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读那么多书都没有记住?

 百草丛文 2016-08-23

在最新一期罗辑思维视频节目《怎样成为一个高手》里,罗振宇总结出了成为高手的一条方法:刻意练习。而所谓的刻意,就是持续地做你不会做的事。这一期节目把与学习相关的诸多概念解释的很透,建议大家抽时间反复观看(值得你看三遍以上)。

钱钟书的笔记本

而我今天要向你转述的是罗振宇在这期节目里举的一个例子,即钱钟书的笔记学习法。罗振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把新的东西和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缝在一起,真正会看书的人其实是不藏书的,而那些拥有万卷藏书的人其实真的不一定会读,可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占有欲。

钱钟书就是一个典型的会读书的人,这样一个学富五车的人家里却几乎没有什么藏书,他的书架里堆积如山的不是书,而是读书笔记。据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回忆,钱钟书先生一生只是英文笔记就有178本,中文笔记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钱钟书的笔记本里的内容就是他把在书里看到的信息,跟自己记忆结构对接的产物。

罗振宇说,笔记本就是一个人大脑的外挂。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都没有记住?可能就是因为你缺少这样一个外挂。

李敖的分尸读书法

李敖在一期《李敖有话说》里是这样介绍他的读书方法的:他说他看书很少会忘掉,就得益于他的这个方法。具体地说,他每读一本书要么一开始就买两本,要么就影印,把他认为重要的内容用剪刀和美工刀剪下来,然后分类留存。他做了很多夹子,夹子上写上字,把资料全部分类整理。他用这样的方法把自己读过的内容整理成几千个类来,分类很细。图书馆也只是以哲学类、宗教类来给图书分类,最细可能也只是把宗教类再细分为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而李敖则更进一步,把天主教类继续细分,比如把神父单独划分为一类,甚至在神父类下面还可以细分出一类为神父同性恋、神父还俗这样的子类。而当他写文章或小说时,如果要写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就会从资料夹子里把这个子类的内容提取出来,为己所用。这种把书大卸八块、五马分尸的读书方法,就是他旁征博引能力的由来。

李笑来父亲的“神奇”记忆力

李笑来也讲过一个小故事,是关于他的父亲。李笑来的父亲在朋友们眼里是一个记忆力超群的人,每每在聊天时能够做到引经据典有如信手拈来。“每次都能做到举座皆惊的地步,而他总是显得举重若轻。”当时还年少的李笑来对此不明所以,于是父亲递给他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说“打开看看”。原来这本已经快被翻破的笔记本是父亲的秘籍,这里面记录了他读过的各种各样的典故,在每一条典故下面还详细地标记着日期——他在某次随意谈话时引用这条典故的日期,除了日期以外,还用潦草的字迹记录着这则典故、句子、趣闻、轶事、笑话都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用在什么地方……

李笑来因而得出以下结论:遗忘是人出于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这世上也根本不存在“记忆力超群”的人,你能够见到的那些记忆力超出常人的人,他们只是在掌握了记忆的方法的同时,又比常人多了一些耐心。

罗振宇的云笔记

罗振宇在讲过钱钟书的笔记本的故事之后,顺便分享了他运用智能手机应用的一条学习方法。他用智能手机阅读到好的文章时,总会把它保存到类似印象笔记或有道云笔记之类的应用里,而与大多数人收藏了文章之后再也不会去读不同,他给自己做了一条规定:凡是收藏过的文章,一定要写一条笔记,记下自己阅读这篇文章时的感悟,哪怕只有几个字。

希望以上几位牛人的笔记学习法能对你有所启发。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总是在读过一本书后再回忆起来时,没有能力把自己的收获用精确的文字表达出来,那么你一定也需要一个笔记本,它是我们阅读时的好帮手。

其实我们小时候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