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中和之气

 紫微星使 2016-08-23

古今中外频道为您提供老子中和之气的相关资料记载,更多有关老子中和之气的历史事迹,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古今中外专区。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五千言《道德经》,论述广泛,无所不及,可谓博大精深。哲学思想囊括整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涡水文化宝库,亳文化之宝藏。

道是老子给自然界所起的名字。言及自然万物从无到有,皆道本体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有物混成,道也。先天地生,道也。为天下母,道也。道从无到万物,无者无声、无相、无色无形,就是老子所说的气,这种气就是中气、和气,合称中和之气。有者有声、有色、有相、有形的物,即万物。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但无与有是不可分离的,精神与物质是一体的。所以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它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是有它的运动规律,而永不止息的。道如何从无到有的?而万物又是生生息息的?下面谈一下个人多年学习老学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以求教于诸方家。

道生中和,中和孕育万物

中和之气为道所生,又为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段话是老子所言道最早的本体运动。所谓道生一、二、三者,指道从无到有,从无形到有形的全过程。“道生一”一者何?《庄子·天下篇》曰:“主之太一”。主,指道。《易经·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应是所指的一,都是道的另一名词。又如《吕氏春秋·太乐》篇说“道也者,至精也。不可有形,不可名,强为之,谓之太一。”说明道之无形无名,称它为“太一”或“太极”。老子本人怎样解释“一”呢?“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老子在这里讲的一,是至高的,太极之数,说一切都是从一开始,没有一,就不会有二,有三。有了一,才有亿万数字。所以一是元始,是从无到有。所以天原来是混沌一团的,得一之后才得以清明,有了日月星辰。“地得一以宁”,宁,固也。所以气清者上升为天,浑浊者下降为地,成为固体。“神得一以灵”,神者何?即上面说过的精神世界也,看不见的气也。灵者,活也。“谷得一以盈”,谷者,江河大海谓之谷,盈,满也,水之盈也。有了天地、空气、水,万物有了生命的条件,因此“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贞”,人为万物之主宰,故王也。贞者,正也,正大长治也。故老子所谓“一”,囊括天地万物之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说明了道是至高、至大、至极的。

万物如何形成?道既“一生二”,二是什么?《易经》说二为两仪,两仪者,阴阳二气也。有了阴阳而天地分,天为阳,地为阴。而分日月,而分昼夜,而分寒暑,天地形成。地又有五种物质形成,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二生三”者,三所指即中和之气也。有了中和之气,万物得孕而生焉。所以说:“三生万物。”不过在这一段下面还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字必须先作一说明,就是冲气的“冲”字。今天所能见到的《道德经》版本,都是“冲气以为和”,冲应作何解释呢?冲即冲动、冲突,皆表现情绪不稳定也。冲动之气怎能达到和呢?无奈,今天不少老学专家只好把冲气解释为激荡之气。当然激荡之气比冲动要缓和一些,但是要达到和谐也是不行的。

据说最古的《道德经》上用的是“盅气以为和”,按《说文解字》释盅:“器虚也,从皿中声。老子曰‘道盅而用之’”。盅,器皿也,什么时候把盅改写为冲,不得而知。但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道德经》帛书甲种本上写的清清楚楚,是“中气以为和”。足以证明原意应是“中”字。故这里的冲字应作为中字解释。《说文解字》释中:“内也,从口,上下通。”这样,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以上下贯通之气,使阴阳达到和谐,而生万物。故中和之气,孕育万物之气也,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道之核心,中和之气也是道的长存之气。

道之一为太极,道之二分阴阳,道之三中和之气而生万物,说明天地从无到有,循序渐进,充分说明老子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因此,中和之气是老子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先哲们对中和之气评价极高,如《庄子·田子方》篇说:“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于天,赫赫出于地,两者交通而物生焉。”《淮南子·道应》篇说:“阴阳不及和。”《汜论》:“积阴则沉,积阳则飞,阴阳两接,乃能成活。”又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道的中和之气,充满天地万物之间,使天地万物共存共荣,生生不息,成为一个伟大的和谐体。

“道生之,德畜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长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章说的是天下万物得道而生,都有其貌,其象,其色,其声,形成了物质世界,物既形成,其势亦成。万物应由谁来抚养、教育、管理,德也。故德和道是同体,用现代话说,道德一元化论也。所以芸芸众生应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老子认为而不是自尊自贵,虽然施惠于万物,并非有心命万物尊道贵德,而是无心于彼,这种功能谓之无为而为,纯属自然。故曰“夫莫之命长自然。”这段下面有两字须解释一下:一是“亭”字,《仓颉篇》说:“亭,定也。”一字是“毒”字,郭象注《庄子》云“毒,治也。”道德生化万物,长育万物,安定万物,覆养万物;但道生而不为己,德畜而不为所能,更不为所主宰,这种玄奥的道理,称为玄德。所谓玄德者,不可讲明之德也。何谓不可讲明之德?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也是德之性也。第四章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冲仍作中用,道是无,中乃虚无之气,这种气是用不完的。“大道若冲,其用不穷。”说明中和之气,用之不尽,是一个意思。“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和之至才能长久,常了才得以光明。要知道道之阴阳二气遍于天地间,万物之间,人类社会之间,乃至人体之内。然阴阳二气又是对立和统一的,阴盛则沉,阳盛则飞,人身如果阴阳失调,轻者病,重者亡。用中不尽用和久而明,所以中和之气又是阴阳二气所必须,中和人之德性也。人和万物生存之德性,所以德畜养之。中和之气又是道德之魂也。

人和芸芸众生如何尊道而贵德?老子首先讲了他的三宝,“吾有三宝,持之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老子对他提出的三宝,用持之保之来对待,说明这三宝应是人类德性的最高准则。尤其是第一宝“慈”,可释为慈爱、慈善或仁慈。《三字经》首语:“人之初,性本善。”善也是慈,所以也说“人之初,性本慈。”除了老子最早提出的慈,古代中外圣哲无不都以慈为核心,佛主讲大慈大悲,耶稣讲慈爱爱心,先行者孙中山也提倡博爱,可见慈爱是人类德性生存的根本。有了慈爱,才能有勇,例如见溺水者奋不顾身去抢救,勇发于慈也。第二宝“俭”,可释为啬、节约。俭是否就是所指日常生活中的简朴节约呢?当然不能排除这层意义,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俭是指人对体内精气神的节约,因为精气神是德性修养的关键部分,注意俭约,不能浪费,保满才可令人心地广宽,使生命延长,才是“俭能故广”。第三宝“不敢为天下先”,不少人怀疑,既不敢为天下先,只有事事落在后面,批评老子是落后论者。这是对老子最大的误解。不为先者,谦让之意也,如汽车司机有句醒言“宁停三分,不争一秒”,既爱护了自己,也为了他人的人身安全,表现出不争先的高贵品德,这才是后退一步海阔天空。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不称霸,多次声明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不都是“不敢为天下先”最好的例证吗!所以老子说不为天下先者能成大器。

关于尊道贵德,老子讲了许多。诸如“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生万物之后,人类有了肉体,肉体内有一团气,就是常说的精气神,也就是与德并存的中和之气。但因为有了肉体,也就有了物质要求,所以有些人就会抛弃先天的德性,背道而驰,产生后天恶性。所以老子提出了警世之言,“五色令人目盲,五言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由于人类的进化,五颜六色天花乱坠的东西,虽然好看,但它会伤害你的眼睛,使你目盲。五言,指动听的音响,令你爱听,但它可以致你耳聋。山珍海味,虽然好吃,吃多了会伤害你的肠胃。骑马打猎,令人心狂。金银珠宝、钱币货物积累多了,令你时时不得安宁。所以聪明人认为只要能饱腹就行了,其它都是身外之物,贪多了就乱了本性,也就是先天的德性。抛弃这些身外之物,回到自然的德性上来,就是“去彼取此”了。“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水满了就要四溢,恃权势而锋芒四射是不会长久的。金玉满堂,豪富之至,但要想长久守住是不容易的。特别是有了钱势就骄傲自大,目无他人的人,必然要自取其咎。有了钱财,有了地位,就自满,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只有功成了,名就了,身退了,才合乎天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对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发出警告:最大的祸招之于不知足,引咎都是因为勒抢豪夺他人的财物,咎其结果引火烧身。唯有知足者才能常乐。《道德经》其它章节,老子也是用正反两方面说明他的道理。老子所要发扬的就是真正的慈爱、善美,抛离假丑恶。这种美德的产生是源自与德长久共存的中和之气,中正,贯中,和平,和谐的先天之气才是人类美德,生命之源。中国有句名言:“天地人和”,用《道德经》的话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和说明天地人都要法道,道之中和之气达到天地人和相互和谐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