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体》之前,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位科幻小说作家

 真友书屋 2016-08-23

女作家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这一中短篇反乌托邦小说摘得雨果奖的桂冠。发表获奖感言时她曾这样评价科幻作家:“科幻作家很喜欢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不管好坏,是幸运还是不幸。他们会讨论采取什么战略应对外星人等等这样的问题。基本上可以说,他们生活在无数平行宇宙之间。”


那么在我们的宇宙里,哪些科幻小说作家曾创造了令人激动欣喜的新世界呢?




1

斯坦利·温鲍姆(Stanley G. Weinbaum)


这位天才的科幻作家只活了 33 岁就死于肺癌。他的代表作《火星历险》(A Martian Odyssey)被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评价为“改变后世科幻小说写作方式的三部作品之一”。温鲍姆也是公认的最早描写虚拟现实的科幻作家。他在发表于 1935 年的短篇小说《皮格马利翁的眼镜》(Pygmalion’s Spectacles)中描写了这样一种类似VR眼镜的装置:


有那么一瞬间的混沌。丹的眼前很快被白色的液体充满,还伴随着一些杂乱的声音。他动了动,想把目镜从头上摘下来,但是一片模糊中渐渐显出的形状吸引了他的注意。有些巨大的物体在扭动着。


场景开始成形了;白色像夏日的雾气一般渐渐消散。不可思议的是,尽管他双手还在空中紧握,仿佛抓着他看不见的椅子扶手,眼前出现的却是一片树林。好一片森林啊!难以置信,无与伦比,美轮美奂!平滑的树干直耸入湛蓝的天空,树木就像石炭世时一般诡异。在高不见顶的地方,树叶在晨雾中摇摆,一片棕色和绿色的葱郁。还有鸟儿——至少有婉转的笛声和轻轻的呢喃在他耳边回响,却没有见到活物——只有轻柔的口哨声,仿佛仙女们在悄悄地吹着号角。


小说中的人物通过佩戴护目镜进入了一个虚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能全方位的感受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如此看来,斯坦利的构思和时下的虚拟现实技术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也证明了他在这方面具有真正的远见卓识。



2

H.G.威尔斯(H.G.Wells)


他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科幻小说作家。H.G.威尔斯的经典作品至今仍被人们阅读和喜爱。《时间机器》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幻小说,《世界大战》和《隐形人》也同样精彩。有趣的是,《世界大战》在1938年被改编为本土故事,在美国的一家电台播出,由于小说描写太逼真,听众以为真有火星人入侵,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他为其他每一个科幻小说家树立了标杆,为确保科幻小说在进入20世纪及以后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而奠定了基础。


威尔斯笔下《时间机器》中的两类地球人(埃洛伊人和莫洛克人)都是作者生活的时代,其社会状况的折射,他以科幻方式预言人类社会高度发展后可能出现的衰落和灭亡。这些未来人类的生存状态与社会“熵”增现象密切相关。人类进化与“熵”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矛盾现象,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可能会以人性的退化为代价。简单来说,进化是一个有得必有失的过程。人类也许会收获高度发达的技术带来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是人类体能和本性的变化。


人类在进化与“熵”增的矛盾过程中并不一定走向完美。威尔斯警示人类社会,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并达到完善的同时,人类的精力、激情、创造力会日渐退化,伴随之的还有良心的泯灭、道德的沦丧、社会结构的瓦解和已有文明成果的丧失。



3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


凡尔纳的作品使他成为科幻小说的先锋,他也是最好的科幻作家之一。事实上,他早在H.G.威尔斯出生时就已经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80天环游地球》改变了小说的文化并创造了后来被称为“科幻小说”的这一体裁。不可思议的是,早在空间旅行和海底航行可以大规模进行时,凡尔纳就已经有了非常多而可信的细节描写。这为他被公认为史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家奠定了基础。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凡尔纳在当时还没有潜水器这一概念的背景下,创造出了潜艇“鹦鹉螺号”和它的制造者“尼摩船长”。在当时见多识广的阿龙纳斯教授看来,鹦鹉螺号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它有着坚硬如铁的双层艇体,有着无穷的机械动力,不必担心爆炸和火灾,更不必担心碰撞和解体;它能够以每小时五十海里的速度航行,无论是狂风暴雨的海面,还是压力极强的海底,它都能穿梭自如,不受任何影响。


而尼摩船长在爱与恨、怜悯与复仇之间的挣扎也是矛盾的,更是痛苦的,而造成这种痛苦的根源正是殖民者的无情压迫与奴役。尼摩船长是鹦鹉螺号的灵魂,他是作家心目中的英雄。他虽然与世隔绝,营造了自己的理想王国——海底世界,以逃避人类社会的邪恶,却因仇恨而最终导致了自我毁灭。



4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阿西莫夫或许是科幻三巨头里最有名气的,也是最多产的作家。他出版或编辑了超过500本书,以及9万多封的信件和卡片。他既写小说也写非小说,除了哲学类别,在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system)的任何其他类别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他的作品。他作为科学家和科幻小说作家最被认可的是他的“机器人”系列(Robot series)和“基地”系列(Foundation series),均为大多数的当代作品奠定了基础,在今天仍被广泛阅读。 


1950年,阿西莫夫在《我,机器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零、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后来,又补充了第零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不受伤害,其它三条定律都是在这一前提下才能成立。


有了“三大法则”,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就不再是“欺师灭祖”、“犯上作乱”的反面角色,而是人类忠实的奴仆和朋友。不过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还是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需要人类协助解决,这正是机器人故事的基础。阿西莫夫所向往的,是人类为代表的“碳文明”与机器人为代表的“硅文明”的共存共生。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的用途日益广泛,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越来越显示智者的光辉,以至有人称之为“机器人学的金科玉律”。直到现在,关于AI或是机器人的作品中也会大范围地体现“机器人三大法则”。



5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他被认为是科幻三巨头之一,阿瑟·克拉克由于他的“奥德赛”系列,特别是其中的《2001:太空漫游》而为人称道。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科幻小说之一,而且克拉克对《2001:太空漫游》电影后期制作的帮助也十分巨大。


2000年,海伍德·弗洛伊德博士前往人类的月球基地,奉命调查月球上的不明物体,那是一块被埋藏了数百万年的黑色石板,与远古时期人猿们发现的石板相仿。在弗洛伊德等人进行实地考察时,太阳升至石板上空,石板随即发出了刺耳的无线电信号。


18个月后,“发现一号”太空船向木星进发,除了飞行员大卫·鲍曼和弗朗西斯·普尔之外,飞船上还有三名处在冬眠状态的科学家和一台具有人工智能,掌控整个飞船的电脑“哈尔9000”。飞行途中,“哈尔”突然向鲍曼报告控制通讯装置的某个零件将在72小时内发生故障,可经过检测之后,鲍曼和普尔发现“哈尔”所说的故障零件一切正常,他们与地面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得出了“哈尔”作出错误预测的结论,两人震惊不已,因为哈尔9000型电脑从未出过任何差错。之后两位宇航员为了关闭人工智能“哈尔”,发生了一连串的意外。


《2001:太空漫游》的意义在于,影片对于人类最后归宿的描述不是消极的,而是作出回归孩童这一象征性的处理。不仅仅是形而下的,也包括形而上的。当人的认知还处在拓荒阶段,他们对于真理内怀崇敬而能坚毅致远,如骆驼般地屈膝承受一切。但当人不满足于为了真理而牺牲一切时候,他们开始要争取自由,并对责任一说加以神圣的否定。如狮子般反叛,颠覆旧的价值观,更注重自我的思考和从传统桎梏中获得解脱。为了创造新秩序,此刻精神产生了自己的意志,这时的人类获得了新生,成为了一个“超人”的存在。


6

法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


赫伯特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他的《沙丘》是科幻小说中一个杰出的成就,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创造出这么富有传奇色彩,奇幻而又真实的小说世界,所以《沙丘》一举把了雨果奖和星云奖收入囊中。


弗兰克·赫伯特以精细入微的笔法创造了一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世界——行星阿拉吉斯。既是英勇豪迈、心计深沉的亚崔迪家族的领地;是阴鸷冷酷、顽强剽悍的弗瑞曼人的故乡;也是庞大无匹、可以吞噬一切的沙虫的巢穴。它所出产的,更是整个人类宇宙梦寐以求的珍宝——香料。以“沙丘”这颗行星为舞台,上演着英勇和怯懦、高尚和卑鄙、忠诚和背叛的大剧。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人类宇宙。


《沙丘》其实更应该被称为科幻史诗,其中包含了多到无法计数的东西。宗教,军事,物理,生物,化学,占卜,星相,地理等等,简直就是大百科全书,特别是每页下面的密密麻麻的注脚,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营造沙丘世界的苦心。《沙丘》和《魔戒》的共同点在于,都通过翔实的资料,以及不容质疑的细节描述,让读者完全融入了作者创造的世界里。书中不厌其烦的对创造出来的每一个名词都进行了说明,每章开头有回忆录摘要,附录还有详尽的背景资料以及人物关系。如此严密的世界观设定,让我们都不得不相信这都是真的。因此,《沙丘》又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这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了终极的思考。



7

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威廉·吉布森是一位极流行又富有争议的科幻小说作家,他被认为是“电脑朋克”文化的创造者。尽管人们和书迷仍然在讨论他对这种风格施加了什么样的影响,然而无可辩驳的是,“电脑朋克”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他的印迹。正如一位匿名批评家所说:“只有时间才能知道,到底他是拯救抑或是毁灭了这种风格。”话虽说得有点极端,但是这名匿名批评家却清楚地表达出了威廉·吉布森作为《捍卫机密》(Johnny Mnemonic)和《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s)的作者所具有的影响力。


《神经漫游者》是电脑朋客类科幻作品的典范。在未来世界里,跨国企业集团犹如社会巨兽,毫无制约地主宰社会的方方面面。小说主角凯斯是个网络独行侠,他受雇于神秘力量,奉命潜入跨国企业的信息中心窃取机密情报。作为一个计算机牛仔,他能够使自己的神经系统挂上全球计算机网络,为了在赛博空间里竞争生存,他使用各种匪夷所思的人工智能与软件为自己服务。事实上,凯斯并不想主宰世界,只是想超越肉体的束缚,逃避废墟般的现实世界,在赛博空间里浪游。而幕后的黑手,超越了所有人的意料。


关于计算机文明的未来发展,我们一定会想到的《黑客帝国》所描绘的网络虚拟空间。其核心框架正是源自《神经漫游者》。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黑客帝国》就是吉布森所描绘的网络空间的视觉呈现而已。


8

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Heinlein)


罗伯特·海因莱因极富影响力。他既是优秀的科幻作家,却又富有争议。他主要写作硬科幻小说——对科学知识要求很严格的科幻小说类型。他的小说曾四度获得雨果奖,和阿西莫夫、克拉克合称为科幻三巨头。他还被誉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美国科幻空前绝后的优秀作家”、“美国科幻黄金时代四大才子之一”。


谈到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代表作,自然是大名鼎鼎的《星船伞兵》。小说充满了诸多想象力上的亮点,比如机甲的概念,单兵外骨骼作战服、集体心智的虫族等等,但小说的描写重点并不集中于对未来世界的描绘,而是对主角成长的刻画。


主人公是一个纨绔子弟,只是因为朋友的建议以及认为获得投票权才能证明自己,因此不顾父亲的极力反对报名参军。但是好景不长,战事升级,母亲和朋友都在战争中不幸遇难,这时他明白了一个军人的责任所在:“一个人所能想象到的最崇高的生活方式,是将自己的身躯挡在荒芜的战场和可爱的家园之间。”最后,他还是选择去做一名军人,毅然抛弃了退伍后可以轻而易举获得的投票权,转为了职业军人,和同样参军的父亲一起加入了对虫族的反攻。而责任二字,成为了全书的一条主要线索。



9

奥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


卡德是个精明的作家,从不浪费任何有价值的科幻点子。他擅长将一本小说作为一个想像世界的基础,从而去创作更多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传奇故事,这种狡猾的作法加上高超的写作技巧,使卡德的世界呈现出立体的真实质感。


《安德的游戏》也是一个传奇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未来,当时地球已经两次遭遇过虫族的进攻,国际舰队认为必须在世界各地寻找天资聪颖的孩童,并在孩童身上装上监视器,在达到他们所认为合格的条件下将他们送往国际舰队训练儿童的空间站(“战斗学校”)进行训练,为把他们塑造成舰队指挥官,使人类在与虫族的战斗中占得先机。


安德也是个神童,很早就表露出他的天才和智慧。他自小就受到哥哥的欺负和折磨,姐姐则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安德。同时由于安德才智出众,因此国际舰队,特别是战斗学校的校长,安德的秘密指导者希伦·格拉夫上校,相信他是人类的最后希望,在他六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了战斗学校。


小说想象力最丰富的地方在于后半部。在最后一段“模拟考试”中,安德实际上在通过超光速的安塞波通讯来指挥真实的战斗,他和其他孩子在“考试”中的胜利其实是人类舰队对虫族舰队的胜利。安德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虫族的母星和所有的虫族女王完全毁灭。在战斗后,安德才发现他始终被国际舰队利用的事实,年仅11岁的他也成为了亘古未有的大屠杀者。



10

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


道格拉斯·亚当斯或许算得上是一个最有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都非常特别。最为人所知的作品是他的《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这绝对是一部颠覆之作。这些作品为科幻小说引入了喜剧、怪诞和超现实的元素,至今仍为人称道。


地球被渥罡人毁灭了,因为地球挡在正在修建的超空间快速通道上。主人公阿瑟·邓特活下来了,他还有一位名叫福特·派法特的朋友。这位朋友表面上是个找不着工作的演员,其实是个来自参宿的外星人,是书中作品《银河系漫游指南》的编辑组织派赴地球的研究员。两人开始了一场穿越银河的冒险,能够帮助他们的只有《银河系漫游指南》一书中所包括的无限智慧。


书中有很多精彩绝伦的地方,但最神秘的莫过于地球的起源。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跨维度生物种族(据说是老鼠)为了找出一个能够回答终极问题的简单答案,所以制造了一台名叫“深思”超级电脑来计算,“深思”花费了750万年来计算和验证,最后答案是——42。然而当被继续追问“42”有何含义时,“深思”表示无法直接给出,但建议制造一台更大的超级计算机来计算,该种族就按照方案制造了这台超级计算机——地球。8000万年之后,在快得出结果的前5分钟,地球就被渥罡人毁灭了,成为整个故事的开端和线索。



译言菌的话

对我们而言最令人激动的是,很多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已经在人类的手中变为了现实,比如《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神经漫游者》中遍布全球的计算机网络以及斯坦利笔下的“VR眼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