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灵魂生活吗?

 医路守候 2016-08-23
朋友碰面儿,一般都互相问最近过得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家里人怎么样。
 
昨天遇见个朋友,并不算很熟,一年没见寒暄了五分钟,问的问题太深邃了。回答完之后搞得我默默琢磨了半天,回家路上又琢磨半天,今早起来又一阵琢磨。
 

那朋友这样问:“世俗生活怎么样?职业生活怎么样?灵魂生活怎么样?”
 
“啊?”三个问题问得我一愣。
 
我才意识到,笼统而言的日复一日是可以这样分出层次的。我在回答的时候按照他指引的思路一对照,每天的各种事项突然就分门别类地有眉目了。
 
饮食起居,穿衣吃饭,谈情说爱,看上个东西买回家,做了个面膜皮肤变好了,等待他下班归来一边吃家常菜一边聊当日的见闻……那么多聊以自慰令人满足的刹那,原来都停留在世俗生活。
 

平常朋友问起我过得怎么样,我说过得挺好的,显然这“挺好”仅限于描述涉及以上内容的世俗生活,用以判断物质和感官欲望是不是常常得到满足,得失调动的情绪是不是多数保持喜悦。总的来说,一段时期内运气不差,亲人身体无恙,所得大于所失,花草和小猫都在生长,世俗生活就已经足够好了。
 
于是我找到最恰当的四个字来描述世俗生活:平安喜乐。
 
他点头。看来这不同于过场寒暄,接下来我要回答职业生活。
 
这要聊到我的近期业务、公司管理、团队建设、行业定位、发展方向。迅速沉下心来一想,营业额增加表面儿光鲜,但旧问题没全解决,新教训颇多,生存虽然得到保障,关乎发展尚需多思量。于是我一五一十地回答:“职业生活稳中有进。”
 

朋友看着我说:“其实我最想问的是你的灵魂生活。”
 
我站那发愣,一时琢磨不出他的态度是诚恳还是调侃。两个一年未见的人,对立寒暄三句,竟然已经谈到灵魂生活了。
 
看我语塞,他又说:“不是谁都有灵魂生活的,我觉得你有。但是灵魂生活这事儿,都是自我与自我交流,其实也不需要互相问,也不需要对外人说。
 
朋友道别走了,剩我一个站那傻半天。朋友,你是觉得我在世俗生活沉沦太久看不下去了,今天故意出现来启迪我的吗?

还有就是,我那些平常自己吃饱喝足后琢磨的,有的没的,算灵魂生活吗?本来习惯盯紧鼻子下面镜子前面这一摊,在平常日子和公司买卖里忙乎得挺满足,昨天经过这么一聊,怎么像冷风一吹,哪儿醒了似的呢?
 
今天琢磨了一早上,大概透彻了些,世俗和职业生活虽然人人都在过,底下也是应该有笃信和敬畏支撑着的。具备坚实的内心标准,才不会随着情绪、环境和别人的好恶乱跑。内心标准应该归灵魂生活管控和追求。
 
想到这就有点懂了。说白了,朋友昨天就是在问我最近有没有关注三观建设,关注形而上的东西,多想想自己为什么而活,查看一下皮毛下面的支撑物是不是还结实,别忙乎忘了。
 

我也认识这样的人,三种生活并不是像我和大多数人这样能分出层次的。比如我的研究生同学婷婷,她吃饭穿衣是为了画画的时候不饿不冷,她卖画是为了能继续画画。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她都只在画室专注,不需出门。
 
婷婷毕业后选择了做职业画家,或者连“选择”这个词儿用在她身上都并不恰当。只有像我这样的人,面临这样或那样的谋生手段时,有钱多少、事多少、离家远近摆在面前成为兑换条件时,才可以称其为选择。摆在婷婷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别的对她都不具备行走的意义,所以无所谓选择。世俗、职业和灵魂,都是一回事,三体合一。三体合一的人活得纯粹,却是很稀少的。
 

想要身心都完满安顿,不是世俗和职业那点儿生活过得好就能解决的。三观不正,形而上不琢磨,特别容易跟着皮毛得失走。如果世俗生活不再喜乐,如果职业生活总有事物求而不得,这人就直接反映成沮丧抓狂,就是典型的没灵魂生活。反过来也一样,就算吃饱喝好穿金戴银常伴有情郎,三观建设也不能忘。
 
话说回来,我那个朋友,到底是听说了我什么,见面聊了那么一出啊?反正我还是再自省一遍吧,我的目标是:千金在手,而我另有高兴之事。那高兴之事,只能来自灵魂生活。





本文选自王潇《三观易碎》。果麦文化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