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经典佛语,你能悟透多少?

 长乐无极 2016-08-23

十大经典佛语,你能悟透多少?

2016-01-15 书画文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


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


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

心不动,人不妄动,

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

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精选留言

写留言

  •  9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早前六祖慧能这首经典的禅诗,非常崇拜。不知何时,开始置疑了。人活在尘世,心中能“本来无一物”吗?能不惹尘埃吗?能生活在真空中吗?我不知谁能,我是做不到。还是慧觉的“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是真诚真实,可信可行的。

    1月15日

  •  84
    静得下身子,安得下凡心顿悟

    1月15日

  •  75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1月15日

  •  68
    一生一世界,一佛一如来,人生一世皆为空,

    1月15日

  •  62
    人虽为尘世过客、终极皆为虚幻,但挣扎在红尘中、仍应有所追求、不负此生! 故事佛说:前生500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缘分天定、珍视真诚友情、珍惜身边亲人、悟透更应做到、知行合一!!! 

    1月15日

  •  45
    佛祖心中坐,大度看世界,生活到处充满阳光!

    1月15日

  •  41
    回楼上:此真空不是你所认为的真空,只是指地世界本体,也就是道德经中的道,只是六祖对他感觉到的道体的描述而已,刻意的去追求就是缘木求鱼了。

    1月15日

  •  40
    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1月15日

  •  40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月15日

  •  34
    雨后彩虹装扮了天空,绚丽了我的眼睛,可那只是天边的风景,我只要知道,她曾经愉悦了我的心情,就足够了

    1月15日

  •  34
    树非树,台非台,物非物,花非花!树在?在!有……凡事皆在心!一句不可说,道尽万千事!

    1月15日

  •  32
    有和无实非所有,硬要分别才生出诸多变化,按部就班,活在当下,人能吃饱,有地睡,基本需求满足就该知足,谈何奥妙,实无所得,当下能性心身合一,无忘念是否就得道了呢?

    1月15日

  •  31
    让心静下来,远离闹市,虔心修行……

    1月15日

  •  29
    静下心来,放下一切,随遇而安!

    1月15日

  •  29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去何从,皆有天意,因果轮回,乃是自修!

    1月15日

  •  27
    好一句不可说了的。

    1月15日

  •  24
    我们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 只不过是到世间走一遭, 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

    1月15日

  •  23
    土地是你们最好了归宿

    1月15日

  •  22
    禅宗是从无上正見而起修的!所以六祖说了那一首佛偈!当你的都念已灭,后念未起,当下那一段空白就是本来面目!是以由这一念正见而起修。而后观诸法因缘所生,如梦如幻,无常无我性空!而最终觉悟自性本自清静,本自具足一切,本自无生灭!以其自性本自无住,是以故无修而修,心无挂碍,安然而自在解脫!

    1月15日

  •  22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1月15日

  •  17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

    1月15日

  •  16
    人非人物非物,何处惹尘埃?

    1月15日

  •  12
    禅者心也,万法万缘皆由心起,缘来缘去皆因果

    1月16日

  •  12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不可说,梦中我是谁,梦醒谁是我?

    1月16日

  •  12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 心不动,人不妄动, 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 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月15日

  •  11
    風吹燭火,是心動,還是燭火動,若心如止水,則無心動還是燭火動

    1月16日

  •  10
    不执一念名为正念,不立一法名为正法

    1月15日

  •  9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月15日

  •  9
    爱别离,怨憎会,佛说总如此。悟也非悟,是也非是。

    1月15日

  •  8
    菩提既无树,心生何须台?空来亦空去,何处惹烦来?悟得禅中意,不说也明白!

    1月16日

  •  8
    佛在心中,外则由心生。。终日打座,山不动我不动。动则受静因未固,非道行不深,原因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一点爱之心皆无是也!

    1月15日

  •  7
    众生皆有佛性,却并非佛,只有经历俗世红尘万般辛苦,方能悟得或者悟不得这世间皆虚妄

    1月17日

  •  7
    佛说解脱者即非解脱是名解脱 如来一切有为无为法者,志实非在解脱耳?

    1月16日

  •  7
    回复楼一:你觉得2位祖师谁更高明?

    1月15日

  •  6
    佛语禅机,道破智慧,醒悟,领悟,放下,自在

    1月15日

  •  5
    前因,后果;今生,来世;悟缘!

    1月17日

  •  5
    “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求解

    1月16日

  •  5
    宇宙万物都是我们自心的幻相,消除我们意识的二元对立没有是没有非,没有空没有有,没有善没有恶,………………,真心佛性自然显现,这时才能大彻大悟超越生死。

    1月16日

  •  5
    阿弥托佛善哉善哉!不可说不可说。

    1月16日

  •  4
    佛是参禅悟道,看破滚滚红尘,用心用脑悟透人生百态!看淡世态炎凉!

    1月15日

  •  3
    啥意思,出家呢吗?

    1月24日

  •  3
    参禅悟道诠释本真生活,洗脱凡尘侍佛净心一颗,最完美性情的执着追寻者

    1月19日

  •  3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 心不动,人不妄动, 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 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月17日

  •  2
    心静如水,随缘即是!悟道因果!!!

    1月20日

  •  1
    阿弥陀佛

    4月6日

  •  
    菩提提一树,心挂小明镜,方丈常拂拭,不在惹尘埃

    3月1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