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伯虎的书画更风流(下)

 百了无恨 2016-08-23
唐寅中年后筑室于桃花坞,寄情于书画诗酒,并皈依佛法,取佛经中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之意,自号六如。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开始游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庐山、衡山、武夷、雁荡、黄山、九华、洞庭等地,外师造化,为他的山水画提供了大量的写生资料。唐寅主动写信给文徵明,两人捐弃前嫌。


  唐寅《七言律诗轴》

  这一时期唐寅正值壮年,居住在世外桃源的桃花庵,专心从事自由自在的诗文书画创作,生活自得,创作也达到顶峰。其时书法重又归返赵孟頫,并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风貌,以结体俊美婉媚、用笔娟秀流转的赵体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长的字姿、有力的笔法和生动的布势,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


  唐寅《自书联句诗》纸本行书

  唐寅四十五岁时,宁王朱宸濠慕其名以重金聘请,到南昌后方知民怨颇多、宁王意欲谋反,乃装疯佯狂,始得脱尽干系,免遭杀身之祸。归家后心已如灰,五十岁时已衰老多病,不能经常作画。有年春阴,家中柴尽米罄,不得不向邻人借米熬粥,携到苏州市区求售的画一幅也未能卖出,晚景十分凄凉。


  唐寅《蜀葵图扇面》金笺

  这一时期他进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为也更颓放,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而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神机流走的境地。


  唐寅《雨花台感昔诗札》 纸本 行书

  唐寅在绘画、诗文、书法的造诣都很深,他在诗书画有机结合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一是书风与画风的一致与和谐,书法的意趣与绘画情趣极为相近。二是将书法用笔之法运用于绘画,这在唐寅传世绘画作品中较为明显。此外,诗与画的和谐一致,也是唐寅画的又一特色。比如,唐寅的诗文,豪放不羁,戏语中寓忧思;他的绘画也和诗一样,如纵壬中见深沉,戏笔中寓思想。


  唐寅《风木图卷》纸本水墨

  其三,诗情与画意的紧密结合。唐寅绘画中的题诗和情感,紧扣画的主题和意境,以阐发或充实画面的内涵思想。而作品中的望背兰墨,又通过象征、寓意、拟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创造,形象地表达出诗意,这种诗与画的完美结合,也是唐寅画的一大特点。


  唐寅《西洲话旧图轴》

  这幅画的题诗,道出唐寅的晚景和心态: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书本自惭称学者,众人疑道是神仙。些许做得功夫处,不损胸中一片天。


  唐寅《吴门避暑诗》 纸本 行书

  此作品分行布白,恰到好处,运笔不急不滞,圆润秀丽,肥瘦得宜,为中国著名行书名帖之一。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学赵孟頫,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嗟乎英年早逝,未能人书俱老,更臻化境。


  唐寅 《漫兴墨迹》

  唐寅《漫兴墨迹》是其为友人所书的自作漫兴诗,通卷千余字一气呵成,用笔精到细腻,体势向右欹侧,富有生动姿态,如高雅之士,闲庭信步于阆苑林木之间,十分耐人寻味,卷后未署书写年月,但从其淡雅自然的笔调之中当为其晚年所书。


  唐寅《跋宋王詵江山叠翠图》行书

  本幅内容写自作诗七言绝句七首,字字用笔精到,线条粗细变化有致,笔力雄强浑厚。结体妍美,间架左倾。章法行距疏朗,气象恢弘。从款识知此作写於嘉靖元年(1522),唐寅时年五十三岁。诗文意境清新典雅,书法笔精墨妙,可谓唐寅书法中,诗、书相互衬托最为纯熟精美之作。


  唐寅《书姑苏寒山寺化钟疏》行书

  唐寅诗文以才情取胜,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早年作品工整妍丽,有六朝骈文气息。泄题案之后,多为伤世之作,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常含傲岸不平之气,情真意挚著有《六如居士集》。诗集中有为歌妓而作者,如《花酒》、《寄妓》等,难怪千古有风流之名。

  唐寅也尝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理解深刻,雅俗共赏,声名远扬。


  唐寅《花下酌酒歌扇面》纸本行书

  “天时人事两不齐,莫把春光付流水。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老不重来;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不羁的才情和通透的人生观,这才是唐伯虎的真风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