史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战后,百济丰璋王逃亡高句丽,残军尽皆投降,百济复国化为泡影。

身在名将云集之盛唐,境外建功不为世人熟知,日本因他温顺近千年白江口之战,促使日本退守本土,九百余年(至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间未敢再大规模入侵朝鲜半岛。白江口战败后,日本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深恐唐朝与新罗军队进攻日本本土,于是从664年起,花费巨资,先后构建了四道防线。其中,日本在九州的太宰府建“水城”。它实际上是一座用于防御的土坝,坝长1.2公里,底部宽80米,高十几米,外侧是一条5米深的水沟。为了保险,667年,日本将都城从飞鸟迁至近江大津宫。然而,唐朝和新罗的军队并没有乘胜进军日本本土。

白江口的战败,加深了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人民群众对沉重的战争负担深为不满,守旧势力趁机向革新派施加压力。在守旧势力的攻势下,天智天皇一方面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另一方面颁布法典,编制户籍,积极致力于内治,为奈良时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身在名将云集之盛唐,境外建功不为世人熟知,日本因他温顺近千年白江口海战,是日本与唐朝的一次直接较量,它确立了唐朝在东亚地区的中心地位。面对强盛的大唐帝国,战争的惨痛教训,促使天智天皇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对外政策。于是,日本及时修正对外政策,恢复了与唐朝的国交,开始积极选派遣唐使,全方位地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日进入文化和经济交流最兴盛的时期。遣唐使作为日本朝廷派遣的国使,政治上发展与唐朝的睦邻关系,经济上交换宫廷贵族需求的珍贵物产,文化上积极吸取唐代丰富的典章制度,推动日本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