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8曰23日,万维网正式诞生25周年

 陈农 2016-08-24
 
2016年8曰23日,万维网正式诞生25周年
 
2016-08-23编辑 / 资料素材来自互联网
 
       25年前的今天,Tim Berners-Lee万维网(World Wide Web)正式诞生。在Tim Berners-Lee和首个浏览器Mosaic发布前,互联网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8月23日晚间消息,在万维网(World Wide Web)正式开放25周年之际,“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称,如果当初不免费开放万维网,就不会有互联网的今天。
                                         Tim Berners-Lee(图片来源:Express
      其实,互联网和万维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互联网早在1969年就已经连通,是指在不同节点(计算机)之间传递信息的网络。而万维网是指在互联网这个网络上用来存储信息(如网页和文档)的空间。我们可以将万维网比作神经元,将互联网比作神经键。

       万维网理念的起源

       Tim Berners-Lee在上述计划中表示:“由于实验室人员大多只干两年时间,因此一直造成项目信息流失。新人员进入后需要花费自己和他人的大量时间来了解项目信息。过去一些项目的细节信息有时候就永远丢失了,或者只有在非常仔细调查的情况下才能被恢复。这些信息确实被记录下来,但就是找不到。”

        所以Tim Berners-Lee提议构建信息管理系统,他指出,“我们应该开发一个万向连接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必须是通用和便捷的,因为这两点比花哨的图片技术和其他复杂作用都重要。”

       他还表示,“目标是,当一个人想要找他觉得重要的任何信息时,都能在一个地方找到这些信息,并且之后也能够通过一种方式找到这些信息。该计划的结果将非常吸引人,并且随着信息的积累,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1980年,伯纳斯-李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工作时,创建了一个以超文本连接为基础的ENQUIRE原型系统,将每一个网页相互连接。在接下来的十年,伯纳斯-李继续研发这套系统,并在1989年提出了“通用连接信息系统”的概念,使得科学家之间能够分享和更新他们的研究结果。
 
        1989年3月12日,作为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简称“CERN”)软件顾问的Tim Berners-Lee提交了一个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计划《Information Management: A Proposal》,以便更好地管理实验室的研究信息。他指出,由于实验室人员的流动,CERN一些有价值的项目信息一直在流失,因为电脑之间不能互通信息,实验室的电脑对信息管理也没有帮助。这意味着万维网迎来理念的诞生。

  1990年,伯纳斯-李开发了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统一资源标识符(URL),第一款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以及第一批网页。

  其中,第一幅网页在1991年8月6日上线,目前我们仍可以通过其原始URL访问。但当时,它仅限于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用户。这幅网页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解释什么是万维网。

  1991年8月23日,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以外的用户被邀请访问这些网页,意味着万维网正式诞生。1993年4月,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宣布万维网对所有人免费开放,引爆了万维网的普及。

  伯纳斯-李说:“如果不免费开放万维网,完全由我个人来控制,它根本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普及。万维网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当初把他变成一套开放系统的决定是必要的。”

       “万维网之父”Tim Berners-Lee本可以很富有

       1989年Tim Berners-Lee将自己的发明公布于众之后不久,网络公司便风起云涌。一夜之间,一批富翁呱呱坠地,宣告诞生。

       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Tim Berners-Lee就将自己的发明无私地奉献给了全世界,分文未取。他给无数人创造了暴富的平台,自己却一直苦于无钱修厨房,坚持着自己清贫的科研工作。

       不过,有人却借机发了大财。比如Amazon的创办人杰夫-贝佐斯,Yahoo的创始人杨致远,Netscape的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等。

       如果Tim Berners-Lee为自己发明的万维网申请了知识产权,那么如今的互联网世界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

      万维网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互联网在1989年之前就有了。那时候的老人还是靠BBS或之后的邮件或论坛才能联系,但搭建网站的想法还鲜有人问津。

       Tim Berners-Lee改变了这一切。他在1990年免费向世界发放了代码,皮尤在日前发布的“25岁的万维网”报告中指出:“是Tim Berners-Lee把互联网从专业人士和少数狂热分子的数据传输系统转变为普通人的技术。”

       1993年,首个网络浏览器Mosaic诞生了。当时还是Vanderbilt大学商学教授的Hoffman在她的Unix台式机上下载了Mosaic,她当时想:“我的天,这一定会改变世界。我当时把我所有的研究重点都放在了这上面,大家都以为我疯了。”

       当然,她的判断是正确的。二十一年后,互联网已如此壮大。

皮尤中心发布互联网(理念)25周年调查报告(图片来源:PewInternet

       1995年,42%的美国人从未听说过互联网。14%的美国人上过互联网,只有2%的人用过当时最快的28.8字节/秒的调制解调器。

       而今天18-29岁的人根本无法想象,总共有87%的人都用互联网。所以人们都觉得互联网的兴起是一种积极的发展。

      Hoffman称,大多数大公司没有看到这个趋势。他们认为互联网不过是他们可以用来接触顾客的另一种可操作的手段,像广播电视那样。他们根本没有理解互联网将彻底改变美国商业的概念。

       Hoffman还表示:“物联网让我隐约想起当年万维网出现时的感觉了,它一定会颠覆未来。” 
 
 
(网络截图) 
       2008年,蒂姆·伯纳斯·李在TED大会上提到关联数据。他说关联数据是和万维网的发明一样的巨大变革,我们正在通过万维网从文件互联网走向数据互联网。Berners-Lee号召政府部门和个人开发自己的数据,并发布到网上,这样其他人就可以关联并使用这些数据 
 

                                     Tim Berners-Lee在TED大会上的幻灯片

 

      关联数据就是一箱箱数据,当通过开放标准关联在一起时,从中可以萌发出很多新事物。人类灿烂的数据互联时代到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